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2025武汉元宵节灯会活动来了!每个都想去!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2月4日上高速,2月5日下高速免费吗?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春节假期结束!武汉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大年初六哪好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鲁博士谈文明进程之文明演化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20-02-04 12:12

正文

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人类文明的演变从未在过去某个特定历史阶段内猝然间断。 从史前文明到现代文明,历史的巨轮不停歇地转动着,在星球的表面绘出人类社会的不同图景。 人类的身影在不同的文明阶段以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组织着不同的社会结构。

以主体行为作为主要的区分标志,我将文明进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商文明、知识文明、智慧文明。
远古时期,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使用的工具也极其简陋。人类的生活完全依赖于向自然界的攫取,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也非常差。疾病、寒冷、饥饿、凶猛动物的攻击等任何对生存造成威胁的事件都有可能轻易结束个体生命。同时,人类社会也尚未形成有秩序的组织结构,正如《吕氏春秋·恃君览》(臧宪柱, 2015 )所描述的情形:“昔太古, ⋯⋯ 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这一时期,人类仍然维持着原始的生存状态,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阶段。不断积累从漫长的探索和偶然事件中得到的启发,人类逐渐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产生了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真正摆脱了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的困境。

耕作和饲养使人类开始拥有自主生产能力,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人类的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不同于前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无可奈何,学会耕作的人类也开始改造自然。人类开辟山泽和荒野,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的季节收获,精耕细作以获取基础生存物资,满足自身所需。由于采取的是自给自足的方式,这一时期的生产即是生活,生活即是生产,人类对此并无区分。
真正将社会生产从家庭生活中分离出来的,是工商文明的到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重复操作。工业文明对机器的重复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农业文明过度依赖人工以及对设备的低利用效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为了便于分工协作,提升劳动生产率,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生产便与个人家庭生活相分离。
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蒸汽机发明及其产业化,不仅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巨大跨越,也推动了文明步伐的快速迈进。由于迅速扩大的生产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场地规模是凭借个人力量所无法组织的,人们普遍聚集在固定的地点生产,机器逐步取代纯手工劳动,机器大工业就产生了。聚集带来的效率使社会化大生产成为可能,物资的极大丰富产生了更多的剩余,更加频繁的交换就成为一种普遍的需要,商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从他一直生活的船上走下来,望见远处是高耸的烟囱林立,近处是密集的人流蠕动,对陌生世界的恐惧使他转身又重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电影的镜头向我们展示出工业革命所激发的社会生活的剧变。这一时期爆发出的新生产可以比得上人类过去所有时期积累的总生产,社会变革速度也远远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技术带来的动力和能量推动文明演进的巨轮越转越快。
短短两百年的时间,人类文明的进步完成了一次飞跃,然而文明的进程从来只会加速向前而不会慢下脚步。二十世纪中期,一项新的发明又将人类的历史往前翻了一页,它就是冲破实验室的空间壁垒,向全人类普及的计算机。从它成为人类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新工具开始,人类的生产力就以超出经验所能想象的速度得以释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特网的应用,标志着这一文明阶段步入成熟。知识和信息替代传统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1996 年,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 OECD )在一篇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1997 )的文章中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喻示着人类进入到了知识文明阶段。而现在知识文明也即将过时,智慧时代到来,智业文明已经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在农业发展中,农民用经验来生产,凭借自己的记忆来指导生产;工业生产者用技术来生产,凭借科学指导车间操作;知识从业者用哲学指导作业,主要的操作是在科学层面。但是智慧产业,是以国学为指导,在哲学层面上实现创造。不同的产业代表了相应文明的特征和认知基础。
布罗代尔认为文明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明形成的过程不仅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该环境下各种要素的综合影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会严重影响该地区居民的精神情感状况。古时候人类的傍水而居就是对自然环境依赖的最佳表现。另外,居民的需求、科技的发展均可以成为推动文明更迭的重要因素。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 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 1913-2004 )认为人类文明取得进步的关键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代代文明的更替和演变,可以说是文明交往产生的结果。从工商业文明到知识文明的过渡,一方面是工商业发展起来后,经济上的极大富裕,为知识文明的兴起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工商业文明发展到后期,亟需知识的助力。两种文明的相互依赖和碰撞,引起文明的更迭。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更迭,并不是一种文明消灭了另一种文明,而是在新的文明下,以该种文明中的核心要素为主导,先前在旧的文明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要素逐渐变得不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