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智工具箱
阳志平的私人写作空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什么是 CPU 与 GPU? ·  2 天前  
环球科学  ·  将论文“摘要”写成“Pumping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智工具箱

乱世中,一位文人的苦恋

心智工具箱  · 公众号  · 科学  · 2020-11-22 23:31

正文

1

我的藏书中有不少是人物传记、信件。这些文本,得以让自己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近期回到南边书房,顺手翻到这本《夏济安日记》。

夏济安是谁?1916 年出生,江苏人。1937 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毕业后相继在光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香港新亚书院任教。1950 年由香港去台湾,任台湾大学外语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夏济安在台湾大学外文系任教期间,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包括但不限于白先勇、王文兴、李欧梵、王德威等等。

夏济安的弟弟夏志清也很有名,是钱钟书、张爱玲的知音。 夏志清的成名作是 1961 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当年夏志清耶鲁大学博士刚毕业,三年不问发达,寄居学校,直到结婚才搬出学校宿舍。埋头治学,终于有了这么一部好书。

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将钱钟书、张爱玲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学史位置。之后,才有了两人渐为人知,名声越来越响亮。夏志清更是张爱玲为数不多的知音,两人通信数十年。

因此,在我的书架归类中,一直将夏志清、夏济安、张爱玲三人的著作放在一起。

2

《夏济安日记》全书是一九四六年,夏济安写给一位叫做李彦女生的单恋日记。在他去世不久后,由弟弟夏志清整理出版。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位大学年轻讲师对自己班上女学生的单恋。

那一年,夏济安三十岁。在西南联大外文系任教。一位历史系的湖南女生选修了他的英文写作课。她就是夏济安苦恋的对象:李彦。

为君子讳,夏志清在 1974 年《夏济安日记》初版时,将全书中的李彦均替换为 R.E 一词。到了如今 2006 年的《夏济安日记》再版,又恢复了原样。

虽然当时,西南联大,师生恋例子不少,但夏济安独特的是,他以一位文人的浪漫,将李彦想象成一位完美的女生,在日记中展现了对爱情的神圣、贞洁的捍卫。

这是多年后,这本日记读来,依然动人的根本原因。

3

夏济安爱上李彦后,1946 年 1 月 16 日,夏济安痛苦地写道:

像这个女孩子我很想要她,而如果我有勇气表白的话,她可能成为我的。可是不然!我保持着沉默,除了上帝之外,我的秘密也不能告诉任何人。

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夏济安看来,李彦是那么完美,1946 年 2 月 20 日,夏济安写道:

很奇怪的,她总是不敢望我。今天做作文,她伏案捷书的时候,我细细的端详了一下,觉得她的鼻子和面部轮廓,真是美得无可比较,肤色亦是特别娇嫩。我能够有这样一个人做太太,真是太有福气了。她的座位在阳光下,我有时站的位置,把阳光遮住,我的头的影子,恰好和她的脸庞接触,她不知觉得不觉得?

甚至,夏济安已经开始考虑两人相处后,两人的语言、饮食习惯问题了。1946 年 2 月 22 日,夏济安写道:

恋爱不能离痛苦,但我也不怕痛苦。对于李彦,我今天多了两个考虑:
1)苏州话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我舍不得放弃,除非她亦跟我学;
2)她做得菜是不是都辣的?我现在虽稍能吃辣,但天天吃辣,我亦吃不消。
这些小困难,如她对我有真爱,亦不难克服。

4

然而,这个时候,夏济安依然是单相思,并没有做任何表白。 他留意女学生的一切,但就是没有任何表白。 试看日记中的点点滴滴。

  • 1946 年 2 月 6 日:李彦坐在第一排,看见了不免又动心,发现一点:左手无名指上有一枚翡翠金戒,不知何所指。

  • 1946 年 2 月 12 日:她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使我高兴一上午,上七至八、八至九两堂课,精神兴奋,倍于往昔。

  • 1946 年 2 月 19 日:李彦未来上课——干脆死了这条心吧!

  • 1946 年 2 月 20 日:我本来想出一个类似 My Native Place 的题目,因为她是哪儿人,我根本都不知道哩。可是福至心灵,给我想出了 My Life 这样一个好题目。

  • 1946 年 2 月 27 日:她来了。今天穿了一件新的浅青色的绒线夹克,带了一双黑皮的长统手套。

1946 年 3 月 2 日的日记中,夏济安为自己辩护。

决定放弃当然是个悲剧,这个悲剧的造成是由于我所生非其时,非其他。
假如我生在外国,不要说是在近代,即使在 Jane Austen(简·奥斯汀)的时代,我同她早已有谈话的机会,甚至舞也跳过几次,彼此是什么样的人,大家也可以认识了。
假如我在中国早生五十年,那么我如看见有什么满意的对象,只要央人说亲就是了。
现在偏偏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配亲这件事,我认为绝对行不通,谈恋爱又没有机会(有机会给我谈恋爱的女子都引不起我的兴趣),两路都不通,我只能放弃了。

经过漫长的自我折磨,夏济安终于决定表白了。 在夏济安的想象中,女方早已与自己心心相惜,灵魂伴侣。 因此,在他即将离开昆明回到上海之前,他写了一天信,长达 7000 字以上。然后两人相约。

如果你是女生,与男方第一次相约,第一次收到这样的信,会是如何反应?只会有一个反应:吓坏了。

1946 年 4 月 27 日,夏济安写道:

写了一天信,长达七千字以上。晚饭后去践约,竟然就会吵架!我真该死!

