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务周刊
本微信为中国大陆第一本航运类专业杂志和交通运输部指定公告媒体——《中国航务周刊》之官方微信。热点新闻、事件解读、观点碰撞,我们专注于中国货物运输及物流业的核心传播,全力为港航人士提供权威、及时、富有价值的专业资讯,搭建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航运业年度100】十大人事变动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航运业年度100】十大洞见&十大数据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新华·泛亚航运中国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周报(X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交通运输部:延续这一沿海捎带重要政策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务周刊

【航运业年度100】十大洞见&十大数据

中国航务周刊  · 公众号  · 航运  · 2025-01-06 18:26

正文

目录

◆ 十大新闻&十大瞬间

◆ 十大人事变动

◆ 十大航运先锋企业

◆ 十大港口领军企业

◆ 十大焦点企业

◆ 十大科技突破企业

◆ 十大国际物流新势力

◆ 十大洞见&十大数据




十大洞见



2024年,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从数智化转型到绿色走廊的构建,从人才培养到全球贸易的韧性,行业领军人物分享了对未来航运业发展的深刻洞察。我们将他们的思想精华集结为“十大洞见”,旨在为航运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共同开启一段绿色、智能、高效的新航程。

付绪银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602期 《加快推进航运业绿色低碳智慧转型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正在改变着航运业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业务操作模式、资源配置方式。推进中国航运业转型发展,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增强港航企业核心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需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航运业将坚持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同各方加强合作,推动航运业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深入推进水运重点领域改革,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装备更新,航运数字化转型升级,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打造国际航运绿色走廊,促进海运物流降本增效、节能降碳。

徐祖远

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608期《发展新质生产力  融合共建港航物流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港航物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质生产力强调各领域人才结构向高素质、高技术、高能力转变,由简单的“人力”进阶为科技在行业应用的“推力”。

谁在新技术、新赛道上有更准确和更广泛的投入,谁就能获得先发优势。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如果应对不力,就要成为“局外人”和“圈外企业”,面临被排挤出局的问题。

万敏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584期 《航运保险的绿色数字化期待》


对保险而言,中远海运认为数字化是未来保险的转型方向。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投保、核保、理赔,甚至海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责任鉴定、保险流程,也有通过智能核定,智能审定来提供保险业理赔的准确性。

电子保单通过与在线服务相结合,必将大幅度优化包括船东在内的全球保险用户的体验。此外,当前数字孪生技术,智能船舶在快速发展,通过实时感知并智能模拟船舶设备使用情况及潜在风险,保险业可以帮助客户防患于未然。

顾金山

上港集团董事长



刊载于:《因变而变,航运服务发展新格局》


面对古老的航运产业发生新的变革,航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都必须应变而变,才能服务好航运发展新格局,才能实现自身的新发展。强化航运产业链协同,服务国家经贸发展,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是航运产业链所有从业者共同的使命。

当前航运绿色转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绿色燃料规模化效应还没有显现,除了积极获得政府对绿色燃料发展的支持外,航运产业链中企业也应该积极联手绿色燃料其他相关企业,共建绿色燃料的产业链。

张世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607期《全社会物流成本怎么降?》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要统筹降低物流成本和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各环节协同衔接,全面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用尽可能少的物流费用支出,支撑尽可能多的经济产出。而不是简单降低运输成本,也不是要压缩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更不是要影响物流从业人员的收入。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但是,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索伦·托夫特(Soren Toft)

MSC首席执行官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573期《中国是MSC的重要市场》


我们行业习惯了需求和供给的波动,如近期红海的封锁和其他冲突,虽然有影响,但并未阻碍全球贸易的韧性。我们相信自由和公平贸易,并预见全球化将继续,尽管贸易模式可能转变,但航运仍是全球贸易中最环保的运输方式。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GDP体量,对于进出口贸易都极为重要,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也是MSC的关键市场。因此,我们致力于在中国投资,强调我们支持中国贸易增长的决心。

张松声

太平船务执行主席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579期《现在是投资中国的最好时机》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完整,具备强大的韧性。现在是投资中国的最好时机,太平船务看好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并将继续把握中国市场更多与时俱进的投资机会。

航运业的绿色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减排降碳的过程要科学化、系统化,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并具有经济可行性。如何在不影响经济恢复的情况下,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选择更为适合的减排措施,这一点对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大泽正树

海洋网联船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605期《变革中寻找机遇》


外贸企业一方面将市场开拓重心从原来的以欧美为主转向印度次大陆、中东、中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这些更多元的市场,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进而从这些国家出口到世界各地。

2025年,全球航运联盟将经历重大变革,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Premier 联盟的新合作下,三家公司之间现有的紧密网络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ONE期待与MSC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倪迪

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船长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569期《推动海员社会保障立法》


作为一线的船长,我提出优化海员社会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战略,国家物流保通保畅事业,都需要海员为国家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海员,交通运输稳定性或将受影响。

应当从几个方面立法保障海员权益,如制定实施国务院部门规章《海员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制定发布国务院部门规章《航运企业投保海员社会保障的船东责任商业保险管理办法》等。让更多年轻人选择留下来,选择海洋,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战略储备更多的航海高端人才。

倪晓荣

德迅大中华区总裁



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604期《在不确定性中笃定前行》


德迅没有参与收购德铁信可,是因为两家企业的业务重合度太高,德迅收购从来不以大为主,而更看重业务上是否能够互补。以对亚洲领先的货运代理企业APEX的并购为例,就是典型的补强行动,收购APEX后,在原本优势的中欧线的业务基础上,能够为德迅的客户进一步提升中美线业务产品。

