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董鑫
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
“顶梁柱”。
2024
年一季度,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
等
6
个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达到
13.3
万亿元,约占全国
45%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如何挑起大梁?
近期,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江苏省省长许昆林、浙江省省长王浩、山东省省长周乃翔、河南省省长王凯、四川省省长黄强
相继亮相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三个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2023
年,多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尤其是经济大省。
-
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3.5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0.8%,连续35年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
-
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拥有的“万亿GDP”城市增至5个,成为“GDP万亿城”最多的省份。
-
山东、浙江2023年GDP分别突破9万亿元、8万亿元。
-
四川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迈上6万亿台阶的省份。
-
2024年,6个经济大省也都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目标要求。
广东、江苏、山东今年的GDP增长目标锚定为5%,其中广东为5%,江苏、山东为5%以上。
如果顺利实现,广东省经济总量将迈上14万亿元的新台阶,江苏省经济总量将迈入13万亿元,山东则进一步向“10万亿”靠近。
四川是6省中GDP增速目标最高的,要达到6%左右;浙江将GDP目标从2023年的“5%以上”上调为了“5.5%左右”;河南提出的GDP增速目标为5.5%。
从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经济大省的确发挥了带动全国增长的引擎作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达到13.3万亿元,约占全国45%,同比提高0.31个百分点。
从增速看,江苏、山东、浙江、四川4省增速分别达到6.2%、6%、6.1%和6.1%,均在全国水平之上,也都超过了4省设定5%、5%、5.5%、6%的年度增速目标。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广东省省长王伟中,江苏省省长许昆林等都对今年目标的实现表示“有信心”。
广东是制造大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8。今年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
王伟中透露,今年广东还安排了1万亿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超过3200亿的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55个5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同时储备了一大批的优质项目。
江苏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规模约占全国1/8。今年一季度,江苏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制造业投资增长14.4%。
许昆林表示,江苏要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标准建设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浙江一季度装备、高新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8.0%和7.3%,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
王浩表示,浙江要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山东传统工业家底丰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3个,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两年平均增速达7.4%。
周乃翔表示,山东要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
河南的产业是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和结合点,光通信芯片、传感器、超硬材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在河南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在今年一季度的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
王凯表示,河南要加快建设“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的制造业强省。
四川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成都、德阳、绵阳、宜宾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黄强表示,四川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壮大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除了经济总量增加,
6
省份在更高发展质量上也做出了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关键。
广东提出,今年要
推动超
1
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9200
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