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凹凸镜DOC
从独立纪录片出发,打捞一切“非虚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  12 小时前  
半岛晨报  ·  密密麻麻!大连一海滨出现大量… ·  18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当心!这些常喝的饮品,正在悄悄升高你的尿酸 ·  18 小时前  
南都周刊  ·  专卖店改名“董明珠健康家”?格力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凹凸镜DOC

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详细日程发布

凹凸镜DOC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1-02 21:12

正文


本文转自:崔永元口述史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发起并主办的 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 ,将于 2024年11月4日—10日 如期进行,主题为 “用记忆触摸历史” 。本届口述历史周详细日程如下:

年度纪录影像展映

11月4日-11月6日

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十年之际,组委会特别邀请到:

· 青少年口述历史影像短片集锦;

·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 纪录片《两岸家书》;

于11月4日至6日连续三晚进行放映及交流。

活动将围绕口述历史的多元呈现与应用,深入探讨口述历史在青少年教育、个体记忆挖掘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应用与影响。

口述历史国际沙龙

11月5日-11月8日

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作为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的重要版块之一,于活动十周年之际,特别策划改版为“口述历史国际公益沙龙”,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口述历史及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与前沿理论。旨在通过更加聚焦、深入的专题分享,进一步拓展与探索口述历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01

寻根:历史纪录片导演

历史学家 的共识研究

Arthur Benjamin Jones(罗飞)

英国电影制片人、导演

02

新加坡口述历史实践

赖素春

原新加坡档案馆口述史中心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03

口述历史访谈:

从唐德刚 先生谈起

李菁

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

04

镜头前的访谈特点

敬一丹

电视节目主持人、记者,连续三届金话筒奖获得者

05

人工智能时代的口述史

杨祥银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6

回顾和展望:与中传口述史

中心 共同走过的十年

定宜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07

叙利亚与阿拉伯地区

口述历史 过去与现状

Mayassa Deeb

叙利亚文化部文物与博物馆技术研究院院长

Nermeen Al Nafra

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

口述历史周年度特展开展

11月6日起

“缝缝补补——女性的禁锢与解放”口述历史周年度特展将于11月6日开展。

本次展陈在旧物的信息梳理过程中生成,力图通过回忆日常生活的细节,触摸历史演进的脉搏。

口述历史主题胶片电影放映

11月7日

本片改编自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诗人阿戈里的作品。影片的最大特点是倒叙,由主人公的七位战友扛着他的铜像去他家乡作为主轴,并穿插每个人对他的回忆。

口述历史年度项目大展

11月8日起

该版块旨在展示口述历史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以 静态展陈、视频展示 等多样化的形式让更多的口述历史项目、机构、书籍和影视作品为大众所知。自2015年起,得到了海内外数百家口述历史机构、单位和组织的积极响应,有效推进了口述历史的多元化应用。

今年报名本版块的国内外项目三百余个,入选项目将于 11月8日起 在活动现场展陈区域及组委会官网等渠道展出。

静态展陈: 2024年11月8日-2025年10月24日

视频展示 2024年11月8日10:00-17:00(口述历史年度项目大展短片集中放映)

国际研讨会

11月9日

作为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活动的重要学术版块,该环节始终致力于中国口述历史业界共识的探讨、国际视野的展望及本土特色理论的建设,并有幸见证了中国口述历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壮大历程。

口述历史为连接过去和现在、讲述者与访谈者、历史学与公众社会提供了广阔空间,因而要不断迎接新任务与新使命。相应地,口述历史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技术的迭代与进步,从影像记录与呈现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革命,新技术对口述历史记录方式、操作规范、访谈伦理等方面已然形成无法回避的新挑战。在广泛运用口述史方法书写多元历史的同时,中国口述史学界也已在有意识地关注史实与记忆、回忆与叙事、技术与伦理等多层面问题。

主旨发言

09:00—12:00

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三层会议厅

致   辞:

林   卉,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发起人

主持人:

王宇英,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书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副主编

发言专家:

Guy Salvatore Alitto(艾恺) ,芝加哥大学荣休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梧桐汉学学者讲席教授、世界汉学家大会理事

王明珂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客座讲席教授

Nermeen Al Nafra ,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

Mayassa Deeb ,叙利亚文化部文物与博物馆技术研究院院长

梁元生,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张   藜,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教授

熊卫民,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张   锦,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海荣,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郭   平,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武黎嵩, 南京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专题研讨(一):口述历史的记录与呈现

时间:14:00-15:00

地点: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三层会议厅

主 持 人:

孟慧丽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高级讲师

评议专家:

定宜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郭   平,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主题

机构

发言人

草根记忆:支前民工视角中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广西田东县为例

英国伯明翰大学全球史

彭祈遇

多模态口述历史语篇制作策略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张雅洁

中国传统陶瓷技艺口述历史时代意义审思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邵  晨

以“口述+影像”为方法的民间手工艺实践研究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张培洋

专题研讨(二):口述历史的传播与传承

时间:15:20-16:30

地点: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三层会议厅

主 持 人:

武黎嵩 ,南京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评议专家:

张   锦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赖素春 ,原新加坡档案馆口述史中心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熊卫民,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主题

机构

发言人

“锅包肉”:口述历史、影像史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高龙彬

探寻北漂者的文化想象与精神地图——北漂诗人口述史样本梳理与解析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  华

以海为途,为海发声:口述历史视角下社会群体参与福建船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孙婧怡

论黄埔抗战老兵与其他抗战老兵口述访谈内容的差异

南京戎耀退役军人帮扶中心

薛  刚

专题研讨(三):口述历史的探索与回响

时间:14:00-15:00

地点: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二层会议厅

主 持 人:

张明巍,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

评议专家:

刘书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副主编

王宇英,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主题

机构

发言人

中国演播艺术家口述史研究的方法、意义与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曾志华

形象与价值:中国播音口述史的声音记忆建构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黄安妮

工业时代的回响:合钢职工口述史中的媒介记忆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朱力诚

文化记忆与个人生命史研究:基于藏书家林坚及其书友的口述访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张天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