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风景名胜区
爱风景,爱旅行。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直接对话,及时收取风景区官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寒假还有 再去建水游一游 ·  昨天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寒假还有 再去建水游一游 ·  昨天  
陕西新闻广播  ·  西安新增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2 天前  
璞缇客精品酒店  ·  瑰丽旗下竟有低于1000,于小众秘境里不输日 ...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哪吒敖丙“藕饼”大火,“得CP者得天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风景名胜区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 联盟景区系列报道之--明十三陵

中国风景名胜区  · 公众号  ·  · 2018-04-12 16:29

正文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从北京故宫出发向北50公里,是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南麓。这里有一处陵园,一个王朝历经二百多年的繁华喧嚣,在此落幕。十三位曾叱咤风云、功过是非的帝王,长眠于此。

这里就是明十三陵。自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共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埋葬了十三位皇 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陵区面积约120余平方公里,构成庄严有序的整体布局,故名“明十三陵”。

600多年前,永乐皇帝朱棣选此建陵,希望大明王朝千秋万代,江山永固。然而历史的战场上,哪有什么万古长存,二百余年的时间,一代帝国早已灰飞烟灭,世事轮回,剩下的只是青山依旧,白云悠悠,还有代表着 明朝200余年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最高成就的十三陵,它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限制、静静地留存在这山水之间,实现着另一种意义上的永恒。

景区介绍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长陵位于中央峰山麓,朝南而坐,其他陵寝分布于谷地两侧。通往谷地的道路是一条长约7.3km的主干道,借此可进去各帝王陵寝。从南而上,分别有石牌坊(通往庆典仪式的步道)、大红门、神道、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和龙凤门。神道有多个之路,可通往不同的陵寝。

皇陵为什么叫十三陵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

明太祖 朱元璋 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 明孝陵 ”。

第二帝 朱允文(建文帝) 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明朝历史上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 朱祁钰 ,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故称“明十三陵”。

目前开放景区

01

明长陵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 ,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成祖朱棣的陵寝,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是 明朝帝陵中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在 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 ,占地约12万平方米。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十三陵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合葬墓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

是我国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第一座帝陵。

定陵地宫建筑深邃神秘。共出土帝后衣冠和金银器皿等珍贵文物多达3000件左右,是不可多得的明史研究实物资料。

定陵地宫出土文物

03

明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该陵松柏参天,殿宇辉煌,气势恢宏。

04

神道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 。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明嘉靖十九年完成。现除桥涵建筑已残坏外,其他墓仪设施保存较好。

十三陵的建筑景观艺术

明十三陵园极具美学价值,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其整体结构,建筑,走向,色彩包括云烟山峦树木等起伏错落的节奏感、秩序感是美的自然律动。传递着皇帝、建筑师、工匠等对宇宙变化与时代更迭的深长参悟。

建筑强调山水"动势",天寿山陵区每座陵墓周围的景观,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特点。各陵前的景观,又是另一番景象。

陵区山水的主从关系,体现了古代君臣纲常的尊卑礼制关系。因此,帝陵的庄严、肃穆和浓厚的祭祖气息也由此得到彰显。

英国的城市规划专家爱德蒙•培根看过明十三陵之后,高度评价其艺术价值。他说, 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北京明代皇帝的陵墓

明十三陵申遗之路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历史上似乎没有一个朝代关于它的评价像明朝一样如此两极分化。有人认为明朝是一个最黑暗、腐朽的王朝,“无名将、无名臣、无名士”。也有人认为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终其一朝276年,“不割地、不纳供、不称臣、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一个王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