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时候看似不相关的两个部位,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第36届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年会(ESCRS2018)上,来自希腊的I. Kontari 教授就带来了一个吸睛的报告——妊娠可能会使 LASIK/PRK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发生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是眼科最先应用激光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方法。1983年,美国Trokel等首次应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仪矫正屈光不正,以后PRK技术以其良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迅速在全球展开。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在1990年希腊的Pallikaris首先将板层角膜屈光手术与准分子激光切削相结合发明的,所谓LASIK是先在角膜上用特制的显微角膜板层刀做一个带蒂的角膜瓣,掀开后在暴露的角膜基质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以矫正近视、远视及散光。由于手术不破坏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可以避免或者减少PRK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因此,目前已经成为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手术中开展最多、最为广泛的术式。
I. Kontari 教授共选取了31位患者的62只眼,患者在妊娠前都做了双眼的LASIK或者PRK手术,在手术后和妊娠时对患者进行显然验光,获得柱镜和等效球镜值、测量患者的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
结果如何呢?
在术后12个月,患者的平均等效球镜是-0.62±0.82D,而妊娠期间的为-0.50±0.82D;在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球镜和柱镜度数分别为: 0.25±0.49D 和-0.47±0.47D,而妊娠期间分别为 -0.21±0.47 D和-0.58±0.51D;术后3个月的平均角膜曲率K1为39.28±2.51D,妊娠期间为39.23±2.48D;在妊娠前后角膜中央的平均厚度分别为:61.4±5.89 µm 和60.38±7.04 µm。
所以,I. Kontari教授得出的结论是妊娠对 LASIK/PRK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没有影响。
无独有偶,在2012年,来自西班牙的López-Prats MJ教授也做了相同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妊娠期间人体内激素的刺激可能会使患者 LASIK/PRK术后的屈光状态发生变化,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会受到影响。科学研究是具有争议性的,也是多样性的,从不同中找出原因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