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家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知名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聚集数百万优秀创业者、资深PE/VC、投资银行家、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专家学者等,致力于构建起资本、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生态服务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小学,请尽量不择手段去搞好英语 ·  16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晒一下小小常新学期都上哪些培训班 ·  昨天  
育学园  ·  尿里有泡沫,是因为肾不好吗? ·  2 天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2 天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性价比儿童卫衣、卫裤,69.9元/2件!纯棉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家

董事长携62亿潜逃?又一科技巨头要凉了?

投资家  · 公众号  ·  · 2024-07-01 21:01

正文

作者 | 曾有为

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


前有拿着股民的钱与财务公司“谈恋爱”导致39亿不翼而飞的亿利洁能,后有拿着投资人62亿资金盘连夜跑路的极目科技。
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迷惑了,除此之外还有美女炫富炸出的 400亿庞氏骗局 、年度业务规模 达200亿元的基金投资全部注销 ......
留下62亿烂账!
又一科企老板要跑路啦?
在极目科技跑路后,就有前员工在社交网络 更新了自己的“失业故事”。
“反正欠的工资是石沉大海了,1天的进展基本为0,而提交仲裁资料反倒花了一笔不少的钱”。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被曝老板跑路的当天,有媒体到达现场后,就发现有几位自称 庙行镇政府工作人员 ,在整合极目科技资产。
还有所属辖区的 劳动部门也在登记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
据知情的工作人员表示,就目前的等级的员工而言,不少人的 月薪在一两万 之间,这几天登记下来的 薪资就已经超过千万元了。
而这场闹剧,还得从上海极目银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目科技”)老板陈群, 突然失联开始说起。
暴风雨前的宁静果然不是耸人听闻。
极目科技在3月份的时候还举办了一场年会, 一切显得朝气蓬勃。
以至于诡异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正常现象。 年前的欠薪、3月份的工资4月份才发、大量裁员 等线索那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甚至有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 想到自己会被裁员都没想到老板会跑路。
确实,老板跑路那么戏剧化的场景一般只出现在狗血电视剧里面, 极目科技可是一家注册资本近8000万。
极目科技虽然只成立了一年, 却有着800多号员工 ,手握 十几个科技项目 ,业务遍布中国和全球 40余个城市 ,袋里揣着 60多亿的大公司
就在该公司宣布停摆的3天前, 官微还发布了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推文。 声称自己强势入选“2023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新锐企业榜”。
所以很难会往崩盘落跑的方面想象。
当这位陈群老板突然被爆失联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网络热度更是高居不下。
当员工打算登门讨薪的时候,也只看见陈老板在自家别墅里留下纸条,上面写着 “无法兑付投资人62亿最终选择逃离” ,仿佛这几个字的含金量足以填回那62亿的巨坑一样。
但见字如见人的骚操作, 陈老板可以配得上是最有种的80后落跑“小王子”了。
毕竟能瞒着几百号员工玩“消失的他”, 上演一场上午上班,下午讨薪闹戏 的人才不可多得。
而陈老板拖欠薪资的方式更是新奇,欠薪两个月,只补发工资条,对薪资那是一概不提,不得不说还是科技公司老板会玩, 临走还要自创一种新型发薪方式。
图为极目科技内部补薪公告
如今极目科技位于上海宝山区南蕰藻路819、869号总部园区大楼和门口的 牌匾也正在拆除。 园区门口也贴了一张公告, 显示不得进入。
而随后一张极目科技相关负责人晒出的 一张报警回执 更是将整件事情推上舆论最高点。
更戏剧性的是,除了员工的工资没着落之外,由极目科技建设的宠物板块,动物绿洲奉贤猫收容领养基地里收养的 几百只猫的口粮也成了问题。
毕竟“米饭班主”都跑路了, 剩下铲屎官有啥意思。
这里可能就会有人怀疑了,极目科技不是做研发类的吗,为什么和宠物扯上关系了。其实都是因为 极目科技的商业模式为“创业孵化”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极目科技在2023年的时候就已经成功完成了 12个行业布局。
这些项目覆盖了元宇宙、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前沿行业, 总投资额达到4亿至5亿元人民币。
要说把一个行业做精已经是很厉害的讹事情了, 一个公司居然能涉猎不同的板块,是野心大还是别有用心呢?
毕竟 以P2P起家的陈老板 当初建立极目科技的时候,在早期也带极目科技 “玩”了一下这个赛道 ,后来才正式主攻科技板块。
而号称获得投资数十亿的公司,却貌似不曾见过公开融资记录,这次亏损的62亿又是从何而来呢?
所以, 这一次,难道又是陈老板自导自演的一场“资本游戏”局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可真得像网友说的那样,别让老板跑了。
