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瓜、莲藕和梨的相关知识,包括它们的起源、发展历程、特点、口感、营养价值以及烹饪方法。文章还涉及了人类对这些植物的驯化、杂交育种技术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烹饪手段改善它们的口感和色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南瓜的演变史
南瓜自恐龙时代就已存在,经历苦味和毒性的阶段,史前巨兽帮助其传播种子。人类出现后,通过驯化和杂交育种技术,南瓜变得甜美且富含营养。
关键观点2: 莲藕的特性与烹饪
莲藕因其特殊的导管细胞结构,在折断时会出现“藕断丝连”的现象。它还具备独特的口感和风味,通过烹饪手段如蒸、炖等,可以使其变得更加软糯香甜。
关键观点3: 梨的口感与营养价值
梨有的品种口感细腻,有的却像有“小石子”,这是由木质素积累造成的。梨核的酸硬也与石细胞有关。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等技术,不断培育出石细胞适中、口感更佳的新品种。
正文
南瓜小传
我曾经有多苦,你不会知道……
我祖籍在墨西哥和中南美洲,自南而来被称为“南瓜”。在遥远的恐龙时代,南瓜属类的植物包括南瓜、葫芦、西葫芦等就已经在地球上悠哉游哉了。但那时候的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苦行僧”——体内藏着一种叫
“葫芦素”
的秘密武器,苦得让人皱眉,毒得让小动物们绕道走!
幸好有那些体型庞大的史前巨兽,这些大型哺乳动物对苦味不那么敏感,加上它们身强体壮,偶尔吃点南瓜当零食,还能轻松排毒。这样一来,我们的种子就搭上了这些巨兽的“便便顺风车”,四处安家落户。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恐龙一类巨兽的灭绝,南瓜家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小型哺乳动物对苦味敏感,根本不买账,
导致种子传播困难,野生南瓜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这时,人类出现了!人类开始了对我们的驯化,使我们变得又甜又糯,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通过杂交育种,我们的品种越来越多,有的金黄诱人,有的碧绿如玉,不仅美味,还富含营养,成了人们心中的“超级食物”。这一切的转变,都得益于那段“苦尽甘来”的进化史,得益于人类智慧的巧妙运用。
莲藕小记
藕断丝连为哪般?
说起藕,诗人美食家杨万里在几百年前的《小集食藕极嫩》中就点赞了:“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如今读来依然觉得心旷神怡、清凉爽口。《名医别录》中认为
生藕性寒
,初秋时天气炎热,有清热凉血作用;
熟藕性温
,能补脾益血。
你是否也曾好奇,为何藕在折断时会出现“藕断丝连”的奇妙景象?原来,这是藕的导管细胞!它们拥有
次生细胞壁
,这些细胞壁以螺旋形花纹排列,弹性十足。一旦藕被折断,这些细胞壁就会像弹簧一样拉伸开来,形成无数洁白如雪的细丝。
梨儿访谈录
梨儿腹内为何酸?
Q1: 为什么有的品种吃起来口感细腻,有的却像有“小石子”呢?
A1: 我的果实里会积累一种叫
木质素
的东西,多了就会形成石细胞,吃起来就感觉粗糙,像有小石子一样。不过,别担心,这些木质素可是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的好帮手!
A2: 在野生状态下,我的石细胞是为了自我保护,保护种子不被嚼碎,帮助种子传播,说实话,我和南瓜不一样,我不太喜欢那些哺乳动物,他们的牙齿锋利,会把我的种子嚼碎,我只喜欢鸟类来啄食,它们吞掉种子带到它们所及之处。之后,人类开始驯化我们,口感更佳、石细胞较少的梨树逐渐受到青睐。现在,科学家们通过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技术,不断培育出石细胞适中、口感更佳的新品种,让我们梨家族更加丰富多彩!
南瓜
南瓜
里的淀粉颗粒在遇到热水时,会像小气球一样吸水膨胀并糊化,变得超级软糯!
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原本硬实的南瓜肉瞬间变得温柔可口。
淀粉酶还会把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让南瓜变得更甜
。
加热不仅改变了南瓜的口感,还让它的色泽更加诱人,风味更加浓郁。
蒸南瓜
莲藕
走进藕的内部,每一个微小而密集的孔洞,都是大自然精心设计的“味觉通道”,静候着调味汁与食材风味的完美交融。
当藕遇上热源,淀粉颗粒吸水膨胀,逐渐糊化,变得软糯细腻。
想要藕色鲜味美
,
记得用不锈钢刀具切割,
或者在
烹饪时加入适量白醋,为藕穿上“保护衣”,防止它与铁离子“亲密接触”,保持鲜亮的色泽。
猪尾炖莲藕
梨
加热,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软化果肉使之入口即化,打开了梨内部糖分的宝藏,为菜肴增添一抹自然的甜味。无需过多添加糖分,就能让菜品和甜品美味无比。梨的果肉,还拥有吸味与释味的神奇特性。它能像海绵一样吸收调味汁和其他食材的风味,同时释放自己独特的风味物质,也是尽量使用不锈钢刀具和砂锅等工具烹饪,保持色泽。
红枣银耳雪梨汤
学一食堂
蒸南瓜
红薯雪梨羹
桂花糯米藕
燕南美食
银耳雪梨红枣汤
猪尾炖莲藕
家园三层
家园梨汤
万柳
小炒藕片
南瓜鸡片
奶香南瓜羹
欢迎师生参加“时食记
”
相关的投稿
包括但不限于与食堂、菜品、时令相关的手绘作品
及与此相关的征文
投稿以邮件的方式发送至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发送邮件时请注明个人信息(姓名、年级、联系方式)
经过餐饮中心评选后
录用的作品将奖励一份
餐饮周边小礼品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舌尖上的植物学》课程
文案:张如曦【2024级本科生】、于立鹏
摄影:餐饮中心
排版:
卢瑞雪
审核:陈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