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篇文章是2014年3月底,我在河北廊坊的一个活动中,专访厉无畏后写的。
(厉无畏,经济学家。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等。)
专访
“中国创意产业之父”
厉无畏
城市是个生命体,需要在寻找与突破中不断发现新的自我,更需要在蜕变与超越中,释放属于自己的青春与朝气。然而当一个城市走到自身发展的节点时,当转型已迫在眉睫,需要涅
槃
重生时,如何选择将变得至关重要。
面对城市成长的烦恼,应如何发现自身的优势、特点、禀赋,应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突围?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与
2014年4月11日在廊坊“旅游业创新发展大会”上,采访了“中国
创意
产业之父
”厉无畏老先生,或许从他那里,我们能借来些许温暖的光……
鲁尔难题
上世纪
50
年代末,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一座重工业城区:
“有如一道被
6
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比比皆是的焦炭厂冒着黑烟,铸造厂排除红褐色的滚滚污水,漂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令人呛鼻,户外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黑灰。穿着洁白衣物出门,半天便成为灰色。绿草如茵的家园,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作家波尔笔下的城市,正是德国的鲁尔重工业区,
也是世界最重要
且少有的
工业
城市带。
当时,
这里的采矿、炼焦、炼钢、机械制造、能源、纺织和化工业极为发达,而那些
高耸
的
烟囱、林立
的
高炉、横穿
的
铁道、轰鸣
的
机器
恰
代表着
德
国工业的支柱
,也是二战后德国经济崛起的发动机
。
然而,这里也是德国空气污染的重灾区。
1958
年时,整个地区的污染已相当严重,最严重时,工业区的
氧气含量
只有
15
%左右
。
1961
年鲁尔区有
93
座发电厂和
82
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
150
万吨烟灰及
400
万吨二氧化硫。
到了
1962
年
12
月
份
,
鲁尔
首次遭遇
严重的
雾霾危机
,
当时部分地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
竟
高达每立方米
5000
微克。
之后,随着政府治理污染力度的加大,还有全球工业布局巨大转变的出现,
上世纪
70
年代初,
鲁尔区出现了
工厂关闭、失业剧增、
厂房荒废、
机器停转
的萧条现象
,
“
关、停、并、转
”几乎成了整个鲁尔工业的
命运
终点。
对联结着几代人生活的工业区,
下一步到底该如何办,拆除掉吗?这几乎是不现实的,巨额的拆除费用不说,仅就
“鲁尔”在德国人心中的自豪地位,若真要拆除,摧毁的也许不仅仅是一座巨城,恐怕还有德国百姓心中引以为傲的民族尊荣。
既然
谁也没有资格
将其
推倒
,那么在鲁尔转型的路上只剩下
“旧区改造、城市更新”一条路了。
对于德国来说,如果能
“旧城改造、城市转型”成功,那么凤凰涅槃后的鲁尔或许将会完成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漂亮的华丽转身。
“
修旧如初
”
是
当时鲁尔
改造的灵魂
。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
“除锈”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历经
20
余年的改造振兴,破败的工业区神奇地转变成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
德国人
改造
鲁尔工业区的思路
是:
首先
对工业遗留要坚决保护,保证其不被
推倒。其次以创意性的手法,
将工业区的
历史遗产
完成升级,
在完好保存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发展为融遗迹观赏、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科学
展览
、体育锻炼、培训教育、商贸购物和市民宜居等于一体的区域
,
并
以另一种经营理念使其
重放异彩。
1979
年末,随着一声汽锤声响,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因为策划精心,施工稳健,
直到
2000
年,
200
多个改造项目
才算
全部竣工。改造后的鲁尔新区包括
8
个主题公园
——
艾姆舍尔公园、杜伊斯堡公园、科学公园、水上公园、文娱体育公园
和
雕塑公园。
艾姆舍尔公园和杜伊斯堡公园是工业主题公园。前者主要展示采矿、炼焦、炼钢过程
。
杜伊斯堡公园则主要展示铁路、铸造、机械、化工等内容。科学公园被称为鲁尔新区的绿洲,是鲁尔新区中一片悠闲空间,每逢周末,成了附近居民最喜爱去的地方。鲁尔新区还有多达
22
个博物馆和展区,分别以冶炼、机械、矿石、纺织、铁路机械、化工、化石、古生物标本、本地物种、船舶模型等为主题。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是一个从工业生产区转变为商业文化消费区的过程。其中,北威州政府主导是关键,机制创新是前提,全面规划是保障,整体盈利是目标与方向。而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创意,是用现代科技、结合利用老厂房建立的红点设计中心和设计博物馆(
Red dot design museum
)。这里会定期举办红点国际设计大赛和展览。大赛与展览的举办,可谓一举两得,既吸引了各国设计师参与,也为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了支持。
在旧城改造中,当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历史相互结合后,不仅保留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而且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洋、经典与流行的交叉融会,还为城市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
