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营区,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将连史带到新的荣誉室。 阳吉成 摄
番号撤销了,团史馆却保留了——
“一条可以回望的来路,更能激励我们坚定前行”
“慢点慢点,好,往左边来一点……”初夏,南部战区陆军原某炮兵团团史馆内,时任该团副政委的陈阳正现场指挥几名官兵布置一个新展柜。
装好聚光灯,铺上红绒布,陈阳如同怀抱婴儿般将一块奖牌小心翼翼放进展柜。
刹那间,电源接通,灯光把展柜照得透亮,鲜艳的红绒布上,金灿灿的奖牌熠熠生辉,“全军先进师旅团级单位党委”12个烫金大字光彩夺目。
“这是我们获得的最后一个全军级奖牌,把它放进团史馆,既是光荣历史的一个见证,又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一个起点。”陈阳说,在得知团队将要转隶后,团党委第一时间决定对团史馆作最后一次更新。
2015年,这个团史馆被原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此次改革调整,上级决定,这个承载着优良传统的教育基地、拥有众多展品文物的团史馆就地保留。
“一条可以回望的来路,更能激励我们坚定前行。”该团原宣传股股长喻建是团史馆更新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担起这项工作,他深感责任重大。
喻建带着人把团史馆翻了个“底朝天”,登记造册、拍照存档……此前,他从未这么近距离地触摸团队历史。用心熟记每一件展品的位置,详细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不到10天,他成了团史馆的“一口清”。
此时,喻建其实已经确定转业了。但他认为,“最后一次修葺这座承载着80年厚重历史的精神家园,是一个老兵的荣幸。”
听说更新团史馆,一位曾在团里工作过的老领导主动找上门,捐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份标图。那是该团参加一次边境战斗时的作战标图。那次战斗中,他们用炮火精准覆盖敌阵地,为兄弟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援。
“地图在我手中,只能算个人纪念,把它放进团史馆,就是一段光荣战史的见证。”这位历经炮火硝烟的老领导,在捐赠时动情地说。
团史馆的最后一个板块预留了一大片空白。当全团官兵的那张大合影贴上去后,原炮兵团的团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属于该团官兵的历史仍在继续——
“用‘全家福’为团队历史作结,既是告诉官兵,这支英雄团队的历史有他们见证,又是要让大家铭记,传承‘乌蒙铁军’的传统每个人都有责任。”陈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