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冰点周刊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闽南日报  ·  太离谱!漳州一对夫妻,双双被拘! ·  4 天前  
新华社  ·  郭同学,被嘉奖!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5.5级地震 ·  4 天前  
南都周刊  ·  东莞前首富,栽了! ·  6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集装箱里,一群新农人迷上了种菜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冰点周刊

冰点人物 | 曾一智走了,这次她真的与老建筑一起老去

冰点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20 07:51

正文


2月19日下午,我们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冰点”曾经的报道对象、文物保护志愿者曾一智病故。她的女儿说:“就让她和她的故事、她的老房子们,静静地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曾一智的最后一条微博,是向她关注的哈尔滨老桥霁虹桥告别。


几年前,“冰点”报道过曾一智,当时她已用12年来保护老建筑,用坏了6部相机,每次摁下快门,她都觉得像在给老房子留遗照,有的就在她镜头里轰然倒塌。


她成了某些人眼里的“捣蛋分子”,她被骂,被恐吓,被打,可第二天,她又出现在拆迁现场。每次老建筑被“屠杀”后,她就捡起一块残砖存好。她说,那是“留给后人唯一可以触摸的历史”。


现在,这个人真的“与老建筑一起老去”了。


全文共3242字,阅读大概需要6分钟。



与老建筑一起老去


作者 | 赵飞鹏 王超

编辑 | 从玉华


 

如果有足够多的钱,曾一智会把哈尔滨很多老建筑买下来,然后镶上“文物保护单位”的黑色大理石标牌。如果钱再足够多,这个名单还可能扩大到北京的四合院,或是浙江的古村落。


曾一智      张长虹摄


自从得了腔隙性脑梗后,她就变得丢三落四,跟朋友约好了吃饭,她却忘了。有时,她会痛苦地抚着后脑勺,想不起中午吃了什么饭。

 

然而一旦涉及那些老房子,曾一智记忆力似乎又好得出奇。她清楚得记得哈尔滨大街小巷那些老建筑,建成于哪一年,发生过什么事。

 

有朋友坐火车行驶在中东铁路线上,火车行至黑龙江细鳞河站时,曾一智躺在家里,打电话给朋友当导游:“你往左前方看,有没有一个尖尖房顶的屋子,你再往右看,山坡上有四栋漂亮的欧式工房,美极了!再往前坐,你一定不要眨眼睛,八道河子站有一组花岗岩砌筑的房子……”她谙熟中东铁路在黑龙江省内大小站台上的近800座老建筑。

 

老曾的“痴迷”在朋友圈是出了名的。好友张长虹多次陪曾一智去哈尔滨道外区的老建筑街区拍片。那些原本是银号、商行的二层四合楼内,由于私搭乱建变得拥挤不堪,“经年累月的垃圾能起出一车去,进去就是一股馊味儿。”曾一智似乎全然闻不到,漂亮的铁艺栏杆、图案精致的倒挂楣子吸引着她不停摁下相机快门,口中还连连赞叹:“多美啊!”

 

甚至感冒后病蔫蔫的曾一智,一看到雪后老房子的美景,什么难受劲儿都没了,她感叹:“怎么拍老房子还治感冒,看来要申请专利了!”

 

她常说:“等有钱了,咱把它买下来!”

 

可没人会当真。这位退休的省报记者,由于呼吁保护历史建筑的建议书写得多,常常要为5角钱一张的打印费发愁,为此她咬牙花300多元买了一台能打彩色照片的打印机。

 

她经常自费出去踏察老建筑,有几次回到家已是“弹尽粮绝”,她在博客中写道:“离开工资还有几天日子,白天吃白水煮面,卧上一个鸡蛋,扔几片白菜叶子。”

 

在1998年开始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之前,曾一智在省报副刊部的“象牙塔”里做了17年文学编辑。她的认真有口皆碑。她的版常常让校对挑不出错。从业20多年,她从未发过有偿报道。一次生病请假了,有人在她版上塞了篇关系稿,她硬是在下一期发了个声明,向读者道歉。

 

曾一智      张长虹摄


同事们说她“像有些外国人一样单纯”。她确实去过国外,巴黎老城区保护之好令她叹为观止。她感慨,巴黎政府为了保护老建筑,不拓宽老城区街道,鼓励发展两厢车。

 

可不知何时开始,有“东方巴黎”美誉的哈尔滨,那些美丽的老建筑一栋接一栋消失。

 

她以每周一块版的频率在省报上呼吁保护老建筑。她结集的《城与人》一书中,黑白的老建筑插图下,往往有个括弧,里面写着“已拆除”。

 

可很多建筑在她心里是拆不掉的。10多年来,她用坏了3个傻瓜胶片相机,目前挂在胸前的佳能SX20也已是第四个数码相机了。“我一天最多拍过1000多张照片。”她说。朋友们送她礼物都送移动硬盘。

 

每次端起相机给老建筑拍照的时候,她都觉得是在给这些“挚爱亲朋”留遗照。

 

“当你的亲人被无辜错判死刑,被诊断为不治之症,你只忙着为他拍遗像、写传记,而不去抢救他,可能吗?”她反问。

 

显然,按下快门是远远不够的。

 

在中华巴洛克一期改造现场,为了保护老房子,她与拆迁者发生了冲突,她头部被砸了五六拳,此时她脑梗康复出院仅3天。报案后她被同事开车送往医院验伤,路上看到沿途又在拆迁,她立即喊:“停车,停车,我得下去看看。”如是两三次,赶到医院都快下班了。

 

