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德时代的上市带火了“独角兽”这一概念。彼时,宁德时代以三元锂电池的技术押注赶上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风口,成为了首家登陆创业板的“独角兽”企业。
上市后的宁德时代有了资本市场资金的加持,在研发及项目的投入上一骑绝尘,因此也在产能、人才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光辉的成绩:
溧阳、宜宾、临港生产基地相继投产;21C创新实验室、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实验室、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上海创新中心、未来能源研究院快速设立;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陆续问世。
2023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使用量也连续七年获得了全球第一,储能电池出货量则连续三年获得全球第一。
在资本市场中,宁德时代也履创历史:
上市募资金额打破
当时创业板募资的最高记录,
上市首日涨停后总市值接近800亿元;2021年5月,市值首次突破万亿;2023年12月31日,创下彼时的历史最高382.68元/股,
市值突破1.6万亿元、仅次于当时的贵州茅台。
但是,
在2024年初,包括宁德时代在内众多上市企业掀起了股票回购潮,甚至可以说在今年的前9个月的时间里,宁德时代都“不够香了”。
“不够香”的直接因素被归结为宁德时代从今年一季度起营业收入的下滑。
具体来说,
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的势微更多是来源于公众对市场大环境变化的感受。
即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中,竞争已趋近白垩化,储能电芯价格持续下降,二线电池厂也进入了海外市场。
激烈的竞争加剧了公众对宁德市场市场扩张的担忧,
曾经乘上的“风口”如若不再能带来倍速的增长自然会遭受公众热情的退潮。
9月,宁德时代拟收购一道新能的传闻兴起。叠加曾毓群在多个公开场合对未来规划的发言,
宁德时代股价终于于9月27日冲上高点,市值再次冲破万亿的门槛。
9月27日晚,曾毓群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的发言曝光。在发言中,曾毓群创新性地提出了“零碳新基建”这一概念。曾毓群表示,
“构建 ‘零碳新基建’,开启气候行动新机遇”是宁德时代为人类新能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
零碳新基建
”便是宁德时代为“
乘风破浪
”谋划的下一个风口。
据曾毓群介绍,
“零碳新基建”是以实现零碳排放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新型商业模式,推动基础设施的升级,构建一个高效、智能、零碳的基础设施体系。
他举例,目前,宁德时代正在与海南推进零碳合作,结合海南零碳岛整体规划布局及当地资源特点,从打造具体零碳场景入手,
推动区域零碳化和微电网合作,最终实现全岛全面零碳化,
助力海南全域零碳建设,并带动周边城市零碳协同发展。
因此,在9月28日,
海南省政府与宁德时代推动“零碳新基建”的战略协议
便
顺势落地。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围绕“双碳”目标,在
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新型储能建设应用、交通领域电动化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等方面开展合作,综合打造“区域零碳”示范项目,并推广其实施经验;同时在
能源创新平台项目、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业务、重点企业互动合作、新能源产业基金
等领域积极探索合作,助力海南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达峰碳中和示范样板。
11月13日,在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由
“宁的茶”零碳茶馆以及光储充放智能充电站组成的下党零碳示范基地
落成。下党零碳示范基地是宁德时代以零碳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全场景零碳生态示范样本的首次尝试,也是宁德时代自主研发的
“智能微网管理系统”
的首次应用。
11月22日,宁德时代“零碳新基建”构想再下一局,
与平煤神马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在零碳+应用场景方面,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构建 “零碳场景”,
打造煤化工行业“零碳智慧园区”模板以及一批具有较高示范意义的项目,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
至此,
宁德时代在地方、示范项目及企业的“零碳新基建”布局均有了参考案例。
通俗来讲,宁德时代提出的或者说是新看中的风口实则就是能源转型大背景下的
“零碳”
业务。目前,不管是传统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还是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均有布局。
那么,宁德时代布局的竞争优势何在?
譬如,就拿宁德时代在下党零碳示范基地应用的“智能微网管理系统”来说,
与其他入局者相比,
宁德时代表示,其“智能微网管理系统”拥有行业领先的适配性和可复制性,可支持多种场景下“零碳解决方案”的快速部署。
据悉,该系统集成了
户用储能、移动储能(CharGo充电狗)和V2B车网(楼宇配电)互动技术,
能够灵活协同多种类型的储能参与微网能量调度,
并与屋顶建设的光伏发电系统联动优化控制,
实现100%绿电消纳。其中,移动储充检一体机器人-CharGo充电狗还能为客户提供
电动车充电,电池检测与电池使用建议
等服务。
回看一下
宁德时代电池工厂的打造
其实不难理解其在智能微网管理系统中所称的“
行业领先的适配性和可复制性
”优势所在。
宁德时代在对外建厂时便注重分享技术成果,推动全球科技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