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信出版社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探寻“永生”的秘密,如果有一天“永生”真的来到,人类会如何生活?工作?恋爱?繁衍?……那时候“生”和“死”的定义是不是有了新的改变?
——本文摘自《未来简史》,
作者尤瓦尔 · 赫拉利。
-----------------
【限时免费报名:阿里线上峰会 】
主题:
阿里一线专家
揭秘支付宝AR五福红包背后的技术
讲师:
9位阿里资深技术大V
时间:
2017年2月23日14:40~17:20
部分内容:
支付宝新春红包技术体系剖析
微博红包技术实践
支付宝AR框架体系和实践
报名方式见文末
-----------------
“死亡”不过是一个技术问题
▼
对于生命和死亡,
现代科学和文化并不认为死亡是某种形而上的神秘谜团,也当然不认为死亡是生命意义的来源。
相反地,对现代人来说,死亡是个我们能够、也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
人类会死亡只有一个原因:人体运作出了点技术问题。心脏不跳、大动脉被脂肪堵住、癌细胞在肝脏里扩散、病菌在肺部里繁殖。
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些技术问题?答案是其它的技术问题。
心脏不跳,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到达心肌;
癌细胞扩散,是因为突变的基因改写了指示;
病菌住到我的肺里,是因为有人在捷运上打了个喷嚏。
这里没什么形而上的事,一切都只是技术问题。
现在就算有人死于台风、车祸或战争,我们还是可能认为这是一种技术问题,可以预防、而且是应该要预防:政府应该要有更好的天灾政策、市政府应该要有更好的行车规划、将领应该做出更好的军事决定,这样就能避免死亡了。现在只要一出现死亡,几乎诉讼和调查就是自动随之而来。
“他们怎么会死?一定是哪里有人做错了!”
而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会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永生者”可能会成为
人类历史上最焦虑的一群人
▼
虽是少数,但已有愈来愈多科学家和思想家公开表示,现代科学的代表任务就是要战胜死亡、赋予人类永恒的青春。许多硅谷巨擘都抱着这样的梦想。我们已经可以感受风雨欲来:人类不再平等,不死就在眼前。
有专家认为,人类到了2200年就能打败死亡,也有人认为是2100年。库兹威尔和得桂甚至更为乐观,他们认为到了2050年,只要身体健康、钞票也够多,都可以大约每十年骗过死神一次,藉此达到长生不死。
事实上,他们只是达到长生、而不是真正不死。
这些未来的超人并不像神绝对不死,仍然可能死于战争或意外,而且无法起死回生;只不过,他们也不像我们这些凡人终有一死,他们的生命并不会有个到期日。只要没有炸弹把他们炸个粉碎、没有卡车把他们辗成肉酱,他们就能永生。这样一来,这可能会让他们成为历史上最焦虑的一群人。
凡人知道生也有涯,因此愿意冒险体验人生,像是登上喜马拉雅山或是泳渡怒海,又或是走过街道、上餐厅吃吃饭,这些事可也算是相当危险。但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永远活下去,这样可能就太不智了。
假如可以长生不死,
未来社会将被颠覆成什么样子?
▼
首先,家庭结构、婚姻和亲子关系就将大为改观。想象一下,如果人能活150岁是什么概念。就算40岁才结婚,后面仍然有110年可活。希望这段婚姻能持续110年,这个想法实际吗?就算是天主教教义派也可能得犹豫犹豫。
所以,像现在多次结婚的情形可能会日益普遍。像是如果在40多岁生了两个孩子,等到她120岁,养孩子已经像是个遥远的记忆,只算得上是长长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究竟会发展出怎样的亲子关系。
又或者讲到职业生涯。如果人会活到150岁,人类的职业生涯将会比现在长得多,甚至到了90岁,仍然必须日日新、又日新。 与此同时,人类也不会在65岁就退休、让路给新一代和他们创新的想法和期望。想一下你现在的工作环境,不管你是学者、记者、厨师还是足球员,如果你的上司已经120岁了,概念都是在维多利亚还是女王的时候建立、而且他可能还要再当你上司几十年,这给人什么感觉?
到了政治领域,情况可能还更为险恶。如果普丁继续在位90年,你觉得如何?再想想,如果人本来就会活到150岁,那么在2016年——
掌控莫斯科的还会是斯大林,现年138岁,老当益壮;
毛主席123岁,正值中年;
伊丽莎白还是公主,等着从121岁的乔治六世手中继承王位。至于她的儿子查尔斯,可得等到2076年。
人类对抗死亡的战争,
将成为本世纪的“旗舰计划”
▼
让我们回到现实,就我自己看来,在二十一世纪想永保青春还为时过早,现在就抱太大期望、大概只会迎来很大的失望。知道自己终将一死并不好过,但如果是一心不死却梦想破灭,可能更难接受。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连自然寿命的一年都还没能延长。
现代医学的成功之处,是让我们免于早死,能够完整过完应有的人生。想达成这个目标,医学必须重新打造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运作,并设法再生各种器官和组织。究竟在2100年能不能做到,现在绝对仍在未定之数。
然而,每次失败的尝试,都是让我们向战胜死亡又迈进一步,也将带来更多希望、鼓励人类投入更多心力。
高呼着人类不死的科学家,其实就像是狼来了里的那个男孩:狼要来,只是早晚的事。
因此,
就算在我们有生之年还无法达成永生,这场与死亡的战争仍有可能是接下来这个世纪的旗舰计划。
在这场对死亡的战争中,如果科学上出现显著进展,真正的战场就会从实验室转移到国会、法院和街头。而如果科学的努力宣告获胜,就会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过往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冲突,很可能规模都将远远不及接下来的这场争斗:
争夺永恒的青春。
现在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2015年6月他登上TED演讲,视频播出后达到200万次播放量。作品《人类简史》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并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
-----------------
【阿里峰会】报名请戳
底部
阅读原文,
峰会开始前,
直播入口会以短信或邮件方式通知。
微信会提示你
用
浏览器打开该链接
,
只要
按提示步骤操作
即可报名成功啦!
全过程大约耗时30秒左右。
或者,
扫码加入“
大数据文摘-阿里云栖社区
”,
有专人指导报名和进行相关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