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转发微博-20250207185308 ·  17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何小鹏开工信谈及DeepSeek#:AI ... ·  3 天前  
深响  ·  转运+招财+疗愈:水晶生意引爆蛇年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极越CEO名下多家公司经营异常##极越关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定位之父特劳特走了,他的理论提了48年后,为什么老板们还在坚持犯错?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12 10:13

正文

点击上方“ 腾讯科技 ”,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文 / 辩手李慕阳

微信公众号 / 阿辩论

一、最伤军心的方式


下面哪句话,是你最怕听到的?


“来来来,我们来加一个新功能。”

“对了,我们来讨论一个用户新需求。”

“最近直播火了,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直播。”

“我们公司要转型啦!”

老板,你好像一直在转型呀。


很多创业公司的人才流失,往往不是因为待遇不行、市场受挫,而是不停“换方向”。说白了,老板也没想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于是市场上什么火就做什么。


这样的老板往往从投资人那拿了一大笔天使、没有衣食之忧,就慢慢试错呗。


我有一个朋友刚刚离开一家公司,这家不仅待遇不错、还不加班。但是他说,实在受不了了,不停换方向,从社交做到社区,从社区做到电商,现在又做内容。


不停换方向,加东西,是最容易人心涣散的。

放到市场上,则从一开始就违背了最基本的商业常识——特劳特定位理论。


二、大师走了,老板们还在错




昨天,世界级营销大师特劳特溘然长逝。


阅读过定位理论的人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哀悼致敬,这是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商业理论之一。


笔者至今记得,在那个研磨时光咖啡厅的傍晚,一口气读完《22条商规》,那种醍醐灌顶的兴奋。


定位理论提出了这么多年,仍有很多大公司带头违反。甚至有自媒体人跳出来说,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过时了!


这个理论说来很简单:


人们每天面对的信息是海量的,但能引起注意、留下深刻印象、乃至烙在心底的,却是极少的,这稀缺的用户认知才是真正的战场。


对于商家来说,真正的战争发生在用户的心智中,要集中全力、聚焦一点,去抢占人们的一个心智区块,以至让他产生“条件反射”式的心理连接。


吃洋快餐了,肯德基麦当劳。

吃汉堡了,汉堡王。

吃沙拉了,大开沙界。

买快时尚的衣服,去zara了。

买高端手机了,iphone。

喝凉茶下火了,王老吉。

买奢侈包了,爱马仕lv。

要美图了,打开美图秀秀。

要买电器了,打开京东。

……


你看,这个理论阐述起来挺简单的,但是为何老板们总是出错呢?


三、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过时了吗?


当年雷军要做其他家电的时候,特劳特中国的老大警告说,这可能会模糊小米的定位。当是时,就有自媒体人跳出来说,定位理论过时了。


他说,互联网公司要做的就是一点切入、逐步扩张,最后做成平台。什么是平台,平台就是什么都做!


结果几年后,模糊了定位的小米果然遇到了瓶颈。



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过时了吗?我呸!


愚蠢透顶的诺基亚就曾经大打全品类战略,什么手机都做。而苹果呢,乔帮主就专心做高端智能手机。不怕死的三星后来也大打全品类战略,什么手机都做。而苹果呢,乔帮主就专心做高端智能手机。


结果怎么样,诺基亚、三星一败涂地,苹果大获全胜。至今为止谈到高端智能手机,谈到值得让你卖肾的手机,大多数人还会不假思索地想到苹果。


陌陌当年凭着“约炮神器”一说火了,又因为这个称呼搞得女用户纷纷逃离,后来花大力气洗白,有用吗?很多人提到陌陌,还是一句“不就是约炮”吗?至于后来allin直播,无非是把夜店模式做成在线夜总会,定位上是一以贯之地。


再来看,支付宝也蛮喜欢模糊定位的,页面上无数宫格,还顺手做起了“社交”。结果怎么样,被用户骂烂了。


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app,其实它们的问题不是功能太少,而往往是功能太多,搞得用户不知道拿你干什么了。这个神经回路无法形成,还有什么活跃粘性和口碑传播呢?


所以,互联网公司做平台,就是什么都做?瞎扯淡呢,看看支付宝掉进的坑。


事实是,精明的互联网公司即便拓展新业务,那么也一定会改头换面打造新品牌、抢占新定位,进而围绕轴心定位形成一个矩阵。比如腾讯做微信,不会刻意强调那是腾讯的、在上面花几个企鹅;腾讯做王者荣耀,也会突出天美这个品牌。这些,完全没有违背定位理论。


反倒是百度阿里一再违反,百度有啊、百度a、百度b、百度c……最后用户用的最多的还是搜索。



事实上,信息爆炸的时代,定位理论反而更有用。 因为信息越发爆炸和人们注意力越发有限,是一个深刻矛盾,定位尤其关键。


也许有人会说,互联网公司都是mvp,做一步看看市场反馈再迭代。可拜托,这也是建立在有明确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呀,否则反馈数据那么多,你怎么做判断。


微信这么成功,恐怕不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张小龙早就算好了,接下来是验证他的判断和细节调整。


而倒是很多失败的公司,明显是走一步看一步,最后成了四不像。


四、老板你为何一错再错?


1、因为太贪婪,追求高大全,什么都想做。


对于老板们来说,做加法很容易,做减法却简直要要了他的命。这一点别说大公司,就连大多数创业者都有这个毛病。动不动就想做大、无所不包,看到别人这个挣钱了、就恨不得第一时间吞下去。不妨,来看一看微博和微信的界面。克制如张小龙,其实也渐渐忍不住膨胀了,但已经是大公司里做的最好的了。


2、因为追风口、赶时髦。


直播火了,就想加入直播元素。社交风口,就想加入社交功能。知识付费来了,就开始想怎么知识付费。


什么是风口,就加一点呗,我去!


3、深水区太难啃不动,浮于表面很轻松。


往往聚焦一点打下去,会到一个深水区,怎么打都打不动,这个时候往往是煎熬纠结的,需要老板们全身心投入。


而如果此时做新功能、新业务,就可以避开思考深水区的劳累,总是做新的,感觉很轻松,可就是浮于表面了。


4、不敢另辟蹊径,喜欢有样学样。


对老板们来说,照抄对手的模式,做一些改良、或者大打价格战(推广战、融资战),这是看起来比较简单不冒险的模式。


而如果要另辟蹊径,开辟一个全新的心智区块,这看起来好难好冒险呀。


5、定位好难。


打开应用市场就能感觉到,看起来有价值的定位、都被别人抢占了,我该怎么办呢?


6、定位的误用。


很多人盲目制定定位,不考虑自身的基因和禀赋,结果定位成了一个自卖自夸的口号,用户根本不认。一来二去,也就不信任定位理论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