经过一番如此改造后的鲁尔,不仅对整个工业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而且还使这座城市更具魅力,给人以城市的繁华感、文化底蕴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生机感。
无独有偶,在欧美发达国家,遇到过类似鲁尔工业改造的还有不少,如英国泰晤士河南岸、纽约苏荷、日本北海道小樽运河等。这些创意企业密集的区域,大多是由
19
世纪制造业大发展时建造的厂房、仓库改造而成。
改造旧厂
从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冥冥之中感悟出一个必然的规律,即这或许是每一个工业之城发展到后期,必须经历的困境与考验。
对此,厉无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北京的“
798
艺术区”原来是一片废弃的工厂,后来陆续有艺术家入住于此,并渐渐形成一定规模,发展成为一片艺术区。随着艺术区名气的增大,来这里的人不仅仅有艺术家,更多的是艺术爱好者、旅游爱好者。
798
艺术区,也由一个纯粹的文化艺术创意区,逐渐演变成,文化创意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园区。”
“从上海旧区改造实例来看,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拥有大量的老厂房、老仓库等优秀历史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上海工业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也成为上海民族工业的见证,拥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
“很多老厂房、老仓库的空间十分适宜进行内部改建,因此也为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在目前挂牌成立的创意产业园区中,相当比重的园区都是在老厂房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上海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其改建前原址对照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称
|
改建前的原址
|
M50
莫干山路创意园
|
原上海春明粗纺厂
|
田子坊
|
原弄堂工厂
|
红坊
|
原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厂房群
|
八号桥
|
原上汽集团所属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
|
1933
老厂房
|
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
2577
创意大院
|
原江南枪炮局
|
800
艺术区
|
原华联配送中心仓库
|
老码头
|
原上海油脂厂,十六铺
|
四行仓库
|
原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
|
卓维
700
|
原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上海织袜二厂
|
我国已成世界工厂,城市正面临下一步发展拐点的选择。对于城市,如何对接由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如何在下一节“伟大民族复兴”的舞台上,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在城市转型中找准自身的解决方案,这是摆在每一个工业化城市面前的问题。
随着都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不少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等也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一样出现了两种趋势,即一方面由于商务成本逐级提高,都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了一些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外移。
在市场规律作用下,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选择新的生产基地。随着这一现象更普遍的出现,接下来,必将给原有城市的发展,带来产业空洞化的后果。因为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客观决定了,不能再发展低端制造业。
于是,面对这一现象,很多城市选择了,以能耗较低,对环境污染小,且具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从制造业分化出来的生产环节,在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源的支撑下,将会进一步融入服务业。
伴随制造业产业内部结构分化,必然会使不同产业生产环节中的创意生产从中分离出来,并聚集成新的产业。于是,一批无污染且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获得了更多城市的青睐。
奥兰多,够牛
一座城市,尤其旅游资源先天不足的城市,想要大力发展旅游,打造
“主题公园”似乎已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一条终南捷径。
那么,
“主题公园”究竟是个什么东东?总的来说,首先要是一个具有创意性活动方式的娱乐场所;其次创意的主题要包涵某种特定文化,并通过高科技手段将虚拟环境真实还原,简单来说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最后是将一个主题情节通过一系列具体项目,贯穿于整个休闲游乐活动之中。
对于主题公园的打造,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迷人小城
——奥兰多是个成功的典范。
奥兰多市区人口
并不多,
仅
18
万
左右
,
不过
每年游客接待
数
却高达
2500
万
人次
以上。
这么高的旅游人气,奥兰多到底凭的是什么?