不久前,二期改造工程开始拆迁。几乎一有时间就来这里考察的曾一智,无法容忍拆迁人员粗暴地砸毁金剑啸烈士故居的门窗,忍不住又冲上去理论,结果被连推带打,拖拽老远,背包的带子被扯断,衣服也破了。这次挨打距离她上次被打相距不到200米。第二天,她又出现在拆迁现场。

 

可更多时候,等待她的是一片废墟。

 

哈尔滨车辆厂铸铁车间,始建于1903年,几年来三次被提出拆迁。曾一智通过写内参、建议书、带领专家现场考察,连续三次保住了这座百年厂房。可最终厂房在一个深夜被开发商强拆。最后罚款5000元了事。

 

悲愤异常的曾一智看着厂房的“残骸”,忍不住哭出了声:“亲人啊,我为你奔走了6年……”“哭什么啊,好像挖你家祖坟了!”旁人嘲笑她。

 

在很多人眼里,她早就是麻烦的“捣乱分子”,有人骂她,写匿名信恐吓她。她宣称:“不惜以身殉城。”

 

早年写过不少优美舒缓随笔的曾一智,如今把所有的才华都投入到那些法律用词严谨的建议书上。她自嘲为“建议书专业户”。

 

她熟背多部法律,动不动就跟人讲法,讲程序。一次市里召开一老建筑是否拆迁的专家论证会,一位老专家说:“我坚决拥护市委市领导作出的英明决策……”曾一智打断了说:“对不起,您违反程序了,市委市领导是听咱们论证后才决策的,您怎么就先拥护了?”

 

同事陪她到拆迁现场,不少美丽的窗格子散落在地上,拆迁的工人一脚就可能将它踩得稀巴烂。同事说,这么漂亮,我们干脆把它拿走吧,省得被破坏。曾一智一脸严肃地说:“不行,拿了就叫偷盗文物,犯法。”

 

可很多时候,法律这把利剑远不如挖掘机的铲刀锋利。她奔走保护了4年的中东铁路气象台,被挖掘机挖毁了。等她赶往现场,刚举起相机拍了一张模糊的照片,百年气象台就在她的眼前轰然倒塌。


气象台的原址拔地而起几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不远处倚着一面锃亮的玻璃幕墙,“半个”气象台在那里被重建。从某些角度看去,加上玻璃里映出的另一半,好像一个完整的气象台。

 

“那只是半个伪文物!”曾一智提起来就生气。

 

让她生气的地方太多了。她的同事张长虹说,同事们请客,有些地方是不能让曾一智去的,坐那儿她吃不下饭。中央大街辅街上有个建于1931年的老电影院,曾一智极力呼吁保护,后来几次易名,开始是改成了一家舞厅,后来改成了一家时尚餐厅,外面竟然还罩上了一个透明的玻璃壳子。曾一智每次经过那里都要闭眼睛,因为不忍心看。

 

张长虹说:“我们开玩笑说,老曾以后上街得当盲人。”

 

当然,曾一智也有胜利的时候。“保护了有几百座吧。”她淡淡地说。

 

风景秀丽的太阳岛改造时,有人以还其“自然野趣”为由,主张将岛上几十栋欧式老别墅全部拆掉,只保留三栋已被定为保护建筑的。曾一智在报纸上连写了三个整版文章呼吁,最后在规划部门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保留。

 

哈医大四院急救中心是一类保护建筑,很多老明信片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专家论证会否决了医院的拆改计划。曾一智兴奋地起身给规划局长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太感谢你们了!”

 

一个成功例子是保卫哈尔滨滨洲铁路桥,由于修建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的客运专线,这座建于1900年的地标性建筑将被拆掉。曾一智等人多次呼吁,最终促使方案更改,老桥被保留当作步行景观桥。如今,在下游59.34米处建设的新桥已经动工。

 

曾一智将这类好消息称为“特大喜讯”、“新年最好的礼物”,后面往往还要加上三个感叹号。有时她以“漫卷诗书喜欲狂”形容自己的心情。

 

“我没有个人私利,我欣然,坦然,我将大笑。”她流利地背诵着鲁迅先生的话。

 

常与她打交道的城市规划、文物保护部门了解她,尊重她,甚至有的开发商也敬她三分。一位派人跟踪过曾一智的开发商曾对她的同事说,她上哪儿去我们都知道,只不过我们没下手,我们挺佩服她的,因为这些事跟她的个人利益没关系。

 

一头花白的曾一智依旧奔走在大街小巷。只是,身上除了必带的相机,她换上了女儿送她的一个黑色名牌背包。她很怀念那个断了带子的廉价包,虽说只花了70元,但格子多,方便存放电池、内存卡、笔和采访本,新包的格子有些少,“但这个包结实!”她摸着3厘米宽的带子说。她做好了随时“搏斗”的准备。

 

每次老建筑被“屠杀”后,她就悄悄捡起一块残砖,套上塑料袋,再放上一个写着地点和年月日的纸条,放进家里阳台的柜子里。如今里面已存了数十块,有些砖头甚至是从北京背回来的。

 

“这是留给后人唯一可以触摸的历史。”她重重叹了一口气。

 

她担心的是,用不了多久,这个柜子就装不下了。



———

本文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给冰点(微信号:bingdianweekly)留言发表你的意见



微信值班编辑:张国、王嘉兴



| 近期热门文章:

叶嘉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上海五角场监狱:通往自由的最后50米

春运列车载着两个时代:你坐上了高铁,有人连卧铺都没见过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再见了

烂尾楼里的“烂尾”年

树洞里的58万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