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园
哲学是爱智慧, 爱智慧乃是对心灵的驯化。 这里是理念的在场、诗意的栖居地。 关注哲学园,认识你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王  ·  三联的猛料,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  2 天前  
哲学园  ·  ​对话 DeepSeek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哲学园

无睡意哲学 | 梅洛-庞蒂:科学与语言 - EP67

哲学园  · 公众号  · 哲学  · 2017-05-07 07:19

正文

置顶哲学园  好文不错过


往期在文末


無睡意哲學課

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学授权发布


原文链接: http://philosophy.hk01.com/ 無睡意哲學 /52660/ 梅洛—龐蒂:科學與語言 ---EP67


梅洛 - 庞蒂:科学与语言 - EP67


梅洛—庞蒂的理论中意识的意向性与身体图式之间的连接,是受胡塞尔影响;而对存有问题的重视,如对艺术作品作为开显世界的想法,则源自海德格的启发。梅洛庞蒂一方面跟随这两位现象学的前辈的步伐,另一方面亦极为重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


梅洛—庞蒂的分期虽不如海德格明显,但他后期渐渐对语言投放了更多的关注,同时质疑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这可以跟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与海德格的《关于科技的问题》一起思考:胡塞尔批评西方科学因伽利略提倡的「自然的数学化」,即将本来跟人类活生生地接触的自然世界,化成物理学、几何学等建基于数学的自然科学,从此人类即将自然视作可计算的客体、对象以把握;海德格将工业革命后的机械技术视为一种世界观,世界的所有有形或无形的事物,甚至人本身,都变成可被探索、被操纵的资源,这就阻隔了整个西方形上学的发展。


梅洛—庞蒂亦有很多著述,质疑现代科学与哲学的世界观。他跟胡塞尔、海德格三者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梅洛庞蒂兼具胡塞尔的科学背景,并比海德格对艺术作品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对科学主义的怀疑


综观西方现代的自然科学,它最明显的一个特质在于它的目标只有从自己的视角看出来的事实,而没有对意义的探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与科学原来并不是两门独立的学科,天体的运行、数字的法则、和声的规律等等,古希腊人都并非从现代自然科学的态度来设想,都不是单纯的对客观事实的探究。哲学与科学为一体的思想,不见得就只限于是宇宙论,也可以是存有论的。毕达哥拉斯将他的数学与和声学上的发现延伸至对世界之绝对真理;柏拉图于《理想国》(Republic)最后也举出了天体图作为世界之秩序层级。古希腊人会给关于自然之知识一种跟自己之生命存在有关的意义,这些跟他们的思想与世界观相连合。


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伽利略说大自然是一部大书,而这书是以数字写成的。然而,科学之伟大仍然在上帝之荣耀之下,因为自然这部大书是上帝之杰作。时间稍后于他的笛卡儿,身兼数学家、几何学家与哲学家,他以一种非常接近科学与神学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的哲学,梅洛—庞蒂指笛卡儿对自然的观念其实跟犹太教─基督教神学观念实同出一辙的。笛卡儿比斯宾诺莎更早就肯定,自然就是神,或者说自然只能作为上帝被理解。在这意义被理解的自然,仍然不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到了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研究渐渐形成一种科技的思维,其目的在于了解与控制自然,改善人类生活,因此有了工业革命。如此自然科学主义渐渐成形,科学竭尽全力去探究所谓世界的客观现实,以之作为唯一的是其所是,作为客观性的最高判准、真理的最根源基底。这种科学最大的特质在于它是以支配自然为最终目标,不论是在科学知识体系之建立的认知意义,还是制造出能改变环境与生产工具的实用意义。


科学家有很多潜藏的预设,但他们自已不会直接面对这些预设。海德格批评自然科学的特质并非精准,而是狭獈,它将自身规范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故此它对世界的某一部分作起描述与预测时,当然会来得准确,但此举就忽略一切自身范围之外的东西──那些梅洛—庞蒂称为不可见的、模糊的东西。这也就是胡塞尔所论的欧洲科学的危机,这种以科学等于一切事实与真理的最终根基的科学主义,是二十世纪整个欧陆哲学一直在批判的。


哲学家/语言:梅洛—庞蒂后期语言观与存有论


关于自然观念与科学典范转移之间的关系,梅洛—庞蒂指出并不如我们一般所想的,「科学的发现不会引发自然观念的改变;而是,自然观念的改变使这些科学发现得以可能。」那么,科学的观念从根柢上就不只是科学自己的问题,而应该最先是关于自然的哲学问题了。「哲学家所能够介入的并不是事实的层面,而是当科学性存有与前科学性存有连结起来的那一刻。」哲学所做的是对科学作事后的后设思考工作,前科学的经验是外于科学的领域的,哲学要在这里工作的话,就要用到非科学式的语言。


论到科学与语言的关系,最直接的是我们看到科学理论是透过语言被表达出来的。即使那是一种看似绝对客观、纯然描述性的科学性语言,但它始终仍然是一种语言性的表达。「他(科学家)想从被哲学的观看事物方式拖着后腿之中逃离。」不只观看事物的方式,诸如众多互相矛盾冲突的形而上体系,科学家也嫌弃哲学家的语言模糊、不确定,并不胜任作为描述客观事实的工具。科学家的语言量化,使用符号、数字与方程式,对应情况可以切换变量;哲学家的语言质性、主观、充满歧义、带有情绪与价值,甚至含有神话等比喻意象。然而如之前所述,科学的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而只是以某一个观点看出来的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的全部要回归到非科学的语言去,回到哲学去。


