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是2013年《中国信息界》杂志(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以“智慧城市”为主题打造的公众号,通过整合该领域最为精华的行业资讯和政策信息,力图为参与“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建设的中高层领导提供最为前沿且高质的决策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严重缺人!多地发布紧缺人才目录 ·  13 小时前  
医药经济报  ·  2024年医改政策三大主线回顾 ·  昨天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永和所多举措保障药品价格市场稳定 ·  19 小时前  
NaturePortfolio  ·  苏州实验室、港中深、于默奥大学…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中国寻求称霸全球人工智能行业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 公众号  ·  · 2017-11-29 17:27

正文

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场军备竞赛,那么中国希望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人工智能超级大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今年并未增加资金投入,而中国则承诺“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来实现主导该行业。


美国和中国的科技企业都在人工智能方面大举投入财力和人力,但中国政府的人工智能投资蓝图——到2030年打造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的行业——突显了它想要打败美国的渴望。


尽管行业政策并不能保证成功——相反,中国目前为止没能实现打造半导体或汽车行业全球领军企业的目标——但几乎没人会忽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影响力。人工智能是指机器的一系列能力,包括模拟人类思考、实现从针对性广告到下围棋等各种任务。


“2030年太悲观了,”李开复表示。李开复曾是微软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和谷歌(Google)的资深人物,如今在北京经营着自己的风投公司创新工场(Sinovation Ventures)。他脱口而出地说出中国的优势:人口众多;数据;人才;甚至在所写代码的数量上都占据优势。


中国仅网民数量就达到7.3亿人,几乎是美国人口的两倍,而且中国网民更加精通科技。“中国的手机(使用)比别的地方领先数光年,”一名科技从业者表示,“所以你拥有巨大的实验室来试验激动人心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国,我们每天可以看到不同的消费者行为,在美国这方面要慢得多。”



其次,中国拥有巨大的数据供应,这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命脉。人工智能应用的例子有自动驾驶汽车,以及电商网站弹出的个性化产品清单——上面是我们较可能购买的产品。中国的隐私法律薄弱,从其公民出生之时就开始收集他们的信息,而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三大科技巨头——统称为BAT——对他们买什么、去哪里旅行和与谁聊天了如指掌。


“说到政府数据,美国根本赶不上中国从其公民身上收集的数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表示,“他们拥有巨大的沙坑可以在里面玩,还有很多的玩具和优秀的人才。”


中国雄厚的资金也是美国无法匹敌的,后者正在削减预算。“中国的投入以十亿计,而我们(美国)的支出以百万计。当别人的投入是你的1000倍时,很难看出你怎么能赢。当对手火力远超于我们达到这种程度时,我们赢不了;即使他们的效率只有我们的一半,那也仍然是我们的500倍。”


一些人表示,中国在该行业的效率正在改善。“政府投资的方式越来越聪明,”百度共同创始人之一、现任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人工智能创新中心(AI Innovation Center)主任的雷鸣表示。


“过去他们只是把钱投入研究项目或大型国企和高校。但如今他们更可能把钱投入私营企业,投给更具活力并且确实能做出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本身正面临研究活动削减的美国人,面对中国在一项有着强大军事和民用用途的技术上突飞猛进的前景,有点紧张。中国政府在概述其人工智能发展目标的文件中强调了这种前景。


“(中国)必须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有效保障国家安全。”


重点研究中国军事和新兴技术的分析人士埃尔莎•卡尼亚(Elsa Kania)补充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谋求利用私营部门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同时在国防工业和军事研究机构内积极实现人工智能赋予的能力。”


有一些持强烈批评态度的人认为中国的实力不强,称中国在科技上太过落后、缺乏追赶其他国家的人才。领英(LinkedIn)最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从事人工智能科技相关工作的从业者仅有5万人——远低于美国的85万人,仅为英国和印度的三分之一。


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私营层面,中国正努力追赶其他国家的一个方式是斥重资来吸引海外人才——特别是出国留学又工作一两年后回国的海归。海归中的代表人物是曾在微软工作、如今负责运营百度的陆奇。


这种人才的互相交流是否匹配了同样的思想交流仍有待观察:中国将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全球社会的人工智能发展和推进,而不只是在国家间的军备竞赛中竞争?


中国工程师很快指出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共享性。很多人都是在开放平台上开展工作,以至于百度声称其最近公布的代码库可以让一个人在三天内装配出一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自动驾驶的汽车。


但有一个风险仍然存在,那就是中国、或者任何一个科技巨头——中国BAT三巨头,外加谷歌、Facebook、微软和亚马逊(Amazon)——掌握了下一场工业革命的关键。


“人工智能七巨头会变得讳莫如深并为自己打造一个良性循环(做更多研究并积累更多数据)、让其他所有人只能找找残羹剩饭吗?”李开复问道,“我不同意这一点,但我认为这至少是有点可能的。”


无论如何,中国都在把大量资金和政治资本投入其称霸人工智能行业的坚定努力中。


中国在人工智能论文上超越欧盟


英国《金融时报》一项分析发现,去年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学术论文数量首次超过了欧盟28国的论文总数。


该结果表明了,对于到2030年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的目标,中国有多么认真。中国今年夏天公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政府政策文件中概述了这一目标。


中国希望在利用该技术提高经济效率以及国家安全方面超过美国和欧洲。


英国《金融时报》根据爱思唯尔(Elsevier)的SciVal和Scopus(全球最大的学术刊物数据库,覆盖了逾5000家出版方)的数据得出的分析表明,2016年中国的人工智能相关论文产量同比增长了将近20%,而欧盟和美国的论文产量出现了下滑。去年中国发表了4724份人工智能论文,而欧盟发表了3932份相关论文。


然而,基础研究的质量仍然存在问题。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的量上领先全球,但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5%的人工智能论文的数量方面,去年中国落后于欧盟,但仍然超过了美国。

文章原载于 英国《金融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摘录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