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长大再读《西游记》,小妖竟是我自己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23年后再“返校”,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霍格沃茨?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数学的力量在这本书里瞬间具象化了 ·  1 周前  
新周刊  ·  中大哲学硕博生的“吗喽烤肠实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Chill贵州:当代人的精神快充站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0-18 12:00

正文

每年夏天,以气候凉爽闻名的贵州总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避暑,但如今,选在秋冬季去贵州旅行,正成为不少人错峰旅行的风尚。


在出发前,贵州的朋友便向我如数家珍地推荐了不少“季节限定”的景观:“你可以去世界遗产梵净山看红叶,加榜梯田秋收前的稻浪非常壮观。再晚一些时候,花溪黄金大道上的梧桐树也要黄了。盘州的妥乐村有上千株古银杏,满目金黄的秋天,是一年中最浪漫的时候。到了冬天里,不少地方都可以泡温泉或滑雪。我们贵州的火锅种类太多了,保证不重样。”


朋友生怕遗漏了贵州的美好,但他的推荐令人实在眼花缭乱——这些景点分布在贵州省的东南西北,要串联起来太过考验旅行规划能力。不过,这样的自信也令人足够安心,我也就不必担心淡季的贵州万物萧瑟了——实际上,当游客大军的人潮褪去后,贵州更显出清新自在的可爱一面。



山地与平原

chill省份的内在张力


九十月间,黔南的秋天仍然满目苍翠。在一片青绿山水中见到尧古村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不凡——在秀丽的喀斯特群峰下,在水车、阡陌之间有几座布依族民居渐次铺陈,民居的近前是一处优雅的莲池,乡间小道被潺潺流水声环绕,进入村中,多数的民居已被改造为民宿或非遗空间。乡村公路穿村而过,隔路相望的是一片禾仓群。


不过,这片禾仓群与我以前所见的都不太一样,一个颇具现代风格的竹木凉亭构成了入口,一块浆板随性地挂在栏杆旁,背后的禾仓上悬挂着咖啡厅的菜单。我见到了正在禾仓中干农活的安宇。一年前才从城市搬来村中的他,俨然已成为尧古的新村民。在此之前,安宇在贵阳经营着一家名为“成自然”的户外旅游文化公司,平日里带领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去探索贵州各地的山水、溶洞与森林。正是因为参与尧古的禾仓改造项目,他索性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根据地,栏外的浆板早已透露了主人不羁的秘密——这处古老的禾仓已变身为年轻化的户外营地,“顺着网线找来”的客人们正是从这里出发,去探索周边的茂兰秘境。


上图:尧古禾仓集

下图:在禾仓中劳作的安宇


尧古所在的荔波茂兰保护区,早在2007年就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全球同纬度区域中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安宇告诉我,蓊郁连绵的绿色山林是无穷的旅行宝藏,单单在尧古周边便遍布诸多河流、溶洞,秋冬季节相对干旱,更适合探洞或沿着河流旅行。


但这只是贵州的“表象”,在充满松弛感的乡野景观背后,是相对严苛的自然地理条件。安宇指引着我们注意禾仓的建筑,“这里的禾仓柱子都和喀斯特山体的岩石直接相连,这里坡度大,也几乎没有什么表层土,无论是民居还是禾仓,建设时都会尽可能避免占用宝贵的耕地”。


上图:荔波小七孔卧龙潭瀑布

下图:荔波水上森林


云贵高原是世界范围内喀斯特最为发育的区域之一。由于喀斯特地貌有极强的岩溶特征,水分的下渗作用非常显著,岩石之上的地表往往只有薄薄的土层,这里的土壤难称肥沃。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贵州人很早就开始思考如何与山地共生——早在旧石器时代,遍布贵州的溶洞已经成为庇护人类祖先的家园,盘县大洞、黔西观音洞、普定穿洞、贵安招果洞……通过这一连串在考古学界鼎鼎大名的遗址,可以“洞见”贵州如何成为中国南方原始文化的摇篮。


到了农耕时代,起伏的群山也成为人们定居、耕作的家园,就在荔波向东仅几十公里,苗族在月亮山腹地开辟出壮美的加榜梯田,在有限的水田中还发展出“稻鱼鸭共生”的农业生态系统,营造出“梯田造在山间,山林涵养水源,山涧流灌梯田;田坎边坡割草,牛圈上坡沤肥,就近施肥培土……”(《黔东南州志》)的景观。


