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危机的情况,往往会令心理咨询师承受巨大的压力与焦虑。为自己寻找足够的专业与情感支持能够帮助咨询师稳定自己的状态,并更好地投入工作。
简单心理为在平台执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一系列危机的支持与帮助,其中一项是组织平台的咨询师结成危机支持小组,在咨询师遇到危机时提供及时的讨论。
每一次支持小组结束,申请者都感到更加安心、更有信心地投入与个案的工作,而提供支持的咨询师也从与同行的交流、探讨中受益良多。一些参与者还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与同行进行分享和交流。
在这里,我们获得了笔记作者的同意,把它们分享给大家。
咨询师面对想自杀的来访者是非常焦虑的。但如果我们在一个非常焦虑的状态下工作的话,我们的功能就丧失掉了。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需要跟来访者澄清和面质。我可能没有办法去帮助一个已经决定要自杀的人, 但是我想你来是寻求帮助的,是寻求如何去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共同去努力合作,希望他能够配合。
打破保密协议,通知家人对于咨询师是一个重要的保护。
2. 如果来访者出现自杀的想法,是需要放在首位重视的
我们可以问来访者,第一次出现自杀的念头,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去追溯自杀的根源。
抑郁症的来访者要自杀一般有一个特征:周围客体是没有的、丧失的、孤独的,周围人对他没有帮助。所以这个丧失对他来说很难过,周围都没有人,那我想我也会在那里孤独而死。所以TA要摧毁自己。
3. 了解什么再一次引发了他的想法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自杀的念头不会无缘无故出来
有的时候周围人的想法,尤其是自杀想法会影响当事人。
我们要去看TA周围的支持系统:
TA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亲人或者其他人可以支持TA,社会功能如何?如果整天在家里,不出门,社会功能退缩是很严重的,危险性比较高。所以要看他周围的客体关系如何。
图/《里夫金的电影节》
4. 当他有自杀的想法时,咨询师需要主动跟他去谈这些自杀的念头
比如说,是否已经实施了呢? 实施到什么程度了呢?如果来访者提到具体工具刀,可以问问有没有用刀割自己,用刀割自己是不是很疼呢?如果来访者提到跳楼,询问脑海里想象跳楼的场景?
总之,咨询师要能够与来访者谈论这些细节。
还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比如割手的来访者,如果他只是想割,可以打电话寻求帮助,或者可以用红色墨水,红笔之类的在手上划一划。
5. 探索资源,去了解为什么来访者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自杀?
TA的态度的背后到底在乎的是什么? 到底看中什么?是什么让他活着有价值?
探讨他生命中有支持性的经历和人物,是什么让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
6. 对于自杀的来访者不建议给他走的太深,不要走进潜意识层面
因为这会令他更加得艰难。我们让他更多的保持在意识层面,意识层面可以让他有功能。与此同时,可以给到支持。
咨询师需要明确地确认来访者什么时候去看医生。早一天去,安全性提高很多;晚一天去不可控的因素很多。
比如,咨询师可以在同行处了解详细的就医资源,除了医院名称之外,也许还可以了解详细的科室病房,医生护士看护的情况,自己合作比较多的精神科大夫,挂号门诊状况等信息。在本次小组中,就恰好有咨询师提供了详细信息,给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图/pexels
-
-
-
-
-
生活上的方式突然的改变,比如增加一些酗酒、抽烟、吸毒的行为等等
-
-
-
-
-
-
-
-
出现这些信号有两个可能性:自杀风险非常高或者有精神方面的问题。
-
-
最近几周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不在了,你的家人或者其他人是否会过得更好?
-
-
如果他回答是,那么要再追问两个问题:你当时想要如何自杀的?你什么时候想过的?
第二个问题来访者可能告诉你青少年时期、父母离婚时、或者考试没考好,或者我跟我老公吵架的时候......这些可能是周围的原因,导致他抑郁的
扳
机点,然后他可能想要去自杀。
如果这四个问题他有一个回答是的,或者不回答,那么风险很高。
图/pexels
如果答案是“想”,那么我们这个时候要签一个保护TA的协议。
2)协议里要确保他不可以一个人呆着,要有人陪伴他。
3)避免他接触家里一切有可能伤害他的东西,协议可以更加的具体——比如我不主动靠近窗户,不会一个人待在阳台等等。
——包含他的家人或者朋友,咨询师或者医生。在他想要自杀之前可以给这些人打电话。可以让他说出五个人,可以支持他的。可以在纸上把手画下来,然后把名字写在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