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多个产品提案,经过几轮竞争和筛选,最终获得二等奖,奖金 5 万。
看了我朋友圈的读者知道,这是之前参加过产品训练营的一个同学在新年给我的报喜。
加上这一条,光是进入 2025 我就收到了 3 个好消息。
12 月份最后一周,我给一个参加过产品训练营的同学内推大厂岗位,经过面试和复试,4 天拿到 offer。
上周五,也是参加过产品训练营的一个同学,在我的辅导和介绍下,成功入职一个 AI 创业团队担任主力产品经理。
这些,都是好结果,也是都是他们自己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就像产品获奖拿到 5 万奖金的那个同学所说,这是他自己创造了未来。
这里顺便说一下,北京、上海、深圳线下产品训练营正在招募中,要了解或报名的都可以联系我:tangren0517
我记得罗胖在这次跨年演讲上说过一个案例,他说,如今很多人抱怨找不到好工作,但同时也有很多老板抱怨招不到好员工。
你看,并不是企业没钱,也不是企业不招人,而是他们想要的人并没有出现。
那么,什么才是企业想要的人?
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努力的执行者、扛旗的冲锋者、坐镇的指挥者。
第一类,努力的执行者。
这类人在公司里的占比是最多的,也就是常说的基层。公司对他们的要求是做好被分配的工作,按时按量完成。
对努力的执行者来说,技能熟练就是竞争力,由此带来的人效 ROI 是公司评估的标准。
比如,一个程序员一人能写两人的代码,一个产品经理一人可以干两人的活儿,这就是人效的竞争力。
努力执行者的天花板,就是高级打工人,是精锐士兵。
第二类,扛旗的冲锋者。
这类人在公司里相对少一点,他们并非纯管理者,而是带有攻坚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他们可以带领精锐士兵搞定难点,是扛旗的冲锋者。
对他们来说,突破现状的能力就是竞争力,公司需要这种人去破局和新的切入点。
比如,上面提到的拿到 5 万奖金的同学,他所提出的方案就是那杆旗,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带着精锐士兵去冲击结果。
扛旗冲锋者的天花板,就是高级专家,是尖兵。
第三类,坐镇的指挥者。
这类人在公司里是最少的,通常是带有管理职能的专家,他们有战略思维和商业思维,同时又有极强专业实力的指挥者。
他们要做的是选择和判断,是让扛旗的冲锋者走对方向,是让努力的执行者能做出结果。
同时,他们也需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及时纠偏,确保指挥的质量。
坐镇指挥者的天花板,就是职业经理人,是创业者。
成为这三类人,企业会抢着要。
可是,大多数人做不到努力的执行者,可以执行但不够努力。或者做不到扛旗的冲锋者,可以冲锋但不能扛旗。又或者做不到坐镇的指挥者,可以坐镇但没能力指挥。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除了知识、技能、经验和阅历外,还有思维和认知。后两者,才是一个人的上限。
以前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怎么做才能让收入有非线性增长?
后来我想明白了,
创造额外价值
。
注意,完成工作和创造价值是两码事,前者是你的本分,工资里已经完成了支付;而后者是超预期交付,属于额外价值。
很多人把完成工作当成获得奖励的筹码,是的,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正因为很多人都这么认为,所以这成了一条平均线,很多人里的绝大多数都能够到这条平均线。
这么一来,就无法形成差异化。
要创造额外价值,就得做到平均线之上,这样才能产生超预期交付。
比如,同样写代码的两个人,一个只是把功能实现且不出 bug,另一个不仅能做到,而且还能把代码写得很简洁很健壮,甚至还写了详细备注。
显然,前者只达到了平均线,后者做到了超预期交付。
再比如,同样做产品的两个人,一个只是分析需求、设计原型、完成 PRD 并提交研发。
另一个,不仅能做到,还能洞察业务、识别机会、制定方案、通过影响力带动团队拿到结果。
同样,前者只达到了平均线,后者做到了超预期交付。
因此,要想获得收入的非线性增长,就得持续创造额外价值,并且不断放大。
你们觉得,那些年薪 500 万的人是每年涨薪 10% 提上来的么?
并不是,他们刚入行时和很多新人一样拿基础工资,都是在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创造额外价值的过程中提上来的。
我之前跟你们说过,我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是 15k,一年后调了一次涨到 18k。
然后,从 18k 涨到 26k 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期间是我的职责从努力的执行者变成了扛旗的冲锋者。
这就是一次非线性增长,跟我写多少代码画多少原型图没关系,是额外价值被得到了认可。
现在我自己创业,同时扮演着努力的执行者、扛旗的冲锋者、坐镇的指挥者。
就像最开始提到的几位同学,他们都是创造了额外价值,所以才获得了新结果。
2025 我会继续举办线下产品训练营,如果你也想来升级一下自己,欢迎联系我报名。
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长期开放占座。要提前锁定座位的,加我:tangren0517
改变,就是从行动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