加榜梯田


从溶洞到梯田,山地始终孕育着贵州的内在张力。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长久以来,贵州总是为交通所困。但近几十年来轰轰烈烈的路桥基建,已经为贵州的发展打通经络,更在云端铺就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速平原”。当人们还在感慨黔道更比蜀道难时,贵州已经悄然“逆袭”成为全国首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或在建的桥梁总数超过3万座,在全世界最高的100座桥梁中近半位于贵州境内,堪称“世界桥梁博物馆”。


如今,在安顺市关岭县与黔西南州贞丰县交界处,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在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后,这座距离水面达625米的高桥将成为新晋的世界第一高桥。而它所打破的记录,是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创下的,这两座桥同跨北盘江而建,直线距离不超过35公里。


上图: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

下图:目前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


频繁创造的工程纪录只是贵州路桥建设的一个缩影。2009年,全长2237米的坝陵河大桥落成,成为最早尝试“桥旅融合”的贵州案例:在沪昆高速的路面下方,另一座红色的桥体向下生长,发展为高桥蹦极、跳伞等极限运动的大本营。这一奇思妙想经历了十余年的迭代升级,至花江峡谷大桥时,桥梁的各个部分都将被利用开发起来,星空露营区、桥塔观光电梯、塔顶星空水吧、桁梁观光廊道……俨然“全身都是宝”。大桥附近的云渡服务区也将成为中心景区,崖壁飞拉达、山地速降滑车、飞跃峡谷滑索、空中咖啡厅,都将成为高速服务区里未曾被期待过的风景。


上图:坝陵河大桥是国内少有的可进入桥体内部开展旅游观光的超级工程大桥

下图:坝陵河大桥以“桥旅融合”思路开设了蹦极、速降、高空秋千、滑翔伞、空中漫步等多个高桥极限运动项目


回到尧古,安宇正试图引导游客们去关注贵州的生存之道,“贵州的民族文化跟自然、山地紧紧地连在一起,我们把尧古作为基地,就可以把户外旅行和村落里的许多文化体验相结合。”他指着周围的喀斯特群山,“山里面遍地都是板蓝根,这是当地靛染的染料,有不少游客来这里体验蜡染工艺。”一处昔日民居底层的牲畜栏被辟为小酒吧,安宇带着大家在这里品尝本地产的青梅酒,这其实也是山地的馈赠——茂兰的森林中,隐藏着中国最大的野生梅基地。


用取材于当地的板蓝根作为染料进行蜡染的作品


从板蓝根到青梅酒,“户外旅行的目的是让你找到对山地的感受,有那么多美好或舒服的东西在大自然里面已经存在了”。无论是传统的民族村寨,还是现代的路桥基建,贵州的愿景似乎一脉相承——人们努力将崎岖、封闭的山地,改造为理想中富饶、开放的“平畴沃土”。



民族与世界

跨越时空的多巴胺


在夏天来临前,我去了一趟黔东南。农忙的时节刚刚开始,人们都忙着在田里耕作,村落里反倒显得冷清。当地人劝我,“秋收以后再来吧,农闲时活动多,节庆一天连着一天,鼓楼里每天都有人唱侗族大歌”。


鼓楼是侗寨中最醒目的建筑。它在侗族社会中地位显赫,不仅是村落荣誉的象征,多陈列着种种证书与奖牌;也承载着丰富的公共生活,人们在这里解决争端、惩恶扬善,举办家族聚会、村民大会,乃至日常的休闲娱乐、摆古聊天……简直是一个复合了法院、人大、祠堂、歌舞剧院、广播站、村史馆的多维空间。


鼓楼是侗寨中最醒目的建筑。图为肇兴侗寨


从江的增冲侗寨中就建有一座康熙年间的鼓楼,也是贵州省内最古老的一座。这座鼓楼如今依然延续着一种极为奇特的管理方式:村内有340多户人家,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鼓楼日”,每到这一天,如果赶上阴雨,这家人便要负责为鼓楼底部的火塘烧火。在过去的几百年中,这个传统将整座鼓楼的内部熏得黢黑。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部日常“放火”,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几年前,出于现代的文物保护理念,这种传统方式被暂停两年。但弊端却很快显现,鼓楼的顶部因为阴雨发生霉烂和虫蛀,直到恢复了火烤之后,这些问题才迎刃而解。


