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特朗普胜选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连锁反应,台湾岛内也不例外。面对特朗普此次胜选,岛内民众的情绪如何?是否还保持2020年时的“特朗普热”?面对可能的“芯片制裁”,台湾接下来将何去何从?《凤凰大参考》特邀两岸资深媒体人郭雪筠解读,以飨读者。
核心提要
1.
特朗普将再任美国总统,台湾社会舆情并没有因此产生很强烈的疑美情绪,但也没有此前的“特朗普热”。这其实反映出民进党治下的台湾,对“美台在同一条船上”这个片面的认知更加固化。
2.
虽然特朗普此前对台湾的含糊态度,已让岛内对其的期望逐渐转为失望。但目前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不论谁当选,美国都会对中国大陆强硬、倾向台湾”。而这种态度其实与美国相关方面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不相同。
3.
美台对所谓的美军“出兵护台”、“防卫台湾”的预想存在认知的差距。而面对特朗普选前的“台湾拿走美国芯片业务”、“应付保护费”等话语,台湾社会也仅有情绪化的调侃。
4.
因民进党的执政策略,岛内年轻一代对大陆政治层面的警惕、陌生,与对美国的政治依赖,都大幅提高。从岛内学者到民间,在政治风向的带领下,也极大可能导致对大陆在政治上更加陌生、更不理解、更加误判。
作者丨两岸资深媒体人 郭雪筠
编辑
丨屈功泽 纪琬琦
▎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后的第一时间,台湾的网民讨论集中在“要交保护费了”、“特朗普当选,台积电股价还上涨”等调侃——选前声称台湾“偷芯片技术”、“应付保护费”的特朗普,其当选在许多台湾学者的预料之中,舆论也并没有产生很强烈的疑美情绪。
特朗普重回宝座,台湾官员从外事部门到陆委会,统一口径是“美对台安全承诺不变”。
当然,有台湾偏蓝学者质疑特朗普对保卫台湾的可靠性,但这些呼吁并未引起务实讨论的水花。
▎
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获胜的新闻登上多国报纸头版头条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20年,在四年后的本次美国大选中,台湾社会舆情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特朗普热潮”褪去、多数民众对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均没有太激昂的支持或反对情绪。
台湾社会此前有过“特朗普热”的现象。而如今台湾舆论,大多对特朗普支持从激昂转为看戏、取乐、认为特朗普更有意思(这类似于许多大陆网民)——这样的转变反映出民进党常年呼喊的“美台在同一条船上”这个认知已更固化。
2020年岛内的“特朗普热”到底多热?2020年10月英国民调机构发布了针对欧亚15个国家或地区民众对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支持度,结果显示台湾地区约有42%的人支持特朗普、30%支持拜登,对特朗普的支持度远高于民调中的其他地区。BBC甚至在选前出了一篇评论《台湾的“特朗普热”与“拜登焦虑”》,直言台湾社会对拜登可能上任的不信任。
反观这次,特朗普在台湾社会抛出的第一个震撼弹,就针对了台湾人最在意的台积电。7月,特朗普表示“他们(台湾)确实拿走了我们大约百分之百的芯片业务”(They did take about 100% of our chip business),“应付给我们保护费”(Taiwan shoud pay us for defense);10月中旬,特朗普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表示,“若中国大陆进入(go into)台湾,我将收大陆百分之150至200的关税”,这两次发言均在台湾引起非常大的批判声浪。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热”的褪去并不是因为台湾现在终于认清特朗普。
特朗普不仅从未声明“出兵保卫台湾”,甚至惯以躲闪、油滑、算计的态度应对台海议题,台湾社会并非不知。
2020年美国大选,研究台湾舆情的“台湾议题研究中心”盘点了台湾网友对特朗普的讨论焦点,发现中国大陆相关议题在整体讨论中占45%的高比例。“台湾人的重点在于“特朗普对中国大陆更强硬”,这样的讨论仍延续至此次大选。
特朗普和哈里斯谁对中国大陆更强硬、谁更愿意“保护台湾”,仍是台湾媒体、学者、论坛一致的讨论焦点。
区别是,四年后的现在,台湾已普遍认为“美国都会对中国大陆强硬、倾向台湾,不论谁当选”。
然而,尴尬与危险就在于,台湾岛内与美国的民意认知并没有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