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习近平会见岑浩辉 ·  昨天  
长安街知事  ·  一个文物古籍展引发的边际效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虚假新闻蹭热点,10万+阅读量靠刷单!自媒体未来在哪里?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4-10 11:59

正文

自媒体经历几年自由生长后,在吸睛、吸金两个方面大获关注,吸引大量资本投入,并被视为未来投资的“蓝海”。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自媒体行业马太效应渐显,已逐渐进入产业裂变期:“一窝蜂”转向两极分化,眼球经济趋向内容为王。


代际更迭:

从“自我表述”到“吸睛吸金”


  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伴随互联网流量盛世,自媒体不断更新换代: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直播、小视频……


  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以来,不少传统媒体人出走转战自媒体行业。


  2015年小咖秀燃爆社交朋友圈。


  2016年伴随直播、短视频、VR技术的普及,直播网红、“二更”等以短视频为主的自媒体形式获得了更多资本青睐。


  全国最早介入新媒体营销领域的大数据营销公司IMS新媒体商业集团CEO李檬表示,2016年以来,新媒体形态不断演进,新应用层出不穷,自媒体载体越来越多,也不再局限于自媒体人的“自我表达”。


  “从最初单一的网站模式已经发展到直播、图文、视频、音频四大板块,驻足不同领域的自媒体人在快速增长。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从传统上‘点对面’发展为‘点对点’,自媒体走向内容差异化的共荣。”


  最近,由全球首家自媒体价值排行及版权经济管理机构克劳锐发布的《2016中国自媒体行业白皮书》显示,自媒体已成为中国7亿多网民的内容新选择。同时,近年来社交媒体的用户活跃度快速提升。《90后媒介使用习惯研究报告》披露,七成以上的90后平均每天接触手机3.8小时。


  不断吸睛的自媒体,以其多样化、平民化、广泛化等优势,迅速吸引资本注入。


  据不完全统计,完成融资的自媒体已超过175个,其中至少20个融资额达千万,有10个估值高达亿元。例如“罗辑思维”估值达13亿元,“餐饮老板内参”获得美团(新美大)A轮融资5000万元。


  克劳锐总经理张宇彤认为,目前自媒体已经具备完整的行业生态,自媒体人通过内容生产,帮助平台抢夺用户时间,许多品牌也通过自媒体人做的内容来实现营销。



马太效应:

“一窝蜂”转向两极分化


  近两年,市场已经对“一窝蜂”的自媒体做出了筛选。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黄升民表示,自媒体已呈现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野蛮生长逐渐转向规模发展。


  以盈利能力为例,约70%的自媒体从业者月收入低于5000元,2.8%的人月收入超过10万元,真正成为IP商业化的超级自媒体不到1%;2016年直播平台火爆,曾一度出现200家平台,截至目前已有近一成倒闭。


  不久前,曾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倒闭,并欠下300万元左右的员工薪资。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的体量是既定的,容纳不了这么多平台,加上各平台处于商业模式探索时期,中小产品的陆续倒闭是必然。


  “做生意的地盘不可能越切越碎,平台不断整合、数量减少是一种大趋势。”李檬认为,游戏规则和退出机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媒体平台将会迎来一轮洗牌,在不同的细分领域留下佼佼者。


  一方面,强者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大IP,吸引雄厚资本注资;另一方面,弱者不断被兼并或倒闭。


  “资本投资的泡沫过后,部分自媒体将无以为继。”黄升民说。自媒体行业势必进入一个裂变期,各平台之间差距明显拉开,行业格局基本形成。


  “未来一段时间,自媒体也将理性回归。”黄升民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自媒体行业发展步伐会放慢,矛盾也会逐渐暴露。“自媒体的持续化发展、规模化发展、多元化发展,变得非常急迫。在这个时间节点,实现从个体户向公司的转型非常重要。”


放眼未来:

迎来“知识经济”时代


  最近,一篇文章火爆朋友圈。一位自媒体副总编在面试时了解到,自媒体圈给真正有实力做内容的前媒体人开价甚高:内容运营岗位月薪近3万元,而且每年发14个月工资,还有不少股票。这位副总编不由得感慨,现在做内容的人才价码上涨太厉害。


  随着自媒体行业不断规范化和个性化,有价值的原创内容逐渐取代无脑拷贝和粗劣拼凑,成为立业根本。业内人士感慨,内容创业兴起,“主编换了个名头——内容总监,出现在不少公司的招聘列表上,而且出价不菲”。