虽然DSV收购了德铁信可,但这并不意味着DSV的业务量就能够达到全球第一,数据表明,德迅的海运业务在明年依然有望保持全球第一的运输量。事实上,量并不是德迅最看重的,对于客户来说,服务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十大数据



33万亿美元

全球贸易额创历史新高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2024年12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动态》,2024年全球贸易额预计达到3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较2023年增加了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3%,表明尽管全球贸易面对诸多挑战,但依然展现出强劲韧性。

报告分析称,2024年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达到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0%。相比之下,商品贸易增速仅为2.0%,尚未恢复至2022年的最高水平。

报告还认为,全球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以及通胀压力的缓解,为2025年全球贸易韧性的进一步增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3000万TEU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创新纪录




Alphalin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6月,全球运营集装箱船运力首次超过3000万TEU大关。

随着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愈发明显,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增速令人瞩目。该领域用了约50年时间,才于2001年达到500万TEU的运力规模。而从2000万TEU跃升至3000万TEU,仅用了7年。同时,由于近几年集装箱船订单持续位于高位,预计全球集装箱船运力从3000万TEU到4000万TEU,不会花费太长时间。

此外,根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的统计,2024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将增长10%。

3733.80点

运价指数创两年内高点




2024年,集运市场运价走势呈现出两个小高潮。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SCFI)显示,2024年年初,受红海危机爆发影响,亚欧航线运价大涨,带动SCFI走出一波上涨行情,但2月起又开始回落。

到了4月份,受美国进口货量增长支撑,市场供需两旺,带动SCFI连续13周上涨。7月5日,SCFI达到3733.80点,创下最近两年的新高,与2024年年初相比增长一倍。不过从7月份开始,由于大部分货主已提前出货,市场转为供大于求,运价跌至2000点附近,并一直延续至年底。

39.79万亿元

我国进出口形势向好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同比增长2.4%。

同期,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9.5%。出口劳密产品3.8万亿元,同比增长3.2%,占比16.7%。出口农产品6573.4亿元,同比增长4.6%。

此外,2024年1-11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8.6%。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4.44万亿元,同比增长4.2%。

300万TEU

全球集装箱船交付量创历史新高




继2023年全球集装箱船交付量创下250万TEU的历史纪录后,2024年,这一数据再次被刷新。

据克拉克森统计,2024年全球集装箱船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00万TEU,其中60%为120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集装箱船船队规模较2020年年初增长30%。

克拉克森分析称,大型集装箱船更容易提前做出船队更替计划。一方面,由于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近几年集装箱船正不断向大型船舶方向迭代;另一方面,大型船舶普遍为班轮公司自有或被长期租用,且被部署在环保法规更为严苛的主干航线上,投资者更易做出替代燃料绿色转型的决策。目前集装箱船订单中,77%为替代燃料动力船舶,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3.0亿TEU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增




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0.4亿吨,同比增长3.4%。同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亿TEU,同比增长7.3%。

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上海港名列第一,吞吐量达到4739万TEU,同比增长6.7%;宁波舟山港排名第二,吞吐量为3614万TEU,同比增长10.2%;深圳港排名第三,吞吐量为3041万TEU,同比大涨13.1%;青岛港位居第四,吞吐量为2838万TEU,同比增长7.6%;广州港排名第五,吞吐量2390万TEU,同比增长4.2%。

10万列

欧班列开行数量新突破




2024年11月15日,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站开出,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TEU,货值超4200亿美元。

此外,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2024年1-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TEU,同比分别增长7%、19%。

据介绍,目前铁路部门在国内已铺画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93条,联通中国境内的125个城市。此外,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的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440万TEU

集装箱船订单创历史新高



2024年,集装箱船订单量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船舶经纪商MB Shipbrokers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已确认440万TEU的集装箱船订单。MB Shipbrokers表示,2024年集装箱船订单总量甚至高于2021年的420万TEU,特别是2024年12月,大量订单集中涌现,推动全年数据快速攀升。

阳明海运在2024年12月确认订购13艘集装箱船,地中海航运(MSC)也在当月透露,订造了10艘24000TEU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

在表面的繁荣之下,这一波订单潮也暗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MSC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450万TEU

集装箱产量继续增长




根据德路里的预测,2024年集装箱行业产销量将超过450万TEU,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继续稳健增长,达到500万TEU。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中集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248.63万TEU,同比大增421.8%。中集集团表示,2024年集装箱需求量超预期,主要由于旺盛的运输需求驱动,同时,在国际贸易持续上行的背景下,为应对红海危机长期化、港口罢工等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缺箱风险,船公司的备箱意愿较强。中长期来看,在贸易增长、供应链多元化、集装箱运输里程增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望带来更多集装箱新增需求。

110点

新造船价格创16年新高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造船价格上涨了3%,已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

根据BIMCO的统计数据,新造船平均价格指数自2021年一路上涨,截至2024年6月中旬,已达到110点,超过2008年的高点。

BIMCO分析称,订单激增是新造船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未来几年,随着相关排放规则的生效以及环保法规的趋严,2000年左右建造的船舶有大量换新需求,全球新造船订单将进一步释放。

“航运业年度100”其他分类盘点
敬请关注今日微信其他条内容


· END ·









欢迎过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投稿可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期编辑:Effy 审发:王禹

(点击小程序卡片,查询船东精品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