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比亚迪汽车  ·  不止智驾 全面进化 | ... ·  昨天  
比亚迪汽车  ·  汉家族智驾版|助力通勤一路顺风 ·  昨天  
比亚迪汽车  ·  腾势N9全球预售启幕 ·  2 天前  
蔚来  ·  你与春天的距离,就差一场雨 ·  6 天前  
高工智能汽车  ·  AI汽车新风向:「死磕」AI底盘,引爆线控底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读感周刊丨红酒撸串手抓饭,竟然是唐朝的流行风尚?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19-01-10 17:00

正文


读 感 周 刊

REVIEW WEEKLY


Vol. 30

2019 / 1 / 10

当我们观察唐朝人的生活,不难发现它似乎受胡风影响很深。很多内地人以为今天才传过来的事物,其实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葡萄酒 来说,在唐朝喝葡萄酒非常普遍,可宋以后葡萄酒制法慢慢失传,很多人都没见过,甚至到清代康熙皇帝收了传教士的几瓶葡萄酒,竟然拿来当药喝。


而咱们今天时兴的 大翻领 ,其实在唐朝受西域风气的影响,早就时髦起来。


再比如我们今天感慨新疆多美食,而唐朝的上流社会风行西域美食,像饆饠饭、姜果饭、胡饼饭,所谓的“饆饠”就是现在的 新疆手抓饭 ,还有烧烤,诗人岑参有一句:“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所谓“浑炙犁牛”就是 烤整牛 ,这种豪放的吃法也是从西域传来的。


胡风对唐的影响可谓是深入帝国的肌理, 可为何是唐朝受胡风影响如此深刻? 这就要提我们常说唐朝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性帝国, 而这个世界性帝国背后又是有哪些具体的因素支撑着呢?


对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葛承雍在中读精品课“我们为什么爱唐朝”中, 为听众带来了 “熔西铸唐:唐朝与西域文化的关系和文化交流”一讲 ,从以下三个视角展示了唐朝与西域文化的交融:


为何唐朝会成为“世界性”的国家?

唐玄宗有一段来自西域的“跨国婚姻”?


唐朝究竟有哪些胡化现象?

……

带着这些问题,中读听众展开了讨论。

(以下是中读君中读精品课“我们为什么爱唐朝”第五讲“熔西铸唐:唐朝与西域文化的关系和文化交流”的读感区穿梭一圈搜集到的一些优秀读感。)


唐 胡汉乐舞壁画

世 界 性 的 唐

强大国家的相通性

@苹果咚咚

唐朝的世界性源于好几个方面,一是源于唐朝坚实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二是源于唐朝开放的思想和海纳百川的气度,三是源于唐朝的文化交流。由此可知,经济的强大吸引了各国的商贸,坚实的军事力量在战时保家卫国,平时威慑宵小,开放的思想使得各国派遣优秀的留学生来文化交流,以及佛教及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并且优秀的人才能掌握多门外语进行沟通。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大,古今相通。


和唐朝无缝衔接的外国人

@tina-he

唐朝是个很“现代”的朝代,允许外国人自治,允许外国人当官,还可以当武官,虽然是个隐患,可是也从侧面表明唐的包容行和开阔性。想想看,大唐上朝的时候有一堆外国人,说着汉语,为了大唐的发展而一起工作,就是现在也没哪个国家可以做到吧!

全方位的“爱之如一”

@君莫笑

因为唐朝“爱之如一”的宽广胸怀,外族可以入住定居,可以参政,可以和汉族通婚,通商受保护,法律上的平等,可以自由信教或宣教,可以领兵,可以长期留学,铸就了唐的世界性地位。


学好外语很重要

@AuroraLi

以前就在想玄奘一个唐朝人,西出取经,和当地的人如何交流,原来人家一早学习了梵语。更意想不到的是,安禄山原来精通六种语言,放到现在那也是个语言“天才”了。


天高任鸟飞

@秋日

唐朝之所以对那么多人有吸引力,是因为她搭建了一个“助力”平台,无论你是想施展才华,还是想“取经”都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百花齐放的唐

@霁暖

在文化包容中最为难得的是允许大家保持自己的信仰,不介意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小圈子。唐朝的瑰丽来自于多民族、多国家当时共同的闪光。


严密的国家机器

@开窗即是摘香

记得我曾在《丝绸之路》看到过,当时大唐为来自域外的商人制定了贸易规则和管理体系。进入中国的客商有规定的行程路线,他们会拿到通关文牒(类似今天的护照)。这些客商的信息会被仔细记录:来自哪个国家、什么身份、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甚至他们吃饭花了多少钱……政府通过这些信息掌握什么人正在进出中国,干了些什么,特别是他们所携带的货物的价值(考虑到关税)。


唐的辐射力

@黑发不再黑

那时的长安城,竟然还有“黑人”,尽管据考证是来自于马来西亚半岛、印尼南太平洋岛,而并非今天的非洲,即使这样,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大唐鼎盛之时,地球上有的国家还不曾出现,或者还在茹毛饮血呢!可惜的是,以“安史之乱”为分界,大唐开始走了下坡路,中华帝国再也不曾出现过“鼎盛”,之后的宋,只能称之为“繁荣”了。


胡商牵驼壁画


胡 汉 中 国

唐玄宗的白人妃子

@仙名廷廷

中国古代皇帝似乎也接受一些属国的女子进贡做妃,比如朝鲜的女子,不过人种上应该都属于黄种人。唐朝这个胡人妃子应该是类似现在俄罗斯那边的白种人了吧。


深入肌理

@tina-he

唐朝胡化现象表现在建筑、绘画、医术、科技、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方面。千年多前,唐朝在开放和吸收外来文化上走在前列,并促进唐朝政治经济社会的繁盛。


血脉融合

@水亦无香

胡人在唐朝可以居住,经商,有宗教信仰并可以与本地人通婚,可见大唐之开放。可惜的是唐以后渐趋保守,交流与开放自己就少了,大秦景教碑就是最好的注解。


胡姬带来的开放风气

@芙馥

李白的诗里经常写胡姬,比如“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貌如画,当垆笑春风”。


风尚的轮回

@浅蓝

葡萄美酒夜光杯,唐朝贵族们已经喝上的好酒,居然到清朝又需要从西洋再度引入。


胡汉融合的踪迹

@木陌

原来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中式家具很有可能是从外传进来的。乐器两个字或三个字大多是外传进来的,一个字才是中国本土的。昨天还在想“琵琶的起源来源于中国吗?”从衣食住行日常的生活方面的讲述,更让我对“胡汉融合”惊叹。


大翻领的前世今生~

@王哈哈哈哈哈晨😸

在唐朝时髦一时的翻领衣服,而现代穿的风衣外套又都是翻领,看来时尚就是这样,过了多少年又时髦回来了,有趣!


月饼也有胡化的影子?

@夜心舞

在新疆和田听过崔岱远老师讲胡饼和月饼的关联,文化的相互交融带来了有趣的碰撞,这才是大唐风貌真正的意义所在。


翻领服装(胡人俑局部)


历 史 从 未 走 远

我们的历史经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