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亿欧网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穿越消费周期,蜜雪冰城没秘密 ·  昨天  
新浪科技  ·  【#车企抢跑低空经济#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亿欧网

曾叫板阿里,从融资十几亿到关门大吉,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亿欧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06 21:22

正文

有存活就有淘汰,竞争异常激烈的硅谷也不例外。每年,都有大把创业公司兴起,也有众多公司倒闭。其中有些甚至是曾被无数人追捧的独角兽,最后也落得个同样的结局:裁去曾为它满腔热情地工作的员工,关闭工作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办公室,在网站上留下真诚而遗憾的告别语……

文/硅谷密探(guigudiyixian


2017年过半,就已经有一批融资总额高达14.8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相继关门。小探挑选了其中3个曾经被捧上神坛、而今陨落的创业公司案例,分析总结其中的原因,创业者们可要避免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啊!


Beepi


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柠檬市场”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市场中,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这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些好的产品遭受淘汰,而次品则取代好产品占领市场,导致市场的低效率和失灵。这个理论很好地反应了美国二手车市场的情况,许多卖家因为没有那么了解车,而买了劣质品。


而Beepi就是一家致力于把买家、卖家从“柠檬市场”中解救出来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保险的线上售卖服务。Beepi会设置门槛,精选出优质的二手车,然后派验车师前去验车,若评估报告合格,会把车的各种信息和评估报告发到自家网站上。它通过向卖家收取9%的分成来盈利。平台使用了智能算法,让销售过程清晰透明。对于卖家来说,卖车过程变得异常简单轻松且有保障,因为如果30天内没人购买,Beepi就会直接从卖家手中把车买下;对于买家来说,他们能买到低于二手车行的价格买到质量有保障的车。


Beepi上线后,受到各种消费者和投资人的追捧。从种子轮到B轮,融资金额近1.5亿美元,投资人中不乏知名机构,比如上汽集团、Redpoint、Foundation Capital等等,估值最高时价值5.6亿美元。



为什么投资人如此看好、如此解决市场“痛点”的初创公司,为什么C轮融资出现问题、去年年底突然裁员80%、在未能谈妥买家的前提下宣布彻底关门倒闭?


内部问题:


1、Beepi没能很好地控制财务,烧钱过于迅猛。巅峰时期,一个月可以烧700万美元!他们租了全透明的高级办公楼,内部健身器材齐全;员工享受高额的薪水和加班费,还有豪华晚餐;为了吸引二手车卖家和买家,他们在市场营销上花了大量的资金……


2、Beepi盲目扩张市场,发展目标、融资计划过于激进。短短两年内,就拓展到全美16大城市,包括洛杉矶、纽约、旧金山湾区等等。还没在现有市场中站稳脚跟的情况下,不断地快速扩展,画大饼来融更多的钱,这样的发展从长远看并不健康。


模式问题:


Beepi的交易模式效率非常低。他们注重服务体验(如前文提到的专门的验车师上门验车)、独自承担所有的服务,拉长了“物色二手车到真正卖出二手车”的周期,降低了效率。密探的朋友就曾经从Beepi买过一辆二手车。收车日的清晨,Beepi的送货专员开着专用拖车“送货上门”,新购入的小车上还贴了个巨型纸花,以贺收车之喜,服务之贴心,阵势之浩大,确实让人如沐春风,但其背后恐怕都是高居不下的 burn rate。不仅如此,买后十天内如果对车不满意,在一定的里程范围内,甚至可以无条件退款!(不知道有没有人钻这个空子,免费“租车”用)


另外,Beepi承诺二手车的买家,如果在30天内无法找到买家,就会直接从卖家手中买下车。虽然Beepi会在成功卖出的车辆交易中向卖家收取9%的分成,让Beepi在2016年的营收达到5千万美元,但收入方式单一,比如这条“30天保障”的条款让它的每月亏损的数额达到5百万美元!


市场环境问题:


美国传统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已经十分成熟,Beepi的竞争对手很多。要在这样成熟、完善的市场环境中,推行C2C模式、抢夺市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者,买车,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刚需。2015年时,Beepi的业绩就不容乐观。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2015年6月至8月,Beepi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在这两个重要市场的月成交量只有153台!这让Beepi的发展变得非常困难。


Quixey


Quixey是一家应用搜索公司,它利用了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技术,帮助用户找到正确的应用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功能的关键词找想要的应用,而不是传统的用名字来搜索应用。比如,你可以搜“剪辑视频”、“订廉价机票”这样的功能,来找到合适的应用。


当Quixey对外宣布从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那儿拿到了上亿美元的投资时,它让众多硅谷创业公司羡慕不已。那究竟是为什么,这家融资约1.33亿美元、最高估值达到6亿美元、曾被阿里巴巴、软银、高盛、GGV等看好和投资的创业公司,还是死了呢?


