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如懿传》:乾隆变态了,弘历异化了
「
他是搞笑天才,也是票房灵药。
」
曾经这句在华语影坛只能用来形容周星驰的介绍词,现在也能用来形容沈腾了。
笑声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人心的止疼药,人们在笑过之后获得安慰。
周星驰就曾用这种方式,疗愈了好几代人。
尹天仇说「
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激励了数以万计的灵魂;紫霞仙子在无数人的脑海中都是今生最美的烟花,鸣奏了一代人的爱情悲歌。
虽然周星驰这辈子,很少获得主流电影奖项的认可,但是他却以近乎神的形象,伫立在观众们的心中。
前两年,号称周星驰第二的卢正雨,拍了
《绝世高手》
,花了一个亿,从里到外都在致敬(模仿)周星驰,但是也并没有在观众的认知里获得一席之地。
而沈腾,这个现在看起来一脸褶子的中年男人,从春晚开始,以郝建踏入大众的视野,以
《夏洛特烦恼》
和
《西虹市首富》
接连突围,给了观众巨大的惊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于笑声饥渴难耐的观众们不禁开始期待:
沈腾会不会是下一个周星驰呢?
陈佩斯曾经说过:「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
一方面,他说的是,喜剧作品中的行动动因,如果一直往深了找,一定会发现它是一个很悲哀的东西。
通俗点说,就是人们发出
笑
声,虽表面上是一种被喜剧创作者所操控的下意识反应,但是冷静下来一想它的深层逻辑,你一定会发现它所传递的事实是有些无奈,甚至有些残酷的。
比如
《喜剧之王》
中,有一个著名的笑点是,落魄的周星驰教张柏芝演的小姐柳飘飘表演初恋,张柏芝就说他是个「
死跑龙套的
」。
周星驰很生气,但是他没有立刻发火,而是笑着抗议说:
「
小姐,就算你一定要叫我跑龙套的,也不要加个死字在前面吧。
」
其实周星驰在这里申诉的,是一份底层工作者的尊严。
这种不被尊重的情况,即使是现在,很多底层工作人员也都是会面临的,比如我曾经听到过——
「
你个臭送外卖的,你送外卖你了不起了啊?
」
这样毫无遮挡的破口大骂,是很伤害人的。周星驰抓住了这一点,然后说出了下一句:
「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即使现在你们还不认可我。
虽然尹天仇只是一个跑龙套的,但是他有梦想、有希望,他可是个对未来怀有期待的年轻人呀。这不足以使他获得尊重吗?这是周星驰片中没有直说的反问。
但谁都看得出来
,他本质上就是在跟生活硬杠。
有一瞬间,你会分不清说这句话的到底是尹天仇,还是周星驰自己。
你会觉得周星驰,他如果不是真实地经历过那个屈辱,设置不出来这样的笑点。
事实是很心酸的,只是他机灵地使用了一种好笑的形式来表现罢了。
这样既能让所有人都不会被冒犯,但是又能成功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这就是周星驰喜剧的高明之处。
他总是能让自己的作品,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游走,从而与真实的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又给人以一些比真实更真实的刺激。
又很夸张,又很细腻。
他绝不让你感受到过分的真实,因为他像余华一样明白,「
我们人有时候无法忍受太多真实
」,所以他的人物,常常刻意地有一些做作。
或通过表演,或通过道具化妆。
甚至还常常借助丑角。
总之,游戏感和旁观感,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是分外重要的。那是一个卸下观众心理防线的过程,他这么做,都是为了让创作者跟欣赏者之间的距离近一些,
为了去建立一点信任。
那他通过什么来获取观众的情感共鸣呢?
除了埋藏在那些搞笑梗之后的心酸之外,他还是一个懂得浪漫的人。
这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所有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束白月光。
我们都有过去。我们也都曾对未来,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憧憬。
那是属于梦的范畴的,属于电影,也属于我们内心里的秘密花园。
所以你看,周星驰的喜剧啊,不管是出名的不出名的,他除了夸张搞怪之外,作品里渗透着的,总还有一种些许超现实的美。
而这种美,通过画面、通过音乐、通过美术、通过演员,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如初一辙的私人体验——
它是一种感情。
他能让你想起你也曾有过的青春悸动。
一种我们都曾试图隐藏的怯懦,或者是伤痕。
它就变得不再是喜剧那么简单了,而是像宗教,或者像圣经,它以一种唤醒的姿势,带着观众从笑到泪,共同经历一个过去,一齐祈祷一个将来。
被演绎到极致之后,周星驰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他不再是一个势单力薄的创作者,不再是一个哈哈大笑的文化符号,他成为了观众很放心的自我投射,成为了一种属于大众的公有财产。
所以,周星驰这样的喜剧人,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几年前,柴静采访他时曾说:
「
好像做喜剧的人台下都很严肃、话很少。
」
周星驰点了点头。沈腾也不例外。
戏外,沈腾也并不像舞台上那样说个不停,而是在喜剧的折磨中不断寻找着自己。
沈腾也很搞笑,而且表演的时候也松弛有度,没有偶像包袱,与周星驰一样,他们在姿态上都是屌丝的,低视角的,但是沈腾比周星驰入世——
换句话说,他活得更明白,更清醒。
明白自己,也明白他人。
而周星驰不是这样的,他要混沌得多,一直以来,星爷的戏,最重要的都是自己,而不是众生。但巧的是,他的自己,被发挥到极致之后,恰好是众生的质朴形态——
纯粹,天真,
身处浊世,却有一双足够单纯的眼睛。
他的作品打动人,凭了这一份原始冲动般的死不悔改,以及一丝永远无法追回的遗憾感。
周星驰,从根本上是代表了一种青春。
沈腾不一样,同样是一双干净的眼睛,他拥有的更多是睿智和历练。
不论是在开心麻花舞台上出演的
《乌龙山伯爵》
,或者是在春晚舞台上塑造的郝建,再或者是在
《夏洛特烦恼》
中扮演的夏洛、在
《西虹市首富》
中扮演的王多鱼,
他都完全是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在参与创作,而不是像周星驰拥有导演和更多地其他身份。
因为他比周星驰聪明,他懂得人情世故和道理规则,懂得怎么使巧劲儿,懂得装糊涂,哪怕那个劲儿充满市井之气,他也不太在意。
这是一个在大陆娱乐圈摸爬滚打,一直坚持到了快四十岁才真正红起来的男演员的自我修养,也是因此,他才能那么精准地把握住这个时代观众的笑点。
沈腾,则是从根本上则是代表了一种现实。
他不是什么文化现象,但却是一种现时代的典型人民。
不信你去仔细琢磨一下:
郝建,骑着自行车被大妈
碰瓷,逼不得已才有样学样,免受污蔑;
夏洛,暗恋班花,租礼服去参加他的婚礼,然后黄粱一梦,发现还是老婆对自己好,图的也就是过个好日子;
王多鱼更有市井气了,花光10亿,只不过为了获得300亿,他有足球梦想,但是那归根结底,是赢的梦想。
跟周星驰不一样,沈腾所创造的银幕形象,很少有真正的献身精神,他所有行为的动机,基本上都只是一种生活得好一点的驱动力罢了。
如果说周星驰早期还是在通过许多自虐自残来博君一乐,那么沈腾现在已经完全内化到靠人物性格塑造和故事发展,来引起欢呼了。
他们都广受欢迎,因为——
我们,正是他们电影里共同的主角。
都是喜剧,但是时代在变,创作者在变,观众也多少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