上图:增冲侗寨

下图:增冲鼓楼外景


关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所面临的冲突与困境,早已是老生常谈,但正如增冲鼓楼的案例所揭示的那样,传统与现代之间,本不必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无疑是贵州最宝贵的文旅资源,但更有趣的在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相互启迪,宝贵的文化传统中也激发出越来越多的时代多巴胺。


如今,在西江苗寨欣赏随山势起伏的千家灯火,或是在肇兴侗寨加入热情浪漫的侗族大歌,或者更小众一些,潜入雷公山、清水江流域的苗寨,去寻访十三年一遇的盛大牯藏节……这些想象中的民族文化之旅固然激动人心,但尚且只是贵州文旅的1.0版本。


西江苗寨


事实上,贵州是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的“富矿”省份。正如历史学者李硕在《历史的游荡者》中所言,“山谷的这种闭塞和独立性,使它能保存本地独特的语言、宗教、服饰等等文化元素,可以说,群山褶皱之中,是人类文化最为多元的保鲜柜。”这片相对封闭的自然山水,曾经是当地民族的天然庇护所,如今则成为保全众多传统村寨的理想之地。在已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贵州以757个名列各省榜首。


这些星散于贵州山水间的村寨,承载了许多城市居民的美好想象,正被改造为理想中的田园。2018年,“匠庐”团队在黄果树瀑布附近选中普叉村建设民宿“村晓”,使这个已经走到荒废边缘的布依族村寨重获新生。在兴义的万峰林,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开设出各式的民宿与咖啡馆,也将现代的文化元素、生活方式融入到喀斯特的青山绿水之间。


由布依族村寨改造而来的民宿匠庐·村晓


曾经铺满猪脚的青岩古镇,涌现出崭新的创意和社区空间,在我们到访的当下,一场面向大学生的文创大赛刚刚落幕,年轻学生将世界名画与民族服饰相结合,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成了长角苗女孩,蒙娜丽莎则有了木梳苗的“血统”。


青岩古镇的文创,融合了多种创意形式


还有更多传统生活的场景,以种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无缝切换到现代背景之下,使贵州大地处处充满“反差萌”。


在剑河的八郎苗寨,古老的吊脚楼依山而建,乍看之下与传统的苗寨无异。但朴素的民居外立面都绘制着各式的化石图案,自上世纪80年代古生物学者在此发现凯里生物群化石以来,这处苗寨便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村民刘锋一直是科考发掘中最可靠的当地向导,被教授学生们亲切地称作“永不毕业的博士生”,他将留在苗寨中的化石收集起来,创办了一所化石陈列馆。你可能永远不会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在古老的苗寨吊脚楼中,密密麻麻地陈列着各种三叶虫化石,耳旁播放的是关于五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纪录片。


刘锋开办的古生物化石陈列馆


在凯里的民族风情园,昔日的苗绣市集日益繁荣。苗族青年古阿新开始尝试在市场里组织服装表演,将传统古老的民族服饰送到更多人的面前。这场起初充满社会实验性质的“村T”原本只是在周末夜间的风雨长廊中举行,却很快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席卷网络。身着苗族服饰的儿童牵着本地原生的“下司犬”走秀,吹着芦笙的青年男女在T台上一同热舞,年迈父母扛着农具展示农活,这些场景都被搬上了北京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来自黔地的独特乡土气息感染全场,这个临时组队的“草台班子”,反而成为了“走秀天花板”。


滑动查看更多

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贵州村T”


这些充满反差感的场景,之所以击中人心,是因为贵州的文化性格中总有一份宝贵的真实与诚恳,展现着蓬勃恣肆、不加矫饰的生命力。和种种与众不同的“贵州体验”一同野蛮生长,或许正可成为当代年轻人对抗焦虑、去除“班味”的健康生活指南。



平凡与不凡

每个普通人的主场


在我们抵达榕江的夜晚,摩肩接踵的“村超”球场中,正在上演一场南美联队与榕江队的比赛。南美一方的队伍由十余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组成,而榕江的队员则是各个乡镇的村民,队名也不忘了为时令的农特产品打广告,称为“罗汉果”队。这场友谊赛最终握手言和,在场的观众们也并不太关心比赛的胜负,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感受草根足球的快乐氛围。


