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基础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被男朋友偷穿过的袜子,很难看不出来....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3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苹果,爆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内脏血管畸形的重要致病基因

广东基础研究  · 公众号  ·  · 2018-10-26 14:45

正文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单鸿教授领导的介入医学及分子影像学团队近期在世界顶级肝脏病研究杂志 Hepatology 上全文发表了 “DDX24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Malformations of Major Vessels to the Viscera” 原创论文,首次命名了多器官静脉淋巴管畸形综合征( MOVLD syndrome) 并报道了内脏血管畸形的重要致病基因DDX24。


发现并命名多器官静脉淋巴管畸形综合征,且证实DDX24为其致病基因


该致病基因的发现源于国内一个大家族的复杂遗传性疾病。该家族共有52名成员,从曾祖父开始4代,共有9人患病,患者亲属四处求医都得不到有效救治,2人已经病逝,最小患者死亡年龄13岁。2014年,家族中一位成员在病情危及生命之际找到单鸿教授。单鸿教授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检查、检验结果分析得出,这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家族遗传病。在此基础上,单鸿教授带领团队通过基因分析以及细胞和斑马鱼模型实验,证实DDX24基因突变导致了该家族患者的内脏血管畸形,并将其命名为多器官静脉淋巴管畸形综合征。后续通过基因诊断和靶向治疗,该家族两名本已病入膏肓的患者目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除以上发现外,依托大科研平台优势以及大学附属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单鸿教授团队还收集了近500例散发病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揭示: DDX24 突变不仅限于上述家系的患者中,还存在于具有相似畸形血管表型的散发病例中,且检出率高达17%,提示该基因在血管畸形中的重要作用。


血管畸形发病率高,绝大部分发病机制不明,诊断和治疗均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内脏血管畸形,由于发病部位隐匿,主要依赖 MRI、CT 等影像检查发现,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发生严重并发症。


血管畸形致病基因DDX24的发现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有望成为血管畸形新的诊断依据和治疗靶点。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已牵头成立了全国血管畸形研究联盟,致力于血管畸形大数据库、中国人群血管畸形基因分型数据库的建立和相关研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