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现代财经
《现代财经》是由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一份反映中国财经管理类专业期刊。所选用、发表的稿件紧扣中国经济发展脉博,透析中国经济发展深层动因,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关注社会民生,把握财经类学术研究动态,突出前瞻性、前沿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现代财经

《现代财经》2025年第四期新刊速递,敬请关注

现代财经  · 公众号  ·  · 2025-03-20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一、 制度型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来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经验证据
作者: 蔡冬青, 席中镪

导读

摘要: 在我国全面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制度型开放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构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22年城市面板数据,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构建城市层面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系统评估了跨境电商综试区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试区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跨境电商综试区产生显著的要素配置效应、出口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进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治理与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强化了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新质生产力赋能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跨境电商综试区在空间上表现出正向的溢出效应;跨境电商综试区对非资源型城市、低市场潜力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内陆城市的新质生产力赋能效应更加突出。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制度型开放;跨境电商综试区;要素配置;

引用格式: 蔡冬青,席中镪.制度型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来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经验证据[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04):3-21[2025-03-15].

二、 碳治理政策差异与碳泄漏:网络外部性、集聚性研究视角

作者: 余紫菱 马莉莉 马梦涓

导读

摘要: 碳治理政策差异引发的“绿色悖论”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挑战。本文从网络外部性、集聚性的视角,使用“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288个城市的矩阵数据,探讨了碳治理政策差异的碳泄漏现象。研究发现,碳治理政策差异导致了碳泄漏,并购、组织、能源和贸易网络外部性是其关键机制。一方面,城市网络的形成增强了边缘城市与中心城市直接联系的可能性,产生直接外部性效应;另一方面,碳治理政策差异通过第三方节点的联动作用,形成层级嵌套的多维传递链条,产生进一步扩散的间接外部性效应。此外,地理集聚、城市关系集聚和政治资源集聚强化了网络外部性对碳泄漏的传导作用,推动了碳泄漏的空间扩展。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碳治理政策差异的关键机制,还提供了应对碳泄漏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碳治理政策差异;碳泄漏;网络外部性;集聚性;

引用格式: 余紫菱,马莉莉,马梦涓.碳治理政策差异与碳泄漏:网络外部性、集聚性研究视角[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04):59-75[2025-03-15].

三、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去影子银行化——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
作者:胡玥 马新啸

导读

摘要: 国有企业平稳健康经营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引导国有企业“脱虚向实”是增强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本文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机理。使用2008—2021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发现:(1)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的影子银行化程度。(2)机制检验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通过缓解预算软约束、改善实体经营能力、优化高管长期激励机制来实现上述效果。(3)异质性检验表明,上述成效在法治环境较差地区、东部地区,行业竞争激烈、内部现金流充裕、资产规模较小的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且战略型非国有股东的治理效果更好。(4)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在非国有股东治理作用下,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错配程度明显下降。本文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去影子银行化的积极作用,为以市场化手段增强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国有企业;影子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国有股东治理;

引用格式: 胡玥,马新啸.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去影子银行化——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04):114-129[2025-03-15]

四、 禀赋效应、管理层沟通与个人投资者耐心行为
作者: 周耿 麦子麟 范从来

导读

摘要: 在中国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占绝大多数,其高换手率反映出持股耐心普遍不足。提高个人投资者的耐心行为对扩大耐心资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3年深市股票大数据,揭示了禀赋效应、管理层沟通与个人投资者耐心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禀赋效应正向影响个人投资者的耐心行为,禀赋效应越强,长期持股倾向越明显。第二,管理层正式沟通通过提供权威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与了解,从而有效提升耐心行为。第三,非正式沟通虽难以直接影响耐心行为,但通过禀赋效应间接强化了持股耐心。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更能激发投资者的耐心持股行为;在禀赋效应为反向的极端情况下,其对耐心行为的影响可能发生反转。

关键词: 耐心资本;禀赋效应;管理层沟通;互动易;大数据;

引用格式: 周耿,麦子麟,范从来.禀赋效应、管理层沟通与个人投资者耐心行为[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04):95-113[2025-03-15].


五、 制度型开放如何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兼论地方官员特征和市场信息可得性的调节效应

作者: 林孝文 刘翰程

导读

摘要: 提升产能利用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和市场化改革,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外生动力。本文利用2015—2022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系统分析了制度型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制度型开放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且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2)制度型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促进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生产侧渠道,以及发挥市场规模效应和强化对消费者需求关注的消费侧渠道,推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3)制度型开放对非国有企业、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4)在地方官员具有更高学历、本地政治经验或企业经历的地区,以及市场信息可得性较强的地区,制度型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会得到增强。本文揭示了制度型开放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内在机制,为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企业产能利用率;生产侧;消费侧;

引用格式: 林孝文,刘翰程.制度型开放如何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兼论地方官员特征和市场信息可得性的调节效应[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04):22-39[2025-03-15].


六、 基础研究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短期与长期双重视角的考察

作者: 曹建 杜爽 周密

导读

摘要: 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格局下,基础研究是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的重要推动。本文基于短期与长期视角,对基础研究影响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效应及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尽管基础研究在短期内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无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在长期内具有促进效应。机制检验发现,基础研究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基础研究的积极效应仅对低质量技术创新显著,且只对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地区的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拓展性分析发现,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协同效应;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为评估基础研究的长短期影响效应和促进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基础研究;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时滞性;

引用格式: 曹建,杜爽,周密.基础研究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短期与长期双重视角的考察[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04):40-58[2025-03-15].

七、 公共强化还是弱化:数据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率影响研究

作者: 丛海彬 诸鑫哲 黄萍

导读

摘要: 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总体上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带来的创新效应通过提升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效率赋能成本加成率,但公共数据开放带来的竞争效应也导致制造业企业间竞争加剧与成本压力上升,进而降低成本加成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地区、政企关联程度较弱企业以及公共数据质量较高平台中尤为显著。最后通过细分行业竞争度差异与企业规模差异进行拓展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数据开放的赋能效应更多集中于高竞争度行业与大规模企业。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领域的相关研究,还对理解深化公共数据要素价值创造效应、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制造业“增质提效”具有重要的战略启示。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数据要素;成本加成率;创新效应;竞争效应;

引用格式: 丛海彬,诸鑫哲,黄萍.公共强化还是弱化:数据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率影响研究[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04):76-94[2025-03-15].



《现代财经-早读分享》是由《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总第3317期)

编辑整理: 蔡子团队

团队成员 高阳、徐 姗姗、李莉、郭蔷、许思宁、 马洪梅、蔡跀、陈晨、张晓丹、 白晓萌、 李茸茸、 梁晓娟

审核审校: 蔡双立  方菲  胡少龙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现代财经》公众微信号(modern-finance)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