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陈德亮教授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交叉学科期刊Nexus上发表了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跨学科互动面临的挑战”的文章。文中指出,跨学科协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至关重要,但这一过程面临文化差异、信息过载、学术与产业间的分歧以及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等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陈教授建议需加强沟通、建立共同目标、构建信任,并改进领导力和评估机制。通过采用如“水-能源-粮食纽带”这样的跨学科合作模式,可以激发创新思维,提供更加全面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推动SDGs的达成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在于解决社会最复杂的挑战,比如SDGs,这需要超越单一学科的研究视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必须整合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这凸显了跨学科及多学科合作的核心价值。跨学科合作指的是将一种学科的方法和见解应用于另一学科中,而不破坏各学科本身的界限;而多学科合作则是指将多个学科的方法和观点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强调的是系统的整合而非单个部分。实践中,这两种方法往往相互交织使用。在本文中,我们将二者统一归入更广泛的“跨学科互动”概念下,它们是推动创新、发现和技术进步的关键,也是实现SDGs所必需的。例如,气候研究人员与计算机科学家的合作加速了人工智能在气候预测和行动中的应用和发展。
尽管跨学科合作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显著的挑战,尤其是在促进工业创新以达成SDG目标时。这些挑战主要源于合作伙伴之间在目标、语言、方法和文化上的差异。此外,机构间的隔阂以及各学科成员不愿走出舒适区的态度也会成为成功合作的障碍。缺乏相互理解和目标的一致性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从而减缓进展或阻碍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四个关键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1. 文化差异:不同学科或机构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可能成为隐形却重要的挑战。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规范和思维方式。例如,“韧性”概念在工程学与生态学中的理解差异可能会导致合作中的目标冲突。通过明确关键术语并统一目标,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妥善管理这些差异能够激发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带来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 信息过载:跨学科工作要求整合来自多个领域的知识,这可能导致信息过载。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和先进的数据管理工具,如数据可视化软件,可以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组织和分析复杂的数据集,支持更明智的决策。
3. 学术界与工业界的鸿沟:学术界倾向于理论研究和长期成果,而工业界则更关注实际应用和短期效益。为了弥合这一差距,促进科学、政策和工业之间的对话至关重要。鼓励开放沟通、创建共同愿景以及建立基于信任的伙伴关系是有效的策略。
4. 评价与奖励体系:现有的评估和奖励机制往往偏向于单一学科成就,这对跨学科工作的参与形成了障碍。发展能认可跨学科贡献的新评估指标,并采用双隶属职位等措施,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跨学科互动对于推进SDGs不可或缺。虽然面临文化差异、信息过载及学术界与工业界分歧等挑战,但通过强有力的领导、有效沟通和信任建设,团队可以克服这些障碍。通过开放对话、确立共同目标、确保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及构建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跨学科合作不仅能够推动突破性创新,还能够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做出重要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