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主要铸造流通使用铜钱,但在一些时期和部分地区,也曾铸造过铁钱。
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考古发现,在湖南长沙、衡阳、陕西等地西汉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西汉文帝至武帝时期的铁质“四铢半两”、“五铢”钱。此后,还发现有铁质“大泉五十”、“直百五铢”等钱币。
东汉初年公孙述割据四川、南朝萧梁武帝都铸行过铁“五铢”钱。我国古代铸行铁钱,最盛还属两宋。两宋时期专设铁钱铸造机构,划定专门的铁钱流通区域,铁钱铸行时间最长,流通数量最大,品种最为丰富,在货币史上独树一帜。
宋代大规模铸行铁钱,主要原因是铜钱数量不足。两宋铜钱铸造数量并不少,但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客观上对铜钱需求量很大,加之铜钱外流严重,不但辽、金、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主要使用宋钱,就连邻国安南、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都以流通宋钱为主,铜钱供不应求,出现了“钱荒”。
为阻止铜钱外流,缓解“钱荒”,两宋政府实行严厉的铜禁制度,铸造发行铁钱,并划分铁钱流通区域。北宋初,因铜钱短缺,令四川沿袭五代旧制铸行铁钱。《宋史•食货志》:“蜀平,听仍用铁钱。开宝中,诏雅州百丈县置监冶铸。”宋初,福建路也兼行铜、铁钱。庆历元年(1041年)铁钱流通区域扩大到陕西。到了宋徽宗时,朝廷特别划定了性质不同的用钱区域:四川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允许铜钱钱兼用,京东西、江南、闽粤等大部分地区流通铜钱。
这一措施突破了行用铁钱的地域性,极大地促进了铁钱铸造量的增加。铁钱开始成为货币流通中的主角。徽宗大臣张若谷担忧因铸币铜铁材质之别及价格之差,会在“劣币驱良币”的经济法则下,致使通货膨胀而国力匮乏。因此曾婉言进谏到“风流天子书大观,铁划银钩字字端。莫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宋室南迁后,乾道六年(1170后)又在两淮推行铁钱,铁钱铸量有增无减。
两宋政府专设了铁钱铸造机构——铁钱监。据不完全统计,两宋时期有92个钱币铸造机构在不同时期铸造过铁钱。有些还是专门铸造铁钱的机构——铁钱监。
仅在四川,就先后设置有六个铁钱监,即:雅州百丈监、嘉州丰远监、邓州惠民监、兴州济众监、益州监、利州绍兴监,铸行的铁钱数额据不完全统计约二百三十余万贯。此外,四川还有南平军广惠监、施州广积监以及万州、合州也曾设置铁钱监铸铁钱,但未发现实物,铸钱数额不清。
两宋时期铸造了大量的铁钱,据史籍记载统计,北宋时期,平均每年铸造铁钱40万贯(1贯为1000枚);南宋乾道以前,每年铸造铁钱11万贯。乾道以后至端平年间,每年约铸造铁钱60万贯。20世纪80年代,京杭大运河江苏高邮县城区段疏理河道时曾出土宋代铁钱数吨,约有20万枚左右,在高邮城区挡军楼又出土南宋铁钱10万余枚,数量惊人。
我国铸行铁钱的历史,断断续续大约有五六百年,而两宋行用铁钱的时间延续300多年之久,是我国铸行铁钱最长的朝代,乃至世界上流通使用铁钱最长的时期。两宋铁钱种类繁多,通常是每换一次年号即改铸一种新钱,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铸行的“宋元通宝”是宋代最早的铁钱。
据初步统计,两宋政府铸行不同面文的铁钱多达86种。铁钱有重宝、元宝和通宝之称,南宋宋宁宗嘉定年间铸造的嘉定铁钱,钱文有全宝、永宝、兴宝等多达二十来种,开创了钱币史上多种宝文并用的新制。
铁钱面文既有旋读也有对读,书法有真草隶篆,字体有大有小,俊雅工整。北宋铁钱以小平(当一)为主,南宋铁钱以折二为主,还出现了折三、当五、当十、当二十,乃至当百的铁钱。两宋铁钱品种和版式非常复杂,阎福善等编著的《两宋铁钱》(中华书局2000年出版)一书,收录了宋代铁钱1800多种。
铁庆元(背)
铁庆元(正)
太平大铁钱
太平大铁钱
说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