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主演:小罗伯特·唐尼 /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马克·鲁法洛
要真是《教父》《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名单》之类堪称人类电影史艺术瑰宝的作品,上跑男来宣传,
影迷们觉得不搭调,不靠谱,有损“逼格”,倒也无可厚非。
可漫威从来不是类似这种国际艺术殿堂顶端的“阳春白雪”。说白了,不就是真人漫画改编片么?娱乐大众的爆米花商业片,到中国入乡随俗,上综艺跑一跑宣传,难道还居然委屈了?从欧美到日韩,漫威上过的综艺节目多了去,其中很多都并不比跑男更“高大上”,甚至不乏有开很low的玩笑的。
参演漫威的一众奥斯卡奖、金球奖影帝影后,以及相关奖项提名者们,当然肯定是比国内明星咖位高,全球影响力大。但是他们的中国粉丝们,难道也就因此比国内明星的粉丝更“高贵”了?滑天下之大稽!
那种粉了外国明星、外国电影,就跟着以为自己有远高于同胞的“优越感”,也跟着“高贵”起来,可以站在所谓粉丝圈“鄙视链”顶端的,原本就是病,得早治。
漫威十周年中国行活动,因为邀请了一些国内明星和漫威演员同台,便引发许多人的不满。
此次活动,某些参与者闹出了众所周知的大新闻,随地大小便,成人纸尿布扔得到处都是,
事后一些人又在微博上张口闭口“你国配不上漫威”“代表中国给漫威道歉”,
不客气点说,哪怕是所谓“粉丝圈鄙视链”底端的国产“小鲜肉”粉丝们,论每次活动的集体组织性,对外表现出的整体素质,恐怕也没闹出过类似的笑话。
漫威为什么要上跑男?很简单,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早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票仓,未来更会与日俱增。而
过往的漫威影片,在华语市场表现,和它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并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从过往的漫威影片的票房收益来看,类似一部《蜘蛛侠》《雷神3》《银河护卫队2》《黑豹》这样的漫威单元电影,在近两年票房爆发的华语市场,也只有六七亿票房。
要知道《黑豹》在全球市场席卷了12.4亿美元,甚至超过了11.5亿美元的“复联2.5”《美队3》,然而同期在华语市场却只拿下6.5亿票房,甚至还比不上前段时间的《狂暴巨兽》,巨石·强森无脑打怪兽的b级制作,竟也能冲击10亿票房大关。
至于2014年《变4》19.8亿票房,2015年《速激7》24.3亿票房,2017年《速激8》27亿票房,更是此前最高记录只是14.5亿票房(2015年《复联2》)的漫威电影所不及的。
什么原因造成的?很简单。通常的好莱坞大片,对于任何年龄段和知识层面观众都没有所谓的“观影障碍”,观众欣赏时,并不需要去特意补充其他作品的相关,才能够通畅理解剧情。
而每部漫威电影,则更像超长篇连续剧“漫威超英宇宙”中的其中一集,因此其受众一直是大体固定的。特别是《复仇者联盟3》这样的群戏,如果之前没看过超过10部漫威超英电影,对众多登场的漫威超英人物的性格、相互关系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那么这些新观众观看此作时,难免觉得眼花缭乱,甚至根本分辨不清出场人物,也完全难以理解影片中各种精心设置的“情节彩蛋”,就好比打开一部新的电视连续剧,刚好看了第19集一样,剧情和特效再精彩,不了解故事前情的话,也不免如入云中雾里。很难真正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
《复联3》的票房终究走了类似《黑豹》一样的曲线,前3天能靠超强宣发和营销,狂收12亿票房,然而才一周后单日票房就降低到5000万,最终总票房预计也就是20亿左右,也正说明了目前漫威电影在中国的受众还远远不够。
所以,
漫威需不需要继续扩大中国市场?当然需要。需不需要继续扩大在华影响力?当然需要。
就说《复联3》上映前三天,票房超过12亿,难道真有人会以为,这样的票房奇迹,只是那些把演员或者角色,视如神灵去顶礼膜拜的“漫威迷”就能创造的?
在这回《复联3》的超强宣发和营销下,每部好莱坞大片必看的美国大片迷,以及把看电影当最大娱乐方式之一的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甚至是那些爱快手、爱抖音、看跑男、看吊丝男士的广大群体,是我们大家共同给《复联3》贡献的票房。而且又不知有多少新人,因此入了“漫威电影宇宙”这个大坑。
当然,我们绝大多数观众看漫威,就和看任何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一样,欣赏人类电影工业的最新成果,也真金白银的付给了他们电影票钱,纯粹的观影娱乐和等价交换,绝不会因此就觉得钢铁侠胜过孙悟空,更不会因此就变成黄皮白心的精神美国人。
哪怕撑起之前漫威电影在华票房的主力军,同样也是“我们”。在当前的华语电影市场,和“好莱坞大片观众”这个主力观影群体比,那些优越感爆棚、整天鄙视自己同胞的人,真的永远只是小众。
这些人竟当真以为自己偶像上跑男节目很“丢人”,怎么不干脆觉得在中国电影院上映,也“侮辱了高贵的漫威英雄”呢?怎么不干脆彻底抵制漫威的中国票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