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饶议科学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给研究生的忠告|这种实验室不能去》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热议。在同一时间段,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组火了,引发网友对神仙导师的疯狂羡慕。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据称是不能去的实验室为何会引起争议,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实验室和导师让大家疯狂想去。评论区里大家对于定期开组会的怨言明显是远高于不定期开组会的:
“从来不去实验室,在家远程遥控学生,线上开组会的”“但有很多组里开的是形式组会呀,早上8点开到下午5点,会上营养内容不多”“发火就是他最大的指导,不能反驳即使他是错得也不能,”“有些老师喜欢开组会,享受开组会,每周固定时间雷打不动,一开开一天,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一种是教授隔三岔五就要开个组会,有事没事都要开个组会,心情不好了也要开个组会,美其名曰思想碰撞共同进步,实则是教授的车轱辘话来回倒腾,学生大把的时间没有用来读文献、做实验,反而都用来不停地准备一个又一个组会ppt;还有一种是教授标榜自己对科学有兴趣实则毫无兴趣,矛盾的是学生刚进组时很多都对科学有兴趣,于是教授努力鼓励学生看文献、做实验,进行各种自由探索,教授自己一不看文献、二不去一线指导学生工作,科研灵感全靠道听途说,最后的结果就是教授外行指导内行,学生天天踩坑,踩无数前人踩过的坑,还要被教授骂不够努力不动脑子,最后彻底丧失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泯然众人矣。”“很多老师把组会开成了自己的情绪发泄会,批判会。学生胆颤厌恶,实质内容又不多,没有一个平等的,友好的师生关系,纯粹是导师过骂瘾。这种实验室组会开的很勤,又有啥用了?导师又菜又傲...”还有人表示,有的时候组会不是导师不想开,而是没有开的客观条件:“每三年只有一个学生,怎么开组会啊”“每年半个学生都招不上 朝夕相处野外同一个帐篷还开什么会呀?”
除了这些让人踩雷的组会,那些不能去的课题组也在评论区被网友一一罗列:
“发文章不是按照每个人对课题的贡献来署名 是按照老板是否需要扶持某个人来署名”看过了这些广大研究生的踩雷经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令人羡慕的课题组。在知乎话题“你的研究生导师是什么样的?”的答主中有一位来自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组的化学博士分享了这位令无数硕博生羡慕的神仙导师:我有着百分之九十九的博士生所没有的幸运。我的导师是真真切切把我们当孩子去培养的人。五年硕博生涯与他相处,他是我人生的榜样。1. 只要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从不要求延期。毕业了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在组里呆着,工资按照对应学位的项目聘用的最高待遇(目前博士9000)。(不太确定这是2023年的待遇还是2019年的,但总之待遇相当高了)
2. 从不说一句脏话,哪怕一遍一遍地催着你同样的事情,也只是一遍一遍地说,你该抓紧了。
3. 跟学生总是客客气气,让学生帮忙都是说
“请帮我看一下这个稿子,谢谢"
"请帮我拿一下快递,谢谢"
"请把你的工作做一页ppt发给我,谢谢"
4. 从不限制学生的课题方向,会引导,但不会禁止。更多听学生自己的想法。
5. 从不限制每天的工作时间和每周的工作天数,学生的压力和动力来自于学生自己内心的驱动力。
6. 虽然是杰青,对任何人都保持充分的尊重。曾经把一个印度的硕士生错当成了教授(对方说来寻求合作)。预约院里最好的会议室向他做了一个小时的报告。最后,那个印度人说,我能读您的博士吗?老师竟没有丝毫的怒意。
7. 生活简单,不会开车,每天步行上下班。生活纯朴,用的手机目前还没有指纹解锁功能,出去经常找wifi。
有一次去外地领奖,发现自己穿的两只皮鞋不是一双(一个有鞋带一个没有),因不舍得一下子扔掉两双鞋而没有买新的。还说幸亏裤子长盖着才没有出丑。
8. 自己生活简单,对待学生很是大方,学生工资待遇上等水平,每年把自己的上万奖金用于年会聚餐。
9. 从不强求学生做任何事,更多地遵从学生的意愿。毕业时,他很想留我在组里,我说想出去闯几年再回来,他表示支持,还亲自帮我联系和推荐导师。
10. 具有科研理想,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科研兴趣。他认为科研的目标是为人类做贡献,而不只是为了自己做贡献。
11.对待学生关怀备至。去澳大利亚开会回北京时,我把所有的衣服都托运了,穿着短袖。下飞机时,外面是零下十度的严冬,导师竟把他的羽绒服给了我,不容拒绝。毕业时,要清理宿舍,老师让暂时没有找到住处的学生住进了他的新房子,不收房租。
12.学生即使犯错了也不会有过多的苛责。有次师妹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要写检讨并需要导师签字。导师不但没有过多的责备,还亲自帮她修改检讨,来显得认错态度更为诚恳。说“写检讨也要用心去做到最好”。
这位导师很厉害很出名,课题组甚至被Nature报道过:是Nature官网于2019年发布的SPOTLIGHT(焦点)系列的文章“The Chinese researcher painting the printing industry green”中国科研人将印刷业刷成绿色学生整理导师在朋友圈的创作不算特别稀奇的行为,但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手写信是真的罕见,可以看得出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真的好:
向广大网友推荐自己神仙导师的知乎网友阿黄sweetgirl现在也已经是一名博导了:而他的导师中科院化学所的宋延林研究员不仅是在2023年和赵进才院士一样荣获第三节中国创新争先奖,而且早在2006年就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很有意思的是,在这篇分享自己神仙导师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提及他们是否会定期开组会,也没有提及组内学生是否会互相交流、互通信息、互相帮助、互相批评。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课题组非常适合以诚实和科学兴趣为生的学生。因为科研路上,真正重要的不是以何种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而是以何种心态何种氛围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最好的交流效果。师生之间更加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深入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能够给予导师一定的帮助去实现更大的课题与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