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超、张卿云、朱征星、杜佳(联系人)
1. 利率债:供给压力仍存,主因国债和地方债
国债:供给创新高。17年财政赤字额度为15500亿元,根据国债净融资额占财政赤字的95%的比例计算,17年国债的融资额约为14700亿。而今年国债到期量为24300亿,所以总发行量约为39000亿,再创历史新高。而17年上半年国债共发行了14429亿,因此下半年的发行量为24571亿左右,如果剔除特别国债到期的影响,则发行量约为17600亿。
政金债:发行量下降,下半年压力不大。我们统计了过去三年政金债的发行情况,发现政金债上半年的发行量占全年总发行量的比重基本在57%-60%左右。而17年上半年政金债的发行量为16493亿,按照这一比例计算,17年全年的发行量将在2.9万亿左右,净融资额约为8200亿。而下半年政金债的发行量约为12500亿,相比16年同期减少1000亿左右,供给压力不大。
地方债:下半年供给上升,挤占配置额度。17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加专项债额度为16300亿,按90%的使用率计算,全年地方债新增融资额约为1.47万亿,发行量为1.7万亿。而我们估计17年地方债的置换额度约在3.3万亿左右,故全年地方债发行量约为5万亿。下半年预计发行3.14万亿,相比去年和前年同期有明显上升,或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利率债供给压力仍存。我们估计17年下半年利率债的发行量为6.15万亿(不考虑特别国债续作),相比去年和前年同期有所增加,尤其是国债和地方债供给压力较大,债市短期仍需谨慎。
2. 特别国债:大概率定向续发,对债市影响有限
特别国债发行背景回顾。我国共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1998年,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的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的净资本。第二次是2007年,财政部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购买约2000亿美元储备,用于组建中投公司。
本次特别国债到期情况。2007年的1.55亿特别国债共分8期发行,其中第1、7期共1.35亿元,向央行定向发行,其余6期共2000亿向市场公开发行。今年下半年共有6964亿特别国债到期,其中8月底到期6000亿,是央行定向购买的部分。之后年内陆续到期的964亿资金,则是向市场公开发行的部分。
特别国债续作情况猜测。我们认为,若特别国债不续作会加大财政支出的压力,而如果以公开发售的方式续作则会冲击债券市场。因此最可能的续作方式是将全部或大部分特别国债仍向央行定向发行,考虑到农行已经上市,央行或借道政策性银行来购买特别国债,预计对债市的影响较为有限。
3. 信用债:到期续发压力大,下半年供给或释放
下半年到期量续发压力较大。年内主要品种信用债到期量超过2万亿元,还将有0.33万亿的信用债进入回售期。此外,上半年取消发行总规模超过3260亿,前期取消发行积攒了融资需求,估计供给冲击约1300亿。
分券种分析供给压力。1)公司债:发行渐有恢复。16年四季度公司债分类监管后,审核从严、发行量快速回落,地产公司债月度发行量一度为零,但一刀切抑制发行并不符合分类监管的初衷,未来符合条件的地产企业公司债发行将逐渐恢复。2)中票短融:仍有较大潜在供应压力。中票短融上半年净融资大幅减少,但交易商协会已经注册尚未发行且有效日期截止在2017年末之前的短融、中票有0.83万亿,潜在供应规模较大。3)企业债:将迎到期高峰,续发压力大。企业债下半年则面临到期量高峰,规模超2500亿,同比增长1/3,续发压力非常大。
全文请见0801《固定收益专题报告:下半年债市供给如何?——兼谈特别国债到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