  自2015年以来,内容价值呈现爆发式增长。新浪微博CEO王高飞表示,2016年微博有45个垂直领域的月阅读量超过10亿,自媒体作者通过微博获得收入117亿元,来自打赏、付费订阅等内容付费收入达4.7亿元,与广告代言、电商变现相比,付费的原生性更强,用户黏性更高。


  “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背景下,内容付费已成为自媒体发展大趋势。”国内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联席CEO余建军介绍,喜马拉雅FM有3.3亿付费用户。“越来越多的用户养成了付费习惯。2016年底我们做了一个123知识狂欢节,当天总收入5000多万元。”


  粉丝发展为用户,内容为王成为自媒体持续变现的“关键一跃”。“知识经济”不断裂变升级,一方面源自内容直接变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资本对内容的乐观估值。


  内容创业是自媒体的发展方向,内容越有竞争力,生命周期就越长,当然前提是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内容付费、为知识付费,广告主更愿意把钱投给真正有内容的自媒体,这才是行业发展的健康状态。”李檬说。


  多位自媒体人认为,一个内容快速变现的自媒体时代正在到来,自媒体将会成为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未来5年,我国自媒体广告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处于资本风口的自媒体,阅读量和点击率无异于生命线。对于身处“裂变期”的自媒体行业,一方面是行业发展规律的自我调节,另一方面由于准入门槛低、规范约束少、灰色地带多,导致侵权抄袭、无底线吸睛等问题始终存在,亟待加强管理。


侵权多发惩处难


  克劳锐总经理张宇彤表示,克劳锐2016年监测到的侵权案例高达350万件,其中知名科技自媒体人王冠雄被侵权两万八千多条。


  除了恶意抄袭,随手拍、网络直播还可能于无意中侵犯隐私,如直播时拍到孩童面孔,甚至不雅照和商业秘密。


  2015年,30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5成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个人信息被泄露,电商平台、搜索引擎、手机、智能手表等个人信息终端APP为主要泄露渠道,其中不少与自媒体平台有交集。


  面对侵权多发,虽有知名企业、个人提出动辄高达上千万元的索赔金额,实际上惩处力度并不大。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0月,近三年发生的14起企业或个人起诉自媒体侵权案例中,被判赔的有8起,判赔超过10万元的仅有3例。


  一些专家表示,“网红经济”时代,一些网红不顾颜面、不考虑名声,只要能得到关注,背后就有风投,哪怕输了官司都不怕,导致自媒体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畸形。



“眼球经济”催生行业潜规则


  自媒体依赖点击率、打赏数的行业特性,使得部分自媒体人将吸睛放在首要位置,想方设法拖住网友在端口停留。


  目前,自媒体行业造假多发。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八卦类自媒体操作难度小、门槛低,投入产出比很高。复制粘贴一些网络旧闻,东拉西扯甚至伪造一些网民爆料,再取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一篇10万+阅读量的公众号文章就会轻松问世。


  竞争无序下,底线被突破。虚假新闻蹭热点成为行业痼疾,自媒体甚至成为虚假新闻、失实言论滋生与散播的温床。


  “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一些小规模公众号尚未弄清情况,就擅自发表揣测性、鼓动性言论,造成新闻不断反转、打脸。”长期研究网络舆情生态的辽宁社会科学院社科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何茜表示,随着自媒体微传播覆盖率不断提高,普通民众一时间又难以分辨真伪,导致虚假信息广泛传播。


  屏幕充斥越来越多的“鸡汤”“硫酸”“肉体”,深度原创文章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占。此外,收视数据、阅读量也频繁出现造假问题,有淘宝店客服坦言,一个公众号一天可以刷10万阅读量,1000次阅读量半小时就能完成,甚至出现机器人刷单。


加强立法规范管理


  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是自媒体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规定著作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由于自媒体侵权行为违规成本低,而维权成本较高,故维权者多向平台服务商发出侵权通知,要求删除侵权内容。此举并不能对抄袭者有所惩戒,也难以对类似行为形成震慑。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等专家建议,除了提高网络普法力度,还应加强行业自律,成立行业协会相互监督。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防止未经授权即转载、抄袭他人原创作品的行为,并对侵权行为实行高额处罚。


  此外,应畅通投诉渠道,一旦发现虚假信息或侵权行为,网络平台要及时删除,同时要明确执法机构和相关责任人,由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或授权行业机构审查监管,避免出现执法漏洞。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第4期

记者:彭卓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