第一次正式追求失败了。第一次约会,竟然以吵架告终。夏济安依然采取文人的方式:写一封道歉信。

夏济安人缘不错,当时的西南联大人才济济。他约了四位外文系的好友支招。他们就是钱学熙、卞之琳、齐良骥与顾寿观。

钱学熙(1906-1978),我国著名英文教授,曾以首席翻译的身份,参加板门店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工作。卞之琳(1910-2000),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齐良骥(1915-1990),193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之后又回校任教。顾寿观先生则精通古希腊文、法文、德文、英文,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翻译的柏拉图的《理想国》被称之为最好的译本。

那些如今教科书上的名家也像今天的年轻人一样,不断给夏济安支招。甚至,钱学熙、顾寿观、齐良骥润色了他的道歉信。1946 年 5 月 4 日,夏济安写道:

昨天的稿子,顾和齐看了都还满意,可是经钱一看,又大加改动,结果效果又增进不少。预备明天送去。

集齐众多西南联大教授才子恋爱经验与文笔的道歉信,如下:

5

追求再一次失败了。道歉信没有任何回音。

这是一位年轻文人的单恋失败。也是他对自己命运预判的失败。

1946 年 3 月 23 日,夏济安写道:

我的 ambition(野心)其实就是要成为全国英文写作的第一人。这方面非用功不可。照现状观之,我这部 The Professor 可以进行得很顺利。以前定主人翁为 Prof.li,与我的爱人同姓,那时是预备放弃的时候,拟借此留一个纪念。现在决定追求,而她大有成为我太太的可能,再使他姓 li 不妥,已改为 Prof.liu 。

1946 年 4 月 1 日,夏济安写道:

我只要用功写作,名利之取得,真是反掌事耳。等到她大学毕业的时候(一九四九),我一定已经是个国际名人了。就不知道她有没有这个福气。

英文写作第一人的头衔最终并没有落到夏济安身上,以及《教授》这本书也并没有完成。

一切戛然而止。命运的时钟,停留在 1965 年 2 月 23 日。

这一天,夏济安英年早逝,时年 49 岁。

6

他爱她,爱得忠贞,爱得热烈,爱得隐秘。而她同样是羞涩的,他爱她,她不可能不知,他忍耐着控制自己的话语与行动,可他藏不住炙热的眼神。

无疑,最终他的追求失败了。1946 年 5 月 6 日,夏济安写道:

信发掉,午睡熟睡两小时,为近数星期所未有之事。
晨起时,精神极坏,连那封信险些都无力抄写。用白纸写,简直把一行字写正都不容易,后来还是用了有格稿纸书写。
晚上卞大谈其恋爱经验。

而这位文人对自己的失败早有预料。

1946 年 1 月 12 日,夏济安写道:

在我看来,这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是不可救药的,他们和野兽一样,只求享乐,并不要什么道理。偶尔有少数的人,有时或者要向高尚的生活爬,可是没有多大时候,又跌下来了。真正明白是非的人,几万万人中间没有几个,他们不需要人家传道。自己知道研究探索,一字不识,亦可成圣人。

1946 年 5 月 4 日,夏济安写道:

我是绝对的贞洁主义者。这一世如果找不到十全十美的对象,也许只能同女人不来往,永不结婚了。这样对于自己也许太残酷,然而不这样做,我的心就不能安。“心安理得”是我立身准绳,为了它,只能牺牲快乐。情愿清清楚楚地吃苦,不愿糊里糊涂地享乐。

1946 年 6 月 25 日,夏济安写道:

我年岁已大,生理上实很有需要。不过同任何女子发生了关系,只有使我更难过,因一则对不起李彦,二则别的都是不完美。

夏济安真的在爱情上失败了吗? 什么是成功? 什么是失败?

夏济安既不想像卞之琳一样妥协,也不想像众人一样世俗。 「心安理得」是他的立身准绳,为了它,宁愿保持爱情的神圣、纯洁,情愿清清楚楚地吃苦,不愿糊里糊涂地享乐。

7

读这本书时,是先读张爱玲写给夏志清的信件;再读夏济安的单恋日记。

奇妙的是,因为夏志清于 1976 年给张爱玲快递了此书。于是,我在张爱玲日记中也可以看到关于此书的一些片段。

1976 年 3 月 15 日:张爱玲写道:

济安的日记与三本《皇冠》收到了还没功夫拆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