是靠名胜古迹,还是靠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色?都不是。
奥兰多
的成功秘笈是一系列主题乐园的成功打造。
当下的奥兰多可以说
容纳了世界上最多的主题乐园,如华特迪斯尼世界、爱普卡中心、环球影城、冒险岛乐园、
海洋世界等,不仅风格迥异,而且老少皆宜,
正是这些无中生有的创意
造就了
其全球独一无二
的观光地位。
其实上
世纪初
的
奥兰多,
还仅是
一个
以
柑橘
种植
为主的
农业城市,
由于
欣欣向荣的
农业
带动了当地的铁路和房地的发展
,因此大家还给它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
——“
橘子皮城市
”
。
50
年代后期是奥兰多
太空时代
的开始
。因为,
格伦
马丁公司
决定在此地
制造导弹,建立
肯尼迪航天中心
。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这是奥兰多的一次大的转型与跨越。
在奥兰多向旅游迈进的过程中,
迪斯尼
乐园
的落建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由于阳光充足,
以
“
迪斯尼
乐园
”为主题的公园决定落户于此
。
1971
年
乐园
建成后
,这里成了
一座拥有最新电动游乐设备、占地广袤的游乐园,
每年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万游客到此体验
迪斯尼
带来的快乐。
在迪斯尼乐园里,
有一个充满西部风格和冒险性的大雪山飞车,游客乘上一列豪华游览火车,穿过原始西部的荒原,冲过神秘洞穴,沿途经过
1849
年的淘金小镇,进入一个金矿隧道,地震及山崩接踵而至,游客惊魂未定,间歇泉又突向高空喷出水汽,
整个体验过程非常
壮观。
在奥兰多,
与迪斯尼相映成趣的
,
是以科学幻想为主题的
“
未来世界
”。
这
个
游乐中心占地
105
公顷,分为未来世界和世界橱窗两部分
。在这里,
游客
可以
乘坐观光列车从史前时代驶入
21
世纪,还可乘坐舞台列车抵达洪荒世界,看到化石燃料如何形成等,
整个过程
感觉
十分
逼真,是
一次
极生动的科普教育
体验课
。
除此之外,在奥兰多
环球影城的冒险岛区
,还有另外一个主题公园,即
由
华纳兄弟
与
环球影城
公司
于
2009
年投资数十亿美元
合作兴建的
“
哈利波特
的
魔法世界
”。其中
霍格沃茨城堡与人工白雪覆盖的
霍格莫德村
,将
哈利波特
书中的魔法世界真实
地
呈现
了出来,或许这也是奥兰多每年能吸引大批游客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
,
奥兰多
吸引游客的不只是这些
主题公园
,同时还有
自己的高技术走廊
——
佛罗里达州
的硅谷。
正是由于如此众多主题公园和高科技产业的存在,才使得奥兰多充满各种创意的旅游业迎来了一次又一次发展高潮
。
龙城常州
那么,在我国有没有像奥兰多这样的城市呢,或者说,有哪些城市也可以采用奥兰多的发展模式?
如果仅从主题公园打造来说,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林林总总的各种形式的主题公园,不过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发常年持续井喷旅游现象的倒是寥寥可数,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西双版纳的傣族园、深圳的世界之窗、西安的大唐芙蓉园、昆明的世博园、金华横店的影视城、银川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就城市而言,想打造成东方奥兰多的地方还真不少,如河南的中牟、安徽的芜湖、浙江的温州、广东的珠海等都打出了要打造
“中国奥兰多”的口号。然而真真正正有“中国奥兰多”之实的,非江苏的常州莫属。
常州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但从
2012
年五一小长假的情况看,却有近
26
万人涌进常州城。他们正是盯住常州的三大主题公园(常州恐龙园、常州嬉戏谷、常州淹城春秋乐园)而来。因为拥有这三大主题公园,常州被外界称为中国的奥兰多城。
应该说,常州的奥兰多之路始于无中生有。常州是我国的
“龙城”,至于为什么叫“龙城”,有的说与常州的城垣形状有关,有的说源自当地的一则神话有关,还有的说与常州出了很多皇帝有关。既然叫龙城,那么能否仅仅围绕“龙”来做一番文章,通过打造主题公园的形式,让当地的旅游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呢?
