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总监 王晶晶
因为5月下旬在乌镇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一段题为「AlphaGo 出现之前40年的世界围棋十大高手动态排名」的视频短片在社交媒体上重新传播了一遍。视频中,这次大战的主角之一柯洁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2013年 ,当时他年仅15岁,世界排名第八 。之后仅用一年时间 ,便跃居世界第一。但是2015年,阿尔法狗出现了。
在一个容易唯结果论的舆论环境里,柯洁输棋后,人类最后的智力底线失守了,诸如此类的论调充斥着社交媒体。中国棋院的领队华学明告诉我们,赛前柯洁最介意的就是,明知道输为什么还要去下这个问题。而当三局皆输后,又是人类哭了但是机器永远不会笑这样的自我宽慰之语。不以输赢论英雄了,但还是难逃输赢这种二选一的逻辑。
那段排名视频里还有一个名字让我的视线停顿了一下。钱宇平,第一次出现在 排行榜上是1987年,20岁,排名第十。此后他的最好成绩是世界第七。4年后,他的名字彻底消失了。特稿范文收集者大概都看过一篇报道,《消不尽的劫》,讲的就是这个名字的故事。
钱宇平当时是聂卫平最为器重的中国棋手,自幼被视为神童,曾是中国最年轻的九段棋手,最终却身陷精神疾患。他开始下棋的时候,是擂台赛盛行的尾巴,有一次输棋,他一大早跑到理发店,剃了一个光头,「 以 谢 国 民 」。他 太怕输棋了 ,「在钱宇平的头脑里 , 一直有一种感觉 : 每当输了棋,就会浮现很多副面孔,全是嘲笑的、蔑视的面孔。」1991年, 也就是他在排名榜上消失的那一年,日本富士通杯决赛开始前,他以头疼为由弃权,他当时的想法是,只要没参赛,就是没有输,他的一位朋友后来这样分析。
如果不是围棋迷,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视频里这个一闪而过的名字,谁能知道他在输赢之外的故事。他的痛苦有时代和个人的因素。如今30年过去了,我们有了新的技术,新的对手,视野宽阔了,体育应该超越民族和国界,同理于人工智能。
有一种说法,在AlphaGo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进入了围棋计算时代,因为这代年轻棋手都是在网上训练,这让他们更看重胜负,而赛制变化后,棋手的计算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谁算得快,时间上就占优。但是如果比计算,又怎么可能赢得了人工智能?这次的比赛,或许是对人类的某种纠偏。
实际上,乌镇的世纪之战,并不是想象中的愁云惨淡,前去采访的记者说,虽然有泪水,但棋手们的表现都很优雅——与输赢赋予的尊严或者悲壮相比,面对强大的未知的对手,努力探寻认知的边界,同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这或许是一种更高级的情感,也是我们所想记录的地方。
《人物》此前写过棋手的故事,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侯逸凡;也写过天才的故事,在地下室里弹钢琴的沈文裕。他们值得书写并非因为输与赢 ,而是在输赢之外,那些如何与自我相处的故事。
◎ 95岁杨振宁的人生新发现(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本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