哲学的语言是怎样的?这就要对应到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的语言观。作为第一个认识到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de Saussure, 1857-1913)之重要性的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对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两个核心:语言的分界性(diacritical)结构与能指(signifier)及所指(signified)之间的随意性(arbitrary)关系,他只接受了前者而拒绝了后者。即是说,梅洛—庞蒂承认一个字词之意义在于它跟所有它以外的字词都不同,由此肯定了这字词的独异性与意义;可是他否定这种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相反,他认为语言尤其是字词就是人对存有之世界的表达。梅洛—庞蒂在接触过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对任意性之否定)与海德格的存有论式语言观(语言是存有之居;是语言自身在说而不是我们在说语言)之后,远离了《知觉现象学》(Phénoménologiede la perception,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的语言观,而转到一种接近存有论的语言观。


梅洛—庞蒂在《可见与不可见》(LeVisible et l'Invisible,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中说,「有一个静默(silence)的世界存在着,这就是被知觉的世界。有一种秩序,其中存在着非语言性的意义(non-linguisticsignifications)……但它们并不因此就是实证的(positive)。」而且「这静默不会是语言的对反。」我们原初地已经在语言之中,语言是我们的在世存有(Being-in-the-world)。非语言的、知觉的世界,并不与语言的世界对立,两者以某种关系并存与交流着。「静默」即被知觉的世界,其中有着非语言性的意义,即那些尚未被说出来,或更甚者是不可说的(如不可见的)却存有着的东西。所以并非我们有着语言,而是语言有着我们。语言以某种状态给予我们可以说的东西,但在此之外就是不可说的东西。这个被知觉的世界,亦可称作土壤(sol,soil),而交错(chiasm)的土壤就是自然,这是梅洛—庞蒂最后、最重要的概念。


小结


从以上这两方面来看,梅洛—庞蒂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跟海德格的哲学工作重叠,但他对科学与语言问题有着很不同的表述。科学语言只能说可见的与可说的东西,这只是土壤的一部分。哲学家抱着这种对语言的自觉与把握,实在有可能可以比科学说出更多不可见的存有部分。这就是为甚么梅洛—庞蒂在说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分野时,说哲学是用看的,而科学则不是用看的,只竭尽全力把握却不试图观看或理解。「科学家所关注的是找到立足点,他的思维受着衔接而不是观看所引导。」科学只关注要对自然之控制与预测,并以为这种控制与预测奠基为终极目标,即「找立足点」。然而我们在思考时应该记着,梅洛—庞蒂令人说服地证明了:对自然之观念的改变(这是属于哲学的)促成科学观念与成果的改变,而不是倒过来科学观念影响着自然观念。因此,自然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基础问题。


知识论 - EP01 形而上学 - EP02 伦理学 - EP03 美学 - EP04 宗教哲学 - EP05 X的哲学 - EP06 哲学教育 - EP07 自然期待 - EP08 无知之知 - EP09 理型与洞穴 - EP10 小结: 哲学入门 - EP10' 政治与人生 - EP11 逻辑作为方法 - EP12 整体先于部分 - EP13 小结:古希腊三哲 - EP13' 太一与灵魂 - EP14 教父哲学 - EP15 形而上学传承 - EP16 五路论证 - EP17 意志与剃刀 - EP18 人文主义的兴起 - EP19 小结:经院哲学 - EP19' 我思我在 - EP20 心物二元 - EP21 泛神论 - EP22 自由与必然 - EP23 单子 - EP24 神义论 - EP25 理性主义 - EP25’ 利维坦 - EP26 心灵是块白板 - EP27 政府论 - EP28 柏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 EP29 休谟:怀疑论 - EP30 休谟:心灵只是舞台 - EP31 小结:经验主义 - EP31’ 先验于感性 - EP32 无睡意哲学 | 康德:命题与数学 - EP33 无睡意哲学 | 康德:物自身 - EP34 无睡意哲学 |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 EP35 无睡意哲学 | 康德:美的契机 - EP36 无睡意哲学 | 康德:崇高与目的论 - EP37 无睡意哲学 |  康德:何为启蒙 - EP38 无睡意哲学 | 小结:德国观念论(上) - EP38' 无睡意哲学 | 第四批判 - EP39 无睡意哲学 | 限制概念 - EP40 无睡意哲学 | 同一哲学 - EP41 无睡意哲学 | 肯定哲学 - EP42 无睡意哲学 | 绝对观念论 - EP43 无睡意哲学 | 自我觉知 - EP44 无睡意哲学 | 绝对精神:德国观念论(下) - EP45 无睡意哲学 | 正反合 - EP46 无睡意哲学 | 艺术与自由 - EP47 无睡意哲学 | 自杀论 - EP48 无睡意哲学 | 小结:德国观念论(下)- EP48' 无睡意哲学 | 宗教的起源 - EP49 无睡意哲学 | 理解社会行动 - EP50 无睡意哲学 | 理性就如铁笼 - EP51 无睡意哲学 | 资本主义的危机 - EP52 无睡意哲学 | 阶级斗争 - EP53 无睡意哲学 | 社会学三大家影响 - EP54 无睡意哲学 | 社会学小结:涂尔干、韦伯、马克思 - EP54' 无睡意哲学 | 人生就如钟摆 - EP55 无睡意哲学 | 如何解脱痛苦 - EP56 无睡意哲学 | 信心之跃 - EP5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