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的延迟性酸痛是常见的现象,经常发生在运动后的24-48小时,严重情况下也可能持续数天。
很多人都知道这种疼痛是正常的,有些人甚至认为出现延迟酸痛意味着训练到位了。
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已经分享过关于延迟性酸痛的一些基本信息。
运动后延迟酸痛对肌肉生长是必要的吗?
然而,最近发表在《生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 Andreas Brandl等人,2024)有新的发现。
在传统的概念中,延迟性酸痛和肌肉有关,具体的机理有多种假说予以解释,包括炎症假说、微损伤假说等。
但这项研究表明深筋膜在延迟性酸痛中扮演重要作用,这似乎不符合以前以肌肉为中心的各种假说,而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筋膜上。
一般来说,筋膜和肌肉的疼痛在感觉上有一些不同,筋膜疼痛更接近皮肤疼痛,比如灼痛、疼痛伴随感觉异常等,疼痛的位置往往较为表浅,而肌肉疼痛常常感觉在更深的位置,而且是较为单纯的疼痛。
这项研究招募了16名健康人士,进行躯干的离心训练,直到疲劳,从而诱导延迟性酸痛的产生。在训练结束之后的几天,研究者测量触诊、压痛阈值,并让参与者描述疼痛的感觉。
有意思的是,参与者对疼痛的描述更接近前文所述的筋膜疼痛,而与肌肉疼痛差异很大。而且,参与者的触诊疼痛增加,而压痛阈值没有变化,也就是说用手触摸延迟性酸痛的部位会导致疼痛,但按压并不会增加疼痛。
因此,延迟性酸痛的来源更倾向于筋膜,而非肌肉。
这项研究解答了我曾经的一些疑问。除了抗阻训练,强度较大的拉伸也可能导致延迟酸痛,甚至用泡沫轴滚压,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但是,拉伸和按摩中几乎没有肌肉作用,为何会产生与肌肉有关的延迟酸痛?
如果延迟酸痛来自筋膜,那么一切就合理了,不管什么类型的拉伸,都涉及目标组织被拉长,这可能导致相关的筋膜出现微损伤,或是感受器变得更敏感。而在按摩动作中,筋膜可能被牵拉、剪切、扭转,从而出现微损伤或感觉敏化。
另外,抗阻训练容易引起延迟酸痛,这点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离心训练比向心训练更容易导致延迟酸痛呢?这恐怕也是因为离心训练会更大幅度地牵拉筋膜。
除了上述研究中提到的深筋膜,也许肌肉内部的筋膜也对此有贡献,不过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的成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