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门大叔
阅读即进步,时间就是效率,欢迎关注微博@噗嗤大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建投快评】玉米下跌 ·  8 小时前  
明天猪价  ·  猪价“升天大涨”!还会持续多久?2025年猪 ... ·  18 小时前  
兵团零距离  ·  四师可克达拉市育出兵团首批纯血和牛 ·  19 小时前  
中国水利  ·  水利部全面部署各地春灌保障工作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朱门大叔

有4亿中国年轻人正在被花呗榨干

朱门大叔  · 公众号  ·  · 2019-07-17 21:28

正文

文 | 小狼女

来源 | 易简读书(ID: yijiandushu)


“垃圾花呗,毁我青春。”

瞧了一下日期,9号10号,正是绝大多数人还花呗的日子。

前些日子,前有银联6·2节,后有支付宝推出花呗临额,淘宝、拼多多等电商也推出了一系列诱人的促销活动。

我们嚷嚷着要过的节日,成了商家炒作卖爆款的好时机。

90后没什么钱,但他们不怕没钱,最怕的是生活没有仪式感,超前消费、分期付款成了他们的消费方式。

用过花呗的都知道,花呗这东西,是还不完的。

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说是为梦想奋斗,倒像是为房东搬砖,为马云打工。


汇丰银行有项调查是,现在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经步入社会工作的90后,人均负债超过10万。


4亿中国年轻人,正在被花呗,一点点的榨干。


0 1

90后最敢穷

媛媛今年24岁,毕业两年,在四线城市一家公司工作。

每月工资到手,第一件事是还花呗,接着是当名“暴花户”。像上个月,工资一发,她就把购物车里的订单下了,把商家吹捧的“618”过出仪式感。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媛媛刚开始工作时,实习工资2000元,那时候刚好iPhone风正盛,她算了一笔账,首付1000元,每月还500元,可以接受,就果断下单。

花存款买东西和分期付款买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前者是割肉,后者无感。

毕业后,月薪5000元,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欠的款也越来越多了。她开了信用卡,借呗,还有各种信贷,拆东墙补西墙,利滚利滚到了18万。

她当然也想还钱,每月工资还没暖起钱包,就要转到另一个“老板”手上。


比如某节日来了,花呗多了临时额度,信用卡也多了1万,媛媛又陷入诱惑不能自拔。

大部分人都和媛媛一样,看到某宝上的包包,口红,衣服,帽子在降价,心里痒痒的。每件物品降的不多,就6块,但看着红红的降价标记,总忍不住下单。

有人问她,“欠那么多钱,你不怕吗?”

她说,“负债那么多,想想也挺可怕的,那就干脆不想,当作没有负债。我努力挣钱,总有一天能挣回来。再说了,反正都买不起房,何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这也几乎是互联网剁手时代,每个剁手青年的真实想法。

他们月薪5000,却想过着月薪5万的生活。负债10万,从没想过存钱。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不怕穷。

过去,欠债几万是个巨额数字,谁背了10万以上的债都会被认为败家。 但现在,清空购物车可以找花呗,想干点什么生意可以找借呗,想买苹果华为,单反耳机等高科技,京东还给你免息白条,再不够还有金条。


青年没有跑赢通货膨胀,还跌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自由主义被放大,成了铁铁的“隐形贫困人口”。


0 2

“我想喝手磨咖啡,还有三分糖奶茶”

阿甜是某互联网公司的一名hr,算是名白领,月薪8000元。

她有个特别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定时一杯手磨咖啡,到了周五就定时下午一杯DIY奶茶。

“咖啡不能喝速溶,偶尔喝喝挂耳,不过最健康的是手磨。每天早上冲咖啡时,整个香味充斥办公室,就感觉自己特拉风。”

“小时候看港剧,爱上了港式奶茶加菠萝油,后来国内多了DIY奶茶,定制三分糖,我觉得自己活的高级。”

阿甜90年,快30岁了,工作5年多,工资没涨几千,消费却升级了好几个级别,光是这种饮品消费就要1500元/月。


要是能存下钱,每月花1500元在这种高品质消费上倒是合理,关键她花呗还了两年还是还不清,两张信用卡也是拆东墙补西墙。

她和媛媛一样,都是那种看起来过的特别潇洒有钱,背后一屁股债的人。她们同样认为,与其把钱花在房子上,还不如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很大程度有环境的渲染。

商业时代,很多广告文案点燃了年轻人的欲望:


“买不起爱马仕,就配不上爱情”


“活得高级的女人都懂得给自己花钱”


最关键是那句, “没有一个有钱人是通过省钱实现财务自由的。

商业社会虚构了一套价值体系,把消费水平和自我认同感和人生幸福感画上等号。

事物客观规律是:梦想要脚踏实地,爱情要用心经营,幸福要从柴米油盐感悟。


现在,变成了 —— 买买买就好了。

年轻人彻底打开了思维,拥有了与收入不匹配的欲望。


矿泉水要喝依云的,因为每一口都能喝出阿尔卑斯山雪水的味道;


早餐要三明治配咖啡,一定要够好看,因为要发朋友圈;


一有健身冲动就得去办张年卡,健身5分钟,拍照2小时。


刚工作的年轻人,哪里有那么多钱来撑起这些欲望?


