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网

撤稿事件中出版商有两方面的工作存在漏洞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4-24 16:53

正文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Springer Nature撤稿事件中期刊责任的缺失与补位


Spinger Nature的期刊撤稿事件再次拷问了中国学术界的诚信底线。中国科协在“约谈”出版商的同时,国内相关学术机构对撤稿论文事件的调查结果,还不可得而知。

其实事情的过程很简单,作者在投稿时推荐了”真“的评审专家和”假“的联系方式。编辑或者编委不明就里,直接采用用了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从我一个参与过多年稿件送审工作的编辑的角度来看,出版商有两方面的工作存在漏洞。

首先,编辑没有认真鉴别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信息。现在的稿件送审工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编辑在在线系统上完成,编辑或者编委在送审稿件的时候(国内期刊很多是编辑部编辑送审,国外期刊多数是编委送审 )都有一个审稿人数据库可以参考。这个数据库的审稿人信息是经过检验的,可靠性很强,很少存在这种冒名顶替的现象。对于作者推荐的不在数据库中的审稿人信息,添加的时候需要认真核对其信息的准确性。

以我个人经验,这项核对工作非常繁琐,费时费力。对于很多编委负责送审稿件的期刊,多数情况下不一定进行了此类核实工作。可能的原因是编委忙时间有限,乐于从数据库或者作者的推荐名单中找审稿人。对于国外的很多出版商,一名全职编辑要监管很多期刊的出版工作,稿件量非常大,也难以逐一检查推荐审稿人的准确性。

相对而言,国内期刊在这方面的工作要细致很多,主要原因不是国内期刊编辑水平比国外同行高多少,而是国内期刊工作还是以全职编辑为主,对稿件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多。这里也要提到国内的期刊管理制度,以社会效益为主,多数由主办单位提供经济资助,期刊的经济经营压力小。

其次,编辑如何对待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也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很多作者会推荐同行专家作为审稿人,但也不能排除一些作者推荐熟人当审稿人,很多期刊还建议作者标注需要回避的审稿人。一般情况下,与作者同一单位的专家会被排除当作审稿人的可能,因为他们很可能是熟人。但是当前合作研究非常广泛,一个中国的作者与一个美国的专家是熟人的可能性也很大。

作者提出回避的审稿人,可能真地存在竞争关系,也有可能对方是真正的专家,作者为了提高发表论文的可能性而有意回避。所以对于作者推荐的或者回避的审稿人,编辑都要加以研究,不能简单地按照作者的要求进行稿件送审工作。

同行评议是检查稿件质量高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类似的撤稿问题就是其中的一种。出版界也在努力寻求解决这些弊端的办法,例如建议科研人员使用ORCID作为唯一的身份标识,试验实名审稿等方式。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类似的撤稿问题还可能出现,并将慢慢地不会被当作新闻。至于因为撤稿带来的各种问题,如项目评审、职称评定,并不是学术期刊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学术期刊的职责所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晓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76-105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