常州在等一个机会。
1996
年,原国家地矿部为保护一批珍贵的恐龙化石,拟建一个新的博物馆,但考虑到北京旅游资源过密,便有了将博物馆建在地方上的打算。而嗅觉灵敏的常州及时
“
出击
”
,争取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俗话说,好事成双。对于常州来说,另一个好消息是,当时由于电影
《侏罗纪公园》
的热播,
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恐龙热潮,
那么常州要想做好
“龙”的文章,不能仅靠地质部给的那些化石,于是大家就有了是否可以
将
恐龙化石与
科普
、
娱乐
和
文化结合起来
,
从几块化石的博物馆
,
到以恐龙为主题的
“
中华恐龙园
”
的设想。
1997
年
9
月,中华恐龙园奠基开建。
2000
年
9
月
20
日,中华恐龙园正式对外开放,开园头三个月就吸引了
30
万游客。
2001
年,常州被评为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恐龙园是最大的功臣之一。
将游客吸引来,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能否将游客更长时间的留下来,才是获取利润的关键。毕竟游客们匆匆来,匆匆走,不是常州搞旅游的最终目的
。因此
,
除门票
收入和向游客
提供吃、住、购、娱等一条龙服务
之外,
“
恐龙园
”
又从单一的旅游景点
,
慢慢向旅游综合体
——
环球恐龙城转变。
从常州的整个旅游发展之路看,
本身并不出产恐龙化石的常州,
凭借着
一篇无中生有的好文章
,通过一系列
“资源开发与文化演绎”,硬是活生生将自己逼成了“中国的奥兰多” ,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2011
年,由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主导,国际主题景点业内权威组织
TEA
及顾问集团
AECOM Economics
联合发表的全球主题景点专题报告中显示,常州中华恐龙园在全亚洲数千家主题公园中名列第十一位,同时位居中国第四位。
对于常州的中国奥兰多发展模式,
“
中国创意产业之父
”厉无畏给出了五点启示:一是独特的恐龙主题,先入为主,占领市场;二是“
1+1>2
”的产业扩张,培育品牌,扩大影响力;三是综合配套,从单一景点走向旅游综合体;四是多渠道推广,不断开拓市场;五是制定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文化的演绎
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路上,对那些想走
“资源开发、文化演绎”之路的城市来说,常州发展旅游的文化创意模式值得借鉴。
当然,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想要转型升级,资源必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要素。
在传统经济中,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占据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地位,人力资本的发挥更多地依赖于其他资源的存在与应用。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性资源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即人力资源和知识成为主导资源和驱动力。
当人的创造力成为主体资源,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更深刻和广泛拓展,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物质载体、民间传说、民俗风尚、小说故事等等,均可纳入资源的范畴,加以开发和利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有用的资源。
不过,这种开发和利用的成功与效果,则更多取决于人们创意的发挥和文化的演绎。当前,国内文化的演绎过程存在多种形式,其中,
“秀”形式和“聚”形式较为普遍,尤其是“秀”已成为现在各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何为
“秀”?就是通过高科技和多媒体等手段,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较完好的沿续下来,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秀”来增强感染力,吸引消费者,在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使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如
“印象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在
2004~2006
三年里,共接待了
160
万观众,获得
1.2
亿多元门票收入,还有力的拉动了旅游业,三年里阳朔县旅游总收入从
2003
年的
4
亿元到
2006
年的
9.65
亿元,增加了
5.65
亿元。
中国各地各类型演出项目
/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