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勺子课堂
中国餐饮人大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他好棒 ·  昨天  
冯唐  ·  3个防止你上头的“人性潜规则” ·  4 天前  
洞见  ·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熬 ·  5 天前  
光明日报  ·  大腕云集,只为这场盛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勺子课堂

稻盛和夫:真正厉害的人,都是“自燃型”人格

勺子课堂  · 公众号  ·  · 2024-05-23 21:16

正文

内容丨稻盛和夫
本文原载于稻盛利他


“平庸的人躲避痛苦,优秀的人不怕吃苦,杰出的人自找苦吃。”
人若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自己点燃自己,成为主动作为的人。
本文结合稻盛先生著作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自燃型人格”?


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即自我燃烧型的人。我用“自我燃烧”这句话来表达。


物质有三种类型:


①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性物质;

②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

③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


人的类型也一样。有的人没有任何周围的督促,他自己就能熊熊燃烧。但还有一种人很冷漠,或者很麻木,即使给他能量他也绝不燃烧,属于不燃型的人。这种人往往有能力却缺乏激情,以至将自己的能力埋没。


作为组织而言,不欢迎不燃型的人,因为他们自己冷若冰霜不说,有时还会夺走周围人的热量。


所以我常对部下说:“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希望大家都成为自燃型的人,至少要成为可燃型的人,当自燃型的人接近你时,大家能一起燃烧。”


能做成事情的人,他们不仅自我燃烧,而且其能量还可与周围人分享。


他们富于能动性和积极性,不是别人说了才干,不是等上司来了命令才动手做事,在别人吩咐之前,他们就主动带头行动,成为众人的模范。



为什么想成事, 必须自我燃烧?


1、把员工培养成自燃型的人,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


企业家作为公司的经营者和领导者,势必会时时把公司的前途和命运放在心上。遇上恶劣的经济形势就更不必说,肯定会废寝忘食地冥思苦想,努力寻求突破。


甚至会叱咤激励身边的部下:“咱们公司目前的订单有所减少,这样下去不行。你啊,要采取这样的行动。其实这种事,你应该独立思考并付诸行动。不要等到我说了才去做。”


还有一种貌似“很酷”的人,他们表情麻木,完全没有“燃烧”的感觉。说话者明明已经在“熊熊燃烧”了,可听话者却态度冰冷,搞得说话者的热情都要被他浇灭。在一家公司中,往往会有一两个这种“冷若冰霜”的人。


在我看来,这种人是非常要不得的。尤其是在中小微型企业中,只要有一个不燃型的人,就会拖垮公司的整体氛围。


对于这个问题,我时常这么想。“要想让公司发展壮大,需要那种即便我不靠近,也会自己‘燃烧起来’的自燃型员工。哪怕无法让每名员工都具备这种素质,至少也必须让员工能在我的感召下一起‘燃烧’。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


如上所述,不燃型员工是最让人头痛的。


京瓷的主打产品是强阻燃性的陶瓷制品,所以我有时会半开玩笑地抱怨:“咱们公司的家伙们还真是燃烧不起来啊。”


我多么希望公司里有很多员工能够像我这样“自我燃烧”,可是这样的人总是较为稀缺。自燃型的“稀缺资源”非常宝贵。


判断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企业氛围是否积极,是否有“这边燃来那边烧”的劲头。


所以,能否把员工培养成自燃型的人,是左右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所在。


2、成为自燃人,就等于拥有了一块在社会立身的敲门砖


稻盛先生作为一个自燃人,曾用自身行动向我们展示了自燃人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带来的成就。


京瓷创立初期,曾经接过一个“水冷复式水管”的订单,这种水管是用来冷却广播机器真空管的。


当时京瓷的业务内容只是生产一些小型陶瓷产品,而这种水冷复式水管采用的是老式陶瓷的原料,直径比京瓷的产品标准要大很多,在技术上,还需要在大管当中通入小管,复杂的结构更是加大了操作的难度。


横在京瓷面前的难题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是缺乏这方面的生产技术。


可以说,这完全不在京瓷的业务范围之内。但是在客户的盛情请求之下,稻盛先生还是接下了这个订单。既然接下了,那就一定要做好!


