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vyP
编辑:球藻怪
火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不仅仅是因为人类从此可以用火来烹饪食物或者驱散野兽,还因为它延长了人们夜间的活动时间。然而夜晚的火光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具体起了什么作用呢?来自犹他大学的波利·维斯那(Polly W. Wiessner)对非洲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夜晚围着火堆进行的“卧谈会”有助于产生更高级的思想,并促进文化习俗的传播和发展。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现有的考古证据显示,人类祖先早在40万年前就开始有规律地使用火了,而火的使用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用火可以烹饪食物,吓退野兽。此外,火还作为人工光源改变了人类的昼夜节律,延长了夜晚活动时间,让人们在夜间可以进行社交,而不必利用白天狩猎采集的宝贵时间。
在游戏《孢子》中,部落阶段的开始也是以学会使用火作为标志的。图片来源:manapool.co.uk
随着人类对火的使用,许多现代人类特有的特征开始出现,包括长时间合作抚育后代,更高级的心智、宗教、语言、社会学习、文化传播、习俗以及群体间合作等等。以往的研究都着重于火的使用对烹饪和食物对人类解剖学上的影响,而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则很少涉及。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维斯那对生活在非洲西部的!Kung部落(注:“!”表示一种非洲和澳洲特有的发音方式——“后齿龈搭嘴音”,“!K”听起来像从酒瓶里拔出软木塞)在白天和夜间的谈话内容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维斯那早在1974年的7月、8月及11月就收集了该部落成员共计174个白天和夜间的谈话,并对谈话内容进行了总结,找出了谈话的主题、谈话的要点、背景、谈话时间、参与者、发起者、好评与批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者还会记录谈话的后续结果。在2011-2013年间,维斯那又3次回到了!Kung部落,并用录音设备记录下了她在1974年认识的部落成员讲述的68个故事,这些故事让维斯那对部落行为准则、文化习俗、情感、亲缘关系以及社交网络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更好的了解。
对谈话内容的分析显示,部落成员白天与夜间谈话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白天人们的谈话主要围绕着经济和抱怨两个主题,经济的对话内容涉及狩猎采集的计划、可用资源、狩猎策略以及科技;抱怨则包括批判、控诉以及争执,而这正是部落群体生活的凝聚力,如果不用谈话来解决问题,部落可能就会解散了。还有一些谈话则是轻松的说笑,多发生在同性或同龄的人们之间。
而到了晚上,经济和抱怨话题都被放在一边,重头戏变成了讲睡前故事,内容多是名人轶事或是有趣刺激的冒险故事。故事讲完之后,听者会进行讨论,并添油加醋讲成自己的版本。夜晚也是举行庆祝和仪式的良好时机,人们甚至会整夜跳舞,期望用这些能量治疗病人、修复关系、恢复精神凝聚力。
白天和夜晚谈话主题的比例分布。来源:研究论文。
!Kung部落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习俗:社会平等主义、亲缘关系系统、包办婚姻和童养媳制度、食物共享、土地所有权、物品交换以及通灵治疗。白天和夜晚以这些习俗为主题的谈话分布也有差异,白天谈话的主题超过一半都是关于平等、亲属、食物共享、物品交换、土地所有权的,而这些谈话很多时候都以分歧告终。相比之下,夜间的谈话主题虽然类似,但内容却明显不同——比如白天有关物品交换的谈话总是围绕着交换的具体物品,而夜晚的内容则是围绕长途跋涉交换物品的过程中的精彩故事。
白天与夜间以习俗为主题谈话的比例。来源:研究论文。
通过夜间的各种故事和后续的讨论,听故事的人从故事主人公的经历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比如,有关婚姻的故事告诉人们包办婚姻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婚礼、童养媳以及亲家之间交流的语言礼仪等等。这些故事可以让人们了解关于婚姻情感和隐私方面的信息,年轻人会对将来的婚姻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此外,有关远途物品交换的故事让部落成员足不出户就能增长社会地理知识。而在物品交换期间,与外族人的篝火夜谈也让不同部落之间可以交流各自最新的科技,以便互相借鉴。
直到如今,宿舍卧谈也是青少年获取性教育的一大途径……
白天是人们发展重要文化礼仪的好时机,而到了晚上,文化礼仪的发展则通过篝火旁的故事得到了延续。前人的经历和感受与现在的人联系到了一起,这一过程需要复杂的认知能力和长时间的信息传播。听故事的人则在交流过程中达到情感上的一致,促进了相互间的理解、信任和同情,同时鼓励了幽默、团结以及创新等特质的形成。
在现在社会中,火光所带来的亲密社交和开放的谈话内容依然是人们所追求的,而篝火已经被壁炉和蜡烛所代替,篝火旁所讲述的故事也变成了我们傍晚阅读的书籍、听的唱片和看的电影,而这些继续刺激着我们的想象力,开拓着我们的视野。维斯那认为,从篝火到人工光源的转变背后,还有许多内容等着我们去发掘。
为了在黑夜中能有光明,人类祖先学会了用火。而如今,因为有了光明,你们个个睡到中午还不想起……
不相干的东西严丝合缝拼在一起就觉得爽,是强迫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