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剧帮
网剧帮成立于网络剧元年2014年8月,是国内第一家服务于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的专业互联网影视平台。网剧帮,帮助互联网影视人成长;致力于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商业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晨报  ·  突然爆火!“根本买不到”……回应来了! ·  22 小时前  
西安晚报  ·  2月4日0时,突破1.68亿! ·  2 天前  
乌鸦电影  ·  火了10年!春节档,你永远可以相信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剧帮

800亿估值神话一去不复返,华谊兄弟还能撑多久?

网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5-02 18:03

正文

作者|美少女壮士

2018年对于华谊兄弟来说是历经磨难的一年,《手机2》纠纷所导致的一系列阴阳合同、税务风波让其股价大跌,甚至让娱乐圈来了一个彻底大洗盘。加上近年来资源流失、投资失利等多重因素影响更是让陷入困局的华谊兄弟接连遭受打击。

4月26日夜间,华谊兄弟发布了2018年年报,2018年华谊兄弟实现营收38.91亿,同比下降1.40%,净利润亏损10.93亿,同比下降231.97%。其中,主要营收来源于“影视娱乐”板块,占总营收的94%,为36.5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8.39%;此外,华谊兄弟的“品牌授权及服务”营业收入为1.5亿,占营收比的3.9%,“互联网娱乐”营业收入为5260.6万,营收占比为1.4%。


与此同时,根据华谊年报显示,2018年冯小刚的东阳美拉与华谊兄弟承诺业绩目标为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32亿元,而实际东阳美拉去年净利润仅有6501.5万元,并未完成业绩,因此,这意味着冯小刚需要自掏腰包,交付6821.15万业绩补偿款。


根据财报信息显示,这是华谊兄弟自2009年上市以来交出最差的年度报告。

图片来源于华谊兄弟年报

然而,危机不是一夜促成的,即使没有崔永元的举报,华谊其实也早就开始衰败了。


曾经的华谊兄弟可是市值超过800亿的电影界龙头大佬,2009年上市后时,股价最高一度高达90元,并且最好的时候票房也仅次于中影集团,鼎盛时期同时拥有李冰冰、范冰冰、周迅、黄晓明、邓超等76位明星的经纪合约。不仅要钱有钱,要票房有票房,要明星有明星,可谓名利双收风光无限。


然而华谊兄弟也逃不过盛极必衰的命运,随着股价不断的高涨,公司市场估值已远超于公司本身价值,有专家指出,华谊兄弟至少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价。日积月累,钱来的快去的也快,加上接二连三的危机,让这些拔苗助长的红利最终变成了现实泡沫。


头部明星流失带来的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得电影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而明星成为内容外电影市场最大的推动者。 艺人经纪成为华谊兄弟继电影业务外最大的利润来源,2009年华谊兄弟招股书显示,艺人经纪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高达31.1%,到2013年这项占比甚至高达到70%,收入金额远高电视剧业务。


然而项目是可控的,但人却不可控,2000年,内地第一经纪人的王京花带着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夏雨等40多个艺人加入了华谊,使华谊兄弟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原本认为掌握着娱乐圈半壁江山的明星就可以高枕无忧,但五年后,王京花的撤离也将这些人一并带走,人员的流失使华谊遭受深重的打击,但彼时华谊有冯小刚与电影业务支撑,以至于王中磊赶放话说:华谊缺了谁都可以!


2010年左右,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人相继离开了华谊,开始自立门户,2011年票房收视保证的葛优也走了,头部明星的出走让华谊兄弟险些喘不过气来。


但真正让华谊兄弟一蹶不振的是:冯小刚!


作为华谊兄弟的王牌,冯小刚是当之无愧华谊兄弟影视帝国版图的开拓者,他们在相互成就着彼此。从《甲方乙方》开始到《1942》以前,冯小刚每一部电影都能给华谊兄弟带来很大利润额。正如当年王中磊所说: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但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观众的审美也在提高,“商业片”也不再成为冯小刚追求,2012年,电影《1942》上映票房出现滑铁卢现象,两天之内华谊兄弟市值蒸发12个亿,自此,冯小刚也不再是华谊兄弟的票房保障。

业务版图扩大加剧了投资风险


2014年,王中军在“华谊兄弟20周年庆典”上提出了“去电影单一化”的发展方向,目的是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实现多条腿走路。会议上王中军表示要让华谊通过投资互联网、实景娱乐等方向来摆脱对电影单一业务依赖,从更多方面获取盈利。


然而该战略并没有为华谊带来可观效益,反而雪上加霜。2014年华谊兄弟电影发行额仅占市场的2%,被光线、万达、博纳一众甩在了身后,周边业务也没起来,战略布局的失败加剧了投资的风险,资金的分散加大了华谊投资风险。


2015年在“去电影单一化”上屡屡受挫的华谊兄弟开始回归电影。这次,为了挽留明星,使影视投资利益最大化,华谊兄弟开始“明星驱动IP”的理念计划,以高溢价大肆收购明星持股的公司。先是出资7.56亿元获得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等明星股东持股的东阳浩瀚70%股权。接着,华谊兄弟以10.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冯小刚和陆国强持有东阳美拉70%的股权。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个圈钱的公司,于是很快引发行业的关注与争议,股权转让之时,冯小刚的东阳美拉作出了5年的业绩承诺,如果业绩不达标,冯小刚必须自掏腰包交付业绩补偿款。此外,华谊兄弟还出价2.52亿元收购了张国立控股的浙江常升70%的股权,同样也是用了这种对赌的方式。


手上握有资本的明星,比单纯投资者更具商业变现能力,在名利双向助推下,华谊兄弟品牌价值也在不断增大。2017年华谊全年营收达38.71亿元,同比增长了10.49%。


与明星捆绑盈利的方式起初确实能带来效益,然而这种缓冲只是暂时性的,随着电影市场不断扩大,观众审美越来越高,“内容为王”时代的来临也让这种方式也渐渐在走下坡路,毕竟为电影买单的是观众,好与坏观众心中自有杆秤。


《手机2》风波一招打回原型


2018年,华谊兄弟遭遇上市以来最大的危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