首先,Quixey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方式。2015年时,Quixey把工作重心从搜索服务转到了内置广告上,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并没能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这让员工和管理层都感到很灰心。


第二,管理层的出走以及内部的震荡。2016年2月,好几个重要的高管连续出走,包括CTO——Studhir Mohan、COO——Guru Gowrappan等,不久后,董事会又撤掉了创始人兼当时的CEO——Tomer Kagan,空降了另一位资深的创业者来接替CEO一职,而Tomer被安排负责管理公司的战略这一块。


第三,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让Quixey的日子更加艰难。阿里巴巴表示,Quixey的收入来源单一而不奏效,没有如期完成工作,发展没有达到预期,他们为此十分沮丧。而Quixey表示,阿里巴巴拖欠了若干个月的资金(约数千万美元)。另外,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阿里巴巴会在自家的操作系统YunOS中利用Quixey的技术,所得的利润收入会给Quixey一部分分成,而Quixey表示并没有拿到这些分成。


同时,阿里巴巴经历了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与他们合作的初创公司,包括Quixey在内,都被阿里巴巴的各种调整搞得有点“晕乎”。再加上语言障碍,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Quixey觉得委屈,曾扬言要与阿里巴巴打官司。但后来又觉得打官司太不值得,毕竟,一场官司要耗费的人力、财力都是一个自身发展都让人堪忧的创业公司所承受不来的,况且要告的还是一家巨头公司、领头的投资人。最后,还是接受了阿里巴巴苛刻的条款:阿里巴巴自掏腰包,给Quixey三千万美元的贷款,但是Quixey不能起诉。


(百度、阿里、腾讯2013-2016年著名的投资硅谷的交易)


(左:中国在湾区的直接投资;右:涉及投资人的技术交易)


华盛顿日报表示,硅谷与中国的关系充满了机遇,近几年来有大量的资金涌入硅谷和科技公司,但是,文化上的不同和误解让许多机遇都面临严峻的挑战。TransLink Capital的董事总经理,Jay Eum表示,中国投资人和美国创业公司的合作关系都因此而结束。他表示:“虽然和中国投资人的合作让人非常兴奋,但实际的现实情况,需要多加权衡。”


著名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Connie Chan,说:“有时候,有些策略并不是误解,而是反应了中国企业不同的文化规范。中国投资人的一些条款在硅谷可能会被认为过于激进,而这些条款在中国却被认为是公平的。”比如,一位投资人从一家创业公司获得了一些想法,转身投资了竞争对手,这在中国并不罕见。


Jawbone


Jawbone可以称得上是可穿戴设备的鼻祖了,它家的智能手环、蓝牙耳机、扬声器等,都是标志性的产品。Jawbone也曾推出过不少非常受欢迎的产品,比如Jambox蓝牙音箱,曾是苹果商店的畅销品,销量是同类产品的10倍!还一度被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蓝牙音箱”。


不少顶级的风投公司都曾看好Jawbone,比如红杉资本、Andreessen Horowitz、Khosla Ventures、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以及主权财富基金(soveeign wealth fund),都投资了Jawbone。然而成立了近20年、融资总额高达9.83亿美元、最高估值达到30亿美元的Jawbone,为什么还是关门大吉了呢?


自身问题:


1、融了大把的钱,却做不出健全的产品。据PitchBook透露,Jawbone烧了5亿美元,欠了4亿美元的债,但市场份额却不足5%。看一看Jawbone的产品,就能明白原因了。比如UP系列的智能手环,就遭遇了不少挫折。2011年推出的第一代UP智能手环,上市了没多久就遇到“变砖”的问题,Jawbone不得不采取火速下架、停止销售的措施,还花了不少钱补偿已经购买了的用户。2012年推出的版本,没有实现无线同步的功能;2013年的第二代UP,有了无线同步,却没有防水功能;2015年推出的版本,没法监测呼吸、心率等等。功能不健全的产品,一直没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2、内部问题接连不断。Jawbone的员工曾透露,公司的产品测试环境十分混乱,许多产品,到了快发布的时间,还在各种做修改,让市场和零售部门的工作一拖再拖。下层员工的新想法很难传递给管理层,相互之间没能很好地沟通,互相抱怨,让问题雪上加霜。


市场问题:


1、主打的智能手环仍非刚需。与能够脱离手机独立使用的智能手表不同,智能手环对手机的依赖性非常高,一般都要配合智能手机才能使用。另外,智能手环的功能主要以健身、运动为主,比如计步、计算消耗的卡路里、监测睡眠质量等等,这些功能,很难让用户保持粘性,多数用户会三分钟热度,过一阵儿就懒得计步数、卡路里等等了。智能手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而智能手环,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了。根据Endeavour Partners的数据,约有三分之一的智能手环的用户,会在6个月后弃用手环。


2、可穿戴设备行业投资骤降。根据PitchBook的数据,对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投资,数量上在2015年达到峰值、总金额在2016年达到峰值之后,2017年却出现了骤降的情况。不难看出,可穿戴设备行业已经从“风口浪尖”的行业位置上走了下来。




盈利还是增长?


无论是Beepi还是Jawbone,都出现了为了增长过度烧钱的行为。创业公司应该注重盈利还是注重增长,一直是硅谷争论的焦点。


增长固然重要,没有投资人会愿意投资一家低成长的创业公司。


但是光有增长是不够的,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都是耍流氓,所有创业者都要思考利润的问题,最起码要有正向现金流。不要幻想着一直依赖于VC的钱,毕竟市场的风向一直在变,创业公司随时可能从市场的宠儿变成弃儿。否则你很有可能像Beepi一样,还没来得及融到下一轮,就烧光了钱关门大吉了。


创业公司应该注重盈利,当然,不能以牺牲成长性来获得有毒的利润,可以牺牲短期利润来为未来成长做准备,但是不要在成长起来前就自己倒下了。


创业公司要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Quixey始终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影响了士气,造成内部动荡,恶化了与投资人的关系。另外,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你永远都不能预测市场会注重盈利还是注重增长。比如2014年美股还重视增长,没有盈利也能成功IPO,而到了2015,没有盈利基本就是上市无望了。


在盈利和增长之间找到平衡,实现正向现金流,是较为稳康的方式。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