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rXWLB
关注“每日新闻联播”,了解最新政经动态,在这里读懂中国。www.mrxwlb.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州广播电视台  ·  广东一地突发大火!仍在扑救! ·  昨天  
向阳光明草  ·  警示|熊孩子玩火烧山,家长天价赔偿145万元! ·  2 天前  
向阳光明草  ·  警示|熊孩子玩火烧山,家长天价赔偿145万元!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珍惜那个和你聊得来的人 ·  3 天前  
胡锡进  ·  全场合唱!骄傲转发-20250207214412 ·  3 天前  
新华社  ·  期待!就在今晚!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rXWLB

20180324 北管村里挨“三骂”

MrXWLB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3-24 22:49

正文

首先请大家看张地图,这里是上海市,这个地方叫北管村,是嘉定区最边缘的一个村,也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过去一直是上海最落后的村庄之一。这差在哪呢?主要是过去穷,路难行还没技术,后来有钱了,南来北往和住下来的人多了,却又变乱了。如何治穷治乱,考验着北管人。


这里是北管村的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网络系统24小时对全村的摄像头实时监控。


这里是村组的办公室,24小时有人值班。在村组的入口处,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车辆和人员都要通过门禁系统进出。感觉更像是城市里的生活小区。


在村里转了转,村里的房子看上去有些老旧,很难想象这是上海的农村。但打扫得却很干净。整个村子很整洁,一切都井然有序。村里的道路四通八达,路面也很洁净。


村民们说,三十多年前,北管村那可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村里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路,离村子最近的一条公路,距离也有六公里远。


1986年,村党组织换届,沈彪被选为北管村党总支书记,那一年他28岁。


摘掉穷帽子,是当时的沈彪和新的村党总支上任之后下决心要干的事。


沈彪和村干部们开始挖掘北管村的“亲友圈”,发现当时在上海市中心区担任厂长、工程师的北管人就有十几个。沈彪带着村干部们多次上门拜访,逐个去做工作,希望他们能为自己的家乡出谋划策。


这里就是“上海华通电器厂”,是北管村第一家村办企业,1987年建成,第一年就赚了八万块钱,北管村有了第一桶金。之后,村里又开办了“上海灯头厂”“上海奥斯衬衫厂”等村办企业。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村里先后投入75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工业园,“筑巢引凤”。于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入驻,沈彪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村里的企业有130多家。北管村富起来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村民们的骂声逼着沈彪和村干部们开始研究村子的治理,着手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北管村有户籍人口2400人,留在本村居住的只有五六百人。但住在村里的外来人口就有一万两千多人。


这么多的外来人口怎么管呢?北管村想了个招,搭建了外来人口管理的系统。管理要从源头抓起,村民小组就是第一道关口。


这里是北管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是村里的综合服务平台,负责外来人口的登记、办理暂住证、房屋租赁等等。一旦有新的外来人口,村民小组长登记完相关信息,就上报到这里,录入北管村外来人口管理系统。


每个村民组长都有一个小团队,包括三名村民代表,两名志愿者,两名卫生保洁人员,一名治安队员。他们负责整个村民小组的日常管理,涵盖了村民自治、外来人口管理、治安防范、卫生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


在北管村的商业街, 记者遇到了开兰州拉面馆的张万金。十年前,他从青海来到北管村。张万金说,他跟沈彪书记那是不打不相识。


在北管村有很多商铺和小饭店,大都是外来的商户在经营。最初这些商户占道经营,卫生条件差。北管村开始整治商业街,对商铺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整治的第一天,沈彪就遇到了张万金。


正好在这一天,张万金要到村里的托老所为这个月过生日的老人们送长寿面。记者跟他一起到了托老所,每个月他都会为老人们送面。


在北管村,记者看到一切都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作为村干部,除了管理更多的还是给村民提供便利和服务,也就是让住在这里的人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些年来,北管村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道路、排污系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超市、菜市场、商业街,方便村民生活;建设休闲公园、体育设施、文化中心,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要。


沈彪说,在上一轮招商引资的大潮中,北管村引进的企业有很多是木材家具厂和传统制造业。而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村级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一些企业濒临倒闭。现在的北管村,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