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觉志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哎😑-20241027114014 ·  17 小时前  
梅特涅的信徒  ·  后续政策方向评估 ·  4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把翻包当传统的态度只会让人反感#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视觉志

你跟最爱你的人,有共同语言吗?

视觉志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3-23 21:50

正文

中国第一视觉杂志 最受欢迎图文公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视觉志


 

 01


上周末,刚刚结束了事业编考试的好朋友给我打电话,不意外,他又考砸了。


这是他第五次跟我抱怨没考好了。毕业三年,他总共参加了六次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只有一次笔试成绩进入了前十名。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么坚持,有时候我都有些佩服他。


朋友的父亲在当地民政局工作,一直希望他能够考上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捧上铁饭碗。


可是连续考了三年,屡次失败,朋友很郁闷。二十五岁却一直靠家里养着,他自己都觉得没脸。


我问他,有没有试着和父母沟通一下,先找份工作。


他说家里不同意。


而且他也不是没有提过先工作。曾经因为某次考试分数很低,他提出不想考了,先工作,那天他爸对他发了一晚上的火,说了极其难听的话。


那次吵架之后,他已经一年多没怎么和爸爸说话了。


最后他来了一句,“慢慢地,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没什么好说的”,这也是以前我和我爸的状态。


父亲脾气很不好,得理不饶人,爱钻牛角尖,动不动就跟人吵架,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让他得罪的差不多了。


每次打电话,如果他语气不好,我就知道肯定是谁又“得罪”他了。


不是没有想过和他沟通,劝劝他这么大年纪了,别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每次一谈到让他改改脾气,他火气一上来,来一句“不用你管,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还没让你养我就开始指手画脚了”,他语气不善,我也开始不耐烦起来。


再想想自己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家,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对父母乱发脾气,经常给他买衣服、寄东西,工作后每年还包个大红包,谈不上大孝女,但是做得也算不错了。


久而久之,我连劝他的欲望都没有了。

 



02


让我改变的是某天给小侄子补习功课时遇到了一道古文题,“不孝有三”出自哪里。


作为一个文学院毕业的学生却不知道答案,我很惭愧,上网搜索了一下。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


可是孟子的原话中并没有讲明其他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继承了父亲钻牛角尖性格的我很喜欢刨根问底,把这个词条的内容详细阅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我真的惭愧了。


为什么惭愧?


汉代经学家赵歧在《十三经疏》里对孟子“不孝有三”进行了注释: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努力工作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原来自认为还算孝顺的我,连孝是什么都没搞明白。

 



03


著名导演北野武用一本《菊次郎与佐纪》记录了他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书中写道,我认为,一个人是不是长大成熟,由他对父母的感情方式来判定。当你面对父母,觉得他们“好可怜”、“很不容易”时,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不论多大年纪,还把“不能原谅我爸”挂在嘴上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小鬼。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小鬼,也都能做到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却不具备和父母好好说话的基本能力。


作为同事、朋友心目中的知心姐姐,我能够打两小时的电话开导考试不顺心的朋友、半夜听失恋的闺蜜吐槽前男友,不厌其烦地教育不省心的弟弟,可是为人子女,却连平心静气和父亲谈话的耐心都没有,更别说指出他的缺点,帮着他改正。


不孝有三,很羞愧我首先占了第一条。


明明知道父亲的脾气不好,知道他和邻里、亲友的关系不佳,却没有想办法帮他改善,反而放之任之,任由其愈演愈烈。


反思过后,我问自己,你可以对朋友有耐心,对孩子有耐心,对客户有耐心,甚至对路边问路的陌生人都有耐心,为什么不能将这份耐心拿出来给自己的父亲呢?


只要打电话时收起不耐烦,回家之后放下手机多聊天,他还会一点都不听劝吗?


也许,强势了半辈子的父亲,一时间让他改正,会有些麻烦。但作为儿女,你的文化水平比他高,也能够体谅他的不容易,再去体谅一点因为那个时代和有限的教育水平而导致的他认知里的缺陷,会很难吗?


事实证明,并不难。


那段时间两天一个电话,穿插着跟他讲道理,劝导一下。再回家时,他让我把带回去的礼物送一份给半年没有登门的大伯,我就知道,他听进去了。


那天跟朋友交流了不孝有三的内容之后,我说,三条你好像都占了。他沉默了几秒,“你说的很对,我得回去好好想想。”


没过几天,他给我打电话,“我爸同意了,我准备先去医院上班,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


他说,周末的时候和老爸两个人喝了顿酒。他哭了,把在心里憋了好久的话就着酒说了出来,不想继续花爸妈的钱,不想让他们这么大岁数还得为儿子操心,暂时不能成家立业,那就先自己养活自己。那是他第一次这么推心置腹地和父亲沟通,也是父亲第一次在他面前红了眼眶。



一本畅销书的封面上面曾印有一个公式:假使你父母现在60岁,余下寿命是20年。你每年能够见到父母6天,每天相处时间11小时,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20年×6天×11小时=1320小时,约为55天。


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在这有限的日子里,你和最爱你的人,还有多少话可以说呢?


是的,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他们老了,有些跟不上了,似乎跟我们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可当你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又是谁不厌其烦地陪咿呀学语的你长大呢?


他们养你长大,你也该耐下心来,好好跟最爱你的人说说话。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