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新药上市、四款产品商业化、PD-1业绩翻番;亏损收窄逾四成,海外布局加深……随着2020年财报披露,一个充满“进化力”的信达生物,再次刷新了人们对这家创新药企的认知。
而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有着信达生物怎样的成长逻辑以及未来的战略信号?为探寻其中的答案,新浪医药特别对话信达生物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奚浩。
过去一年,在业内最关注、“厮杀”最激烈的PD-1赛道中,作为2020年唯一一款进入医保放量增长的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
达伯舒
®
),以年收入22.9亿元的业绩成为其中表现强劲、占据上风的产品之一。
PD-1是创新药史上数十年来难得一遇的超级靶点,无数资本和企业争相涌入掘金,竞争已然白热化。
一直以来,这个赛道是红海还是蓝海?未来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各方争论不一。而作为国产PD-1的主力军,信达生物方面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也成为关注焦点。
对此,奚浩表示:“尽管竞争激烈,但从全球PD-1的销售业绩来看,2020年高达约300亿美金,呈现双位数的增长率,是非常重要的趋势。而在国内,2020年国产PD-1的销售业绩已经逼近百亿规模,其中,
达伯舒
®
的销售业绩大涨超一倍,并由于降价原因,销售量实则涨了更多,从而证明这个市场实际充满潜力。”
奚浩继续补充到:“再加上目前PD-1单药、联合用药的研究成果还在不断推出,国内外还有众多癌症患者及潜在患者需要以更可承受的手段被覆盖,因此
整个PD-1的市场空间远远没有饱和。
”
不过,竞争残酷也是不争的事实。奚浩强调:“未来PD-1的市场格局,国产PD-1产品将占据80%的市场。这会让疗效好、产品过硬、抢占先机的三、四家头部企业占据这其中80%-85%以上的市场。资本也会更加谨慎押注,行业必将优胜劣汰。因此,抢占先机的头部企业应该把握好机遇顺势成长。”
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国产PD-1进入医保与
达伯舒
®
直接打擂台,奚浩表示:“首先我们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患者可负担的价格充满信心,并且我们相信
达伯舒
®
仍然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过去的一年,达伯舒®已经通过进医保大幅降价让许多患者实现了药物可及并充分了解到了其疗效,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
同时,为覆盖更多的患者,
达伯舒
®
在适应症方面还在加速赛跑,今年2月
达伯舒
®
联合化疗治疗一线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适应症已经获批,另外还有三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并在NMPA审评中。
此外,奚浩的信心除了来源于
达伯舒
®
在适应症方面的不断扩大,还来源于信达生物
要将PD-1抑制剂这款曾经的高价“神药”,变成一款“让患者真正可负担的高质量生物药”的决心。
2021年1月1日开始,为响应北京康盟基金会为因病致贫的癌症患者提供药品救助的号召,达伯舒参与了“舒心可依-肿瘤免疫治疗患者救助项目”:
首轮“2+2“即购买2周期(4瓶)即可获得2周期(4瓶)药品救助,前四周期仅支付1.1万元;后续“5+N”即购买5周期(10瓶)可救助至疾病进展,整个治疗总费用3.98万元封顶,再次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带来生存希望。
(信息来源:北京康盟基金会)
而据奚浩透露,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市场反馈来看,
达伯舒
®
销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除PD-1外,信达生物2020年的成绩单里还有一个亮点: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0年,信达生物迎来达攸同
®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苏立信
®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和
达伯华
®
(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三款新药上市,使得信达生物成为唯一一个在成立九年内就有四款抗体生物药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
从2020年财报数据上来看,
达伯舒
®
占比当年公司营收近6成,而这3款新上市的产品营收贡献较小。
对于这其中的悬殊,奚浩表示:“
在信达生物的产品策略上,
达伯舒
®
作为信达生物第一个上市并投入市场的产品,在PD-1赛道已经抢占了先机,未来仍然是公司发展的重点,是公司的拳头产品。
”
“而三款新药2020年业绩贡献较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
去年获批时间较晚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过去这三款产品采用一次性生产线的成本较高
,后续将逐渐更换到不锈钢产线,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效应”。
此外,奚浩强调:“2021年信达生物将会投入更多的力量去推广这三个生物药,特别是其中的两个重点产品达伯华和达攸同,从而实现公司产品全面开花。”
据悉,为加快公司商业化发展,目前
信达生物的产能已经由5000升成功扩展至24000升
,为公司将来技术成果转换做了强大生产储备。同时还有36000升的不锈钢生物反应器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总产能将达到60000升。
可以看到,随着越来越多新药进入收获期,作为本土创新药企代表,“信达速度”已经日益凸显。
而这快速的背后,奚浩认为,得益于
信达生物的高质量的“平台”优势
。
据奚浩介绍,
信达生物现在是国内为数较少的已经打造了贯通生物创新药开发全周期技术平台的创新药企
,包括研发、药学开发及产业化、临床研究和营销等平台,形成了高效的运行体系,为信达生物源源不断产出创新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在这个平台之上,信达生物已经有23个产品处于临床,其中,CD47、LAG-3、TIGIT等多款高潜力且全球热门的肿瘤免疫药物进展迅速,未来有望成为信达生物海内外的新发力点。
国际化视野是新一代创新药企自带的基因,信达生物也是这样。2021年是信达生物成立的第十年,奚浩表示,下一个十年,
全球创新和业务全球化将是公司最主要的战略方向。
-
2020年6月,信达生物和罗氏制药在双抗和免疫细胞治疗领域达成超过20亿美元的合作,是迄今为止我国生物制药领域最大的国际技术合作之一,也是罗氏制药首次与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平台型合作。
-
2020年8月,信达生物与礼来就
达伯舒
®
在中国境外的独家权利订立了战略扩张授权协议,这是中国生物医药历史上最大的海外授权合作之一,同时也是第一次中国自主研发的、已经上市的大分子药物将海外市场成功转让给世界500强药企的合作。
在国际合作上,如何甄选优秀的跨国药企“一起抱团打天下”,奚浩强调:“
一定是基于合作双方对于产品的质量、疗效的认可,以及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好的合作可以加速把好的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更快造福患者,助推公司发展。
”
奚浩表示:“跨国合作开启了信达生物海外扩展的新篇章。
信达生物未来将在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开拓未来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独立能力;要在国际化道路上从走到跑、从研发到销售两手抓,早日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公司。
”
据悉,为助力升级全球研发创新,信达近年来不断引进全球人才,公司团队规模已由约2000名雇员(2019年底统计)扩增至3200名(2020年底统计)。此外,公司还重点引进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刘勇军博士为总裁,带领公司发展全球研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