只能借。

很多人就是这样,生活一地鸡毛,还得学着西方人的格调生活,就成了妥妥的隐形贫困人口。

你可以说他们伪精致,不懂事,不懂吃苦,不懂控制欲望,没有传承上一辈省吃俭用的好习惯。


但其实,这是90后的理想自由主义 —— 不想被任何事物绑架,尤其是房贷。

只是他们没意识到,不想被房贷绑架,就被消费主义绑架,一样是贫困。



03

“我想到澳大利亚开农场”

“我想到澳大利亚开农场,到北极感受没有昼夜的蓝天,想看极光,还想看粉色海滩。”

我有个大学同学,特别爱旅行。

他从农村来,大一时不爱说话,暑假去了厦门后,突然和我们聊起了世界观。

从那以后,他从一个节俭的人变成了特爱花钱的人,特别是旅游上的花费。后来存款没多少,他就拿着一张信用卡,说走就走。

大学毕业那年,他前前后后在贷款平台接了30万元,都是旅游上的花费。

那些日子,他每天都说愁眉苦脸的,每月还钱还的发慌,逼着他每天去打工,累的不行。

但很庆幸,他在毕业演讲依旧带着微笑,分享了他的人生愿景, “人生终极梦想是到澳洲开农场,还要和喜欢的人看极光,看粉色海滩。

毕业后几年,再见就是某写字楼下单咖啡厅了。

他依旧说出了类似的话, “我在最贵的写字楼,拿着低得令人发指的工资,梦想着有一朝,在澳洲开个农场,到北极看道极光,到挪威钓条大鱼。

90后生于中国比较好的年代,最具理想主义。

他们大部分能不存在温饱焦虑,被赋予了足够思考的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下,90后很早就会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他们在一个相对有压力的环境成长起来,比如“独生”带来的高度关注,高考带来的各界压力,


大部分90后,最渴望过上不被绑架、随风飘扬的生活。

自由,正是是这代人的理想主义。



0 4


理想主义有错吗?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我采访了1000个90后,终于知道他们存款为0的原因》。


深扒90后为什么穷,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代人没什么存款意识,在节流和开源面前,更倾向于研究后者。


你慢慢发现,网上越来越多关于理财的课程、书籍、文章,这意味着,中国人开始将财商教育放到了眼前。


理想主义带来了陷阱,但也带来了进步。


当然,理想和空想不同。

比如我想去远方,但我口袋里的钱似乎还支撑不起这个理想,那我就去学理财,学怎么开源节流,这是理想主义促进生活变的更好。

但如果你通过借钱,迅速去填补这个理想,一你不懂珍惜,二也意味着你没有这个能力去实现梦想。

空想主义让你得不偿失,你今天欠下的债,他日能不能还上,你是能评估出来的。但大多数人没规划过,或者自我欺骗能还上。


好好审视自己的理想主义,是当代年轻人追逐自由路上的必修课。


0 5


人到底怎样才能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

估计有1000个答案。


可能是吸纳资源的能力,可能是绝对的大靠山。


不过我觉得,拥有一笔存款, 是理想主义的底气


我欣赏一位职场作家,他是名90后,在北京读书四年,摆地摊、卖衣服,毕业那年存下了2万元。

他说, 因为有了这2万元,让他更有底气去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


多年前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跟我说,美国如今那么发达,就是因为注重财商教育的普及。

你会发现美国人“花未来钱”的观念很重。孩子从小就会赚钱,卖玩具,做家务,他们会明白:即使出生在富裕家庭,也要有工作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他推荐我看一本书,叫《小狗钱钱》: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童话故事:11岁的女孩领养了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会说话,还是个理财天才。


书中用童话的方式,揭秘金钱真相,是童话版《富爸爸与穷爸爸》。一言蔽之, 劳动收入大体相当的情况下,财商将决定人们下半生是否宽裕。


有朋友认为自己没什么财可理,所以不关注理财。事实上,你不主动理财,免不了要被动理财。


比如你有1万块,放家里收益率是0,扣除每年4%通货膨胀率,实际购买力缩水4%,18年后1万元只有一半购买力。


把它存在银行,按照不同的期限结构来安排,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把它买成股票,好公司加低估值情况下,你每年能获得20%以上的收益率。



书中也很对欠债人士给出对应的建议,分享几点,仅供参考:

1、尽可能少的偿还贷款。 分期付款额度越高,每月剩下的生活费就越少,而高昂的生活费用会让你去“拆东墙”,在以后再去“补西墙”。


2、不用于生活的那部分钱,一半存起来,一半用于支付消费贷款。 因为如果全部用于还债,当你债务还完,你所拥有的财产为零。


3、在钱包里贴一张纸条——“这真的有必要吗? ”, 付款机前打开钱包,想想这个问题。


检查自己的消费习惯,看看哪些支出超越了承受能力。如果把每月薪水中的固定比例省下来,作为以钱生钱的基础,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