神秘的80后老板
细扒“成名之路”原来早有蹊跷
去年,极目科技的营销总裁乐毅曾公开表示, 将会继续投入30亿元的资金用于推动科技领域的创新。
计划赶不上变化, 随着陈老板的一夜逃离,这一切都变成了泡沫。
但是有媒体发现,跑路的陈老板不仅仅只有极目科技这一家公司。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他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达 一共22家 ,其中包括 18家与金融投资相关的 企业,但都显示已经注销。
这位十分 神秘的80后老板的“底子” 可以说是终于浮出水面了。
有媒体公布到,极目科技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创业孵化模式的,是由几个公司合并而来。
早期的业务板块还有 涉及P2P理财 的金融盘子,随着极目科技的成立,才开始逐渐向科技端发展。
什么是P2P理财?在顶峰时期, 银谷财富、汇中财富、e租宝 等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而极目科技的创始人陈老板正是靠着“这碗饭”起家的,尽管他最早经营的金融公司在2022年10月以后就已被清退,注销。
但貌似这碗饭从未被他放下过。
而这还要从 “苏州中资联财富” 开始说起,这家公司在2014年由陈老板一手创办, 同时也是他第一次尝到了金融的甜头。
“苏州中资联财富”最辉煌的时候拥有 超50家线下分公司 ,主要都是围绕布局 P2P、私募基金、保理、融资租赁 等业务。
而开发的 贝尔在线网贷服务平台 ,更是打造了一个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的双向满足的借贷需求,在线推出了“智富宝”“月息通”两款产品。
年化收益都在7.2%之上,最高达13.32%。
据公开资料显示,巅峰时期的中资联,旗下拥有 超过3000名专业人士 ,为 10万多名 高净值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年度业务规模 达200亿元
趁着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东风, 陈老板的口袋是越装越满,“殊荣”也是越获越多。
《经济参考报》颁发的 “2014中国经济人物”“互联网金融行业十大诚信人物”“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荣誉会员 等。
但有意思的事,根据《银柿财经》的报道,他们仅能仅查询到“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但 在该会官网会员查询中并没有找到陈老板。
而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这些平台的发展势头显然没那么猛了, 一些小机构或者过于突出的平台都已经蔫了。
陈老板的金融之路也面临转型。
但是这时候,他还没有将目光放在“创业孵化”上,而是注册了一系列与金融相关的公司,继续打“游击战”, 整合布局,试图再向金融业务再续辉煌。
当时陈老板名下的资产大致可分为科技、财富两个板块。所以随着他的跑路,牵扯的资金恐怕不止被他带走的 62亿和近千名员工的工资。
更离奇的是,有媒体发现 ,金融方面的暴雷恐怕比极目科技还要早。
因为在陈群失联前10多天,陈老板名下金融公司的产品兑付就出现了异常。据《银柿财经》报道,随着陈老板的“失踪”, 申请维权的投资人已超500人,投存量在30亿元左右。
很多人都是 被9%年化收益率 所吸引,不断地投钱进去,甚至有还有陆陆续续投资了上百万。
投资的产品名称虽然多种多样,但是认购合同照片没有出现极目科技,也没有之前被打非办警示的 明暄基金 (隶属于陈老板名下的一家金融投资基金)的名字。
以至于有投资人才第一次听到“陈群”这个名字, 才知道他原来执掌着金融板块和科技板块。
连极目科技最引以为傲的景区文旅的元宇宙系列具体为该景区提供了什么服务,也没有人能说得明白。
所以, 结合极目科技的整合和创业孵化机制 ,思路是不是一下就打开了。
“泡沫”资金池的背后
是投资方的黑洞,是受害者的血泪史
由此可见,陈老板的跑路绝非是一间极目科技员工的损失,而只是冰山一角。金融投资公司 玩对了就是一起发财,玩坏了就是万丈深渊。
早几年传遍千家万户的大学生校园贷事件,可以说是最直观的反面素材, 1000元滚成19万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根据当时广西新闻网的报道显示,网友“木贝贝女”在网络社区求助,自己的儿子不久前通过 “校园贷”借款1000元,欠款从几千元演变为几万元。
还惨遭社会青年围堵,网友“木贝贝女”报警了仍然得不到解决问题, 欠款又滚成了19万元.....
还有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本来前途美好,但只因为一则校园贷的广告,便开启了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
一年多的时间,他一共借款60多次。
而这些都只是校园贷乱象的缩影。 如果说校园贷现象靠邪恶势力不入流的话,那非法集资公司就更加惨绝人寰了。
这些黑心公司好像资金盘里没有上亿,都对不起这个行业似的。
在前几个月,涉及不良资产的 “中战华信” 全线暴雷,借着“特管央企”的假身份,非法吸收资金数额巨大,涉案金额高达 数十亿。
还有“龙炎公司”非法集资案通过网络平台投单、销售股权换购证等非法集资 超过156亿元 ,30多个省区市的 21万人 被骗,造成受害人损失 57亿多元
"中晋公司”集资诈骗案由一场美女炫富事件,爆出一场 400亿的庞氏骗局。
"钱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更是以 20%至60% 左右不等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在线上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
累计非法集资总额 超过千亿元 未兑付集资参与人本金数额300余亿元。
而最近新曝的“ 海银财富 ”和“ 瑞丰达 ”这类理财公司的暴雷就更不用细说了,这些同样也都是“非吸”案的缩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