于是,稻盛先生带领着京瓷的员工开始了异常艰辛的探索研制。由于水管的体积较大,在黏土干燥环节,很容易形成干燥部位不均衡的状况,以至于水管几乎都出现了裂纹,导致报废。


对于这个问题,稻盛先生试着缩短了干燥时间,却仍然无济于事。


后来,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复试验,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得出了一个奇招——在水管没有完全干燥的时候卷上布条,然后慢慢地向布条上吹雾气,让水管一点一点地干燥。


一个问题解决之后,新的问题却接踵而来。黏土的干燥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水管的形状发生改变,为了防止变形,稻盛和夫也开动了脑筋。


最后,本着对客户负责、对产品负责的责任心,稻盛和夫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抱着水管睡觉。


稻盛先生在炉窖附近的适温处躺下,整个通宵,他都在慢慢转动怀中的水管,好让它干燥得均匀一些,同时防止了水管变形。


这个方法果然管用,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京瓷顺利完成了这批“水冷复式水管”的订单。


到了高科技发达的今天,之前费时费力的人工操作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那种对于工作的热情和认真,以及工作完成后从心底翻涌上来的喜悦也就显得更为难得。


把自己与工作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达到一种急工作之所急、喜工作成就之所喜的境界。这是自燃性人格精神带给稻盛先生的成就。


3、自我燃烧,才能点燃团队的斗志


职场是真刀真枪决胜负的赛场,必须时刻以必胜的信念去面对竞争。


但是越想取胜,困难和压力越会接踵袭来。这时我们会胆怯,进而放弃初衷,以妥协告终。


克服这些困难和压力的动力,来自于当事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心。类似格斗士的那种斗争心,可以冲破一切壁障,引领我们走向胜利。


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决不服输,一定要胜利”——必须燃起这种激烈的斗志。


企业家作为一个集体的领导,必须如勇者一般。如果说什么社会角色最需要具备像拳击手、摔跤手和相扑手那样的斗志,我觉得非企业家莫属。


但是,我所说的斗志并非“要把对手彻底打垮”的好斗之心。


大家可以留意观察路旁的花草树木,它们为了在自然竞争中求生存,一直在拼命努力向阳而生。


但是,花草树木绝对没有“要打垮周边植物”的意志,它们只是一心一意地想沐浴更多的阳光,因而拼命地伸展枝叶。


周围的植物皆是如此,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奋斗。


纵观自然界,所有生物都在拼命努力地求生存。如果有生物认为“自己不用再努力了”,那它便不得不面对消亡的命运。


这便是自然界的法则,即“适者生存”。


我们常说:“自然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强者通过吞噬弱者来维持生命,可谓竞争惨烈。但残酷的“有我无他”只是表象,其并非自然界的本质。


“适者生存”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只有拼命奋斗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资格存活。如果不努力,则难逃灭亡。”


因此,斗志不是以打倒对手为目的的好斗之心,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拼命努力的精神。这才是我们所应具备的品质。



如何成为自燃型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燃型的人呢?要获得自燃型这种特质该怎么办呢?


1、爱上自己的工作


自我燃烧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爱上自己的工作。


俗话说“有情人相会,千里不过一里”。一旦喜欢,就不觉得辛苦。相反,如果心生厌倦,则不管做什么,都会辛苦难受。


只要喜欢上工作,不管多么辛苦,都会转换心态:“先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再说。”


如果全力投入并取得成功,就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会产生挑战下一个目标的愿望。


在这样的循环中,人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越来越努力,就能取得卓越的成果。这正是我的亲身体验。


因为我在大学毕业后就职的第一家公司里“喜欢上了工作”,才造就了今天的我。这一点我感受至深。


为了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而做出努力,这不论是在人生还是在工作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有机化学。但因为拿到的却是无机化学公司的录用通知,于是匆忙开始研究陶瓷。


但专业不对口,陶瓷又绝非我喜欢的领域。


然而,我已经走投无路,除了爱上自己眼前的研究课题,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去喜欢上陶瓷。


由于我没有基础知识,所以只能从阅读文献开始。


比如说,把过去别人写的论文从大学图书馆里找出来,学习其中的内容。再比如说,一边翻词典,一边学习美国陶瓷协会的论文。


当时没有复印机,为了摘录所需的文献,我就把重点抄写在大学时用的笔记本上。在细致周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我开展实验。


一旦拼命学习,兴趣就来了,于是我更加热心于研究。频繁进出大学图书馆,遍读各种文献资料,将其用于实验和研究工作,然后再去图书馆继续学习。


就这样,为了喜欢,我拼命努力,在这过程中,前面也提到了,我成了全世界第二个成功合成了新材料的人。


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从心底里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一是有幸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二是转变了自己的心态,付出努力,将原先不喜欢的工作变成了喜欢的工作。


只有这两种人才会成功。


不管是从事实业也好,还是研究学问也好,首先重要的是,“喜欢上”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


只有“喜欢上工作”,才能全身全灵地“投入工作”。


实际上,缺乏对工作高度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喜爱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


可以说,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2、 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


凭一己之力难成大事,在工作中,必须同上司、部下和同事合作共事。


但是,你自己必须积极主动找事做,只有这样,周围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协助你,这就是“要在漩涡中心工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他好棒
昨天
洞见  ·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熬
5 天前
光明日报  ·  大腕云集,只为这场盛典
3 天前
TVinsider  ·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
7 年前
微软亚洲研究院  ·  开源 | 微软、Facebook联手打造AI生态系统ONNX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