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由腾讯网新闻中心出品的纪实图片故事栏目。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工大,Nature之后,再发Nature大子刊! ·  14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新国大谢建平、天大姚桥峰团队ACS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国科大杨晗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副研究员 -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暨大刘明贤教授团队 Nano Today: ... ·  4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苏州大学王召教授团队 Na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大山、戈壁和矿区,通往末梢的慢火车 | 活着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18-02-09 18:55

正文


这是《活着》栏目第711次推送


如果把中国的高速铁路比作人体的大动脉,那么绿皮慢火车就是深入末梢的毛细血管。它们不紧不慢地连接起了中心城市与边远小站,在这个快时代里“咣当咣当”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在大凉山,小慢车里载着上学的孩子,装着家禽牲口,它是当地彝族人走出边陲的生命线。

在双鸭山,70年历史的矿区铁路见证着这座城市与煤相伴的兴衰,它曾经装载着辉煌,也在寒冬中坚守。

在南疆,慢火车穿越戈壁无人区,连通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三地州,承载了当地年轻人第一次出门远行的记忆。

我们将连续推送慢火车系列,跟随着慢车瞥见末梢边陲的小站故事。今天的第一篇是大凉山、双鸭山和南疆慢火车故事的精华版,之后的三天里将分别推送三地故事的完整版。



大凉山里的小慢车


5633/5634次、5619/5620次列车是成昆铁路上仅有的两对慢车,前者往返攀枝花至普雄,后者往返普雄至燕岗,途径凉山彝族自治州,全程近600公里。自1970年7月开通,已运营48年。


在西南边陲的群山之中,这是仅有的交通工具。尽管没有空调、餐车和卧铺,但因其低至2元的票价,停靠26个小站以及大运输量,被当地居民看作赖以生存的上学、赶集、探亲访友的生命线。他们亲切地称其为小慢车。


(←左右滑动看全部3张图片→)

5633/5634次列车上有一节专为转载牲口家禽等的行李车厢。在这节被打通的车厢里,一边是十几只山羊和几百斤木材,一边是肥猪黑狗和鸡鸭鹅。家禽被运往市集,或被送去亲戚家充当下酒菜,木材被运去用于在建的新房。


(←左右滑动看全部3张图片→)

“汉人贵茶,彝人贵酒”,饮酒是彝族的习俗。在任何一个场所,酒是表示礼仪诚信、联络感情不可或缺的饮料。小慢车上,经常能看见围坐在小桌前饮酒的彝族人。


小慢车上的学生越来越多,它是山区彝族学生的“校车”。每逢周五、周日,有6000多人次的学生搭乘这趟列车上下学,集中分布在喜德、冕宁、月华、西昌等车站。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意识到,“教育才能阻断贫困代系传递。”


(←左右滑动看全部3张图片→)

红峰车站是这条线路上的一个五等小站。周而复始和孤寂是所有小站职工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每天最期待的是早晚迎送慢车,除了经停的货车,能看的除了大山还是山。


小慢车上的旅客不会想到,在沿线的险山绝壁上,有一支专业搜山队伍,每天都在抡起20斤重的铁锤,砸碎存在潜在威胁的危石,保障一趟趟列车的行车安全。这支西昌工务段的“戴启宽孤石危岩整治队”组建于1970年,有人说进了孤石队,就像进了鬼门关。第一代工长白青芝就因为在悬崖边作业,安全绳被凸起的石头隔断而坠落山崖牺牲。


小慢车是沿途彝族老乡的赶集车,渴望走出大山孩子的校车,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扶贫车、致富车。时速不超过40公里的小慢车日复一日地连接起山里山外,连接起赤贫农村和富庶城市。



见证兴衰的矿区铁路


双鸭山矿区铁路从双鸭山中心站出发,向东,穿越市区,在尖山区一处小站分成两条路线,分别向着东北和东南方向的两个矿区延展。总长度三百多公里的线路上,沿途经过三县、四区、两个国营农场,也连接着七座煤矿。


(←左右滑动看全部2张图片→)

这条始建于1947年的矿区铁路在双鸭山有着七十年历史。1949年后成为国有铁路,方便煤矿运输与管理。1956年12月由双鸭山矿务局接手。几十年间,这条担负着运输、通勤的慢火车的票价几乎没涨过,全程一百多公里,两个小时,只要3.5元。


(←左右滑动看全部4张图片→)

双鸭山因煤而起,也因煤而衰。在经历2002年到2012年的“黄金十年”之后,这座城市被标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国家去产能的号召下,大批煤矿关停、职工分流,城市人流也随之流失。

在矿区铁路的沿途,七星矿区已经停产,设于此地的七星矿站虽然还在运营,但站厅的环境就如同这个矿厂一样萧条。上了年纪的旅客,是小站上为数不多候车者,他们还生活、工作于此。


张哥是矿区后勤职工,负责矿厂公共浴室的服务工作。他隔日坐这趟通勤列车去往矿上,一天一宿,次日坐火车回家。


在双鸭山的黄金岁月里,毕业后的年轻人坐着火车回到家乡,在芳华的年纪燃烧青春;随着煤矿关停、职工分流,人们踏上列车离开这里,城市也渐渐萧条。矿区的列车始终载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去往属于他们的下一站。



穿越无人区的“喀慢”


7556/7557列车往返于乌鲁木齐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路线穿越南疆三地州(喀什、和田地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偏远地区,全程1960公里,行程32小时。南疆三地州是新疆计划5年攻坚的连片贫困区。因此,在南疆开行16对城际、特快列车的今天,这趟列车依然被保留着。


全程硬座的票价为88元,对于打工、探亲或上学的当地旅客而言,这趟被称为“喀慢”的列车能照顾到边远小站,同时价格实惠,是他们出行的最佳选择。


(←左右滑动看全部3张图片→)

列车上坐着的是最不赶时间的旅客。他们不紧不慢地上车,安放好行李,平静地坐在座位上,玩手机、打扑克、嗑瓜子或是睡觉,人们用各种方式打发着时间,但并没有过多喧闹声。一路上,窗外的戈壁滩地貌鲜有变化,时间就像在车厢中凝固了一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