贵州“村超”现场


两年前还鲜有人了解的榕江,如今凭借“村超”成功破圈,成为贵州最为人熟知的县城之一——这个原本只在县域内自娱自乐的村镇级足球比赛,开始逐渐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在这个奇迹背后,几乎所有队员都是业余选手,他们是村里的小贩、农民、木工、司机、学生,但只要走上这个球场,便成为万众瞩目的球星。


村超现场,表演节目的演员自发地与足球队员合影


每个身临“村超”的观众都会为这种“土生土长”的热烈氛围所感染。我在球场旁偶遇一位广西阿姨,她自带一个铁盆前来呐喊助威,然而这里并没有她的“主队”。我来不及问她的姓氏,热闹欢腾的人流已经把我们冲散——每晚的赛事结束之后,球场便开放给所有观众,人们在这里唱歌打跳,自发围成一个欢乐的漩涡。


赛事结束后,不舍离去的观众涌入球场狂欢


这种全民参与的运动氛围,是纷繁生活中对抗平庸的一剂强心针,也正在激活贵州非凡的运动基因。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上,贵州健儿取得了众多突破:射击运动员谢瑜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水上运动员黄娟闯入皮划艇激流回旋女子单项半决赛,自行车运动员米久江成为唯一一位参加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亚洲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之外,攀岩、登山、徒步、骑行、溯溪、洞穴探险、滑翔伞低空飞行等活动,将贵州转变为“水陆空全能”的运动乐园。贵州致力打造的“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正在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滑动查看更多

贵州像一座山地运动乐园,有着滑翔伞、洞穴探险、攀岩等多种玩法


如贵州财经大学的王超教授所说,“贵州最大的魅力在于原真性。不论去肇兴侗寨还是台江,去了千户苗寨还是‘村超’‘村BA’,你发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实实在在这个样子,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后期包装。”


种种“ 以村之名”的活动在贵州迅速发展,从“村超”“村BA”“村晚”到最近流行的“村T”,对普通人而言,贵州如同一个巨大的精神快充站,为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宝贵的情绪价值。其最为宝贵之处,正在于看见每个普通人的理想和希望。这些灯光闪耀的舞台与球场,也可以平等地属于每一个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村超现场,观众们被调动起饱满热情


或许,历史上多次的移民浪潮、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历史传统、山水奇崛的地理环境,使这片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包容与乐观精神。贵州的人文气质中,一直孕育着达观乐天、活在当下的松弛属性,也天然具备对教条、呆板的反抗精神。


正是这样的性格气质,使这个昔日的“偏远省份”,在许多领域勇敢尝试、大胆创新,扮演起时代的先锋角色。FAST“天眼”利用喀斯特地貌中最常见的洼地,有效阻挡了外部电磁波的干扰。以贵阳、贵安新区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巧妙地利用了贵州的冷凉气候和区位优势,成为“东数西算”战略布局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贵安华为云上屯数据中心



在贵州旅行的最后一天,我回到贵阳。夜色落幕后,市中心的筑城广场上开始了一场路边音乐会。来自贵州各地的民族乐队、歌手乃至中小学生们纷纷上台表演,整个演出场地背倚南明河,面向城市街道的方向则是全然开放的,每一个路过此地的市民或旅行者,都可以轻松加入这场街边狂欢。


饶有趣味的是,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场音乐会的“贵州特色”。从舞台上闪烁的苗族银饰、彝族歌手身着的对襟上衣,到表演间隙分发的各色礼物,也是来自各个地州的美食和土特产,空气中甚至氤氲开酒香……如果这尚且还是传统想象中的贵州,那么台下的景观更为鲜活动人:蹒跚学步的孩子伴随音乐起舞,满头银发的老人左右挥舞着荧光棒。


贵阳某路边音乐会现场


这或许是真正触达贵州的美好场景,我试图总结贵州为何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快乐与能量,此刻终于感受到其魔力的奥秘——贵州总可以消除门槛与界限,人人参与,也为人人欢呼,无论你身处台上还是台下,这里是每个普通人的主场。



#说说你最喜欢的贵州景点or旅行记忆#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毛思雨

作者丨楼学

摄影师丨孙川

供图丨视觉中国、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凯里市委宣传部、匠庐村晓、楼学、陈伟红

校对丨李佳艺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