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
政商内参
。
By政商内参 (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26日,官方发布消息称,中组部等4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的从业行为。辞职后不得受聘原管辖范围内企业,申请辞职时要如实报告从业去向,健全公务员辞职从业备案和监督检查制度等等,可以说,新规为公务员的辞职行为也套上“紧箍咒”。
公务员辞职明确“红线”和“禁区”
——设置2年和3年从业“限制期”
根据人社部网站的消息,这份文件名为
《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
,由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
这份文件提出,
各级机关中原系领导班子成员的公务员以及其他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公务员,辞去公职后3年内,不得接受原任职务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组织的聘任,个人不得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对于
非领导班子
成员或
县处级以下
公务员的离职后从业行为,《意见》规定,这些公务员辞去公职后2年内,不得接受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组织的聘任,个人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从近几年的一些贪腐案例来看,一些公职人员辞职后,或在原管辖范围、主管领域内的企业‘二次就业’,
利用之前权力的影响力搞利益输送
,这一方面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变相腐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中新网记者分析。
记者梳理发现,其实对于公务员辞职后的从业规范,官方以往发布的多个法规和文件也有所涉及。不过,相比以往,专家们认为,
此次新规更具体、更规范,也更严厉。
“包括公务员法在内,此前关于公务员辞职后从业行为的规范较为零碎,分散在多个法规和文件中,有些规范口径不统一,有些表述比较模糊,
这次新规明确了限制人群、限制时间
,较之以往更细化、更具体。”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申请辞职要报告从业去向——签署承诺书,违规从业人员和接收企业都要受罚
根据此次4部门发布的《意见》,公务员申请辞去公职时应如实报告从业去向,
签署承诺书
,在从业限制期限内主动报告从业变动情况;公务员原所在
单位在批准辞去公职前要与本人谈话
,了解从业意向,提醒严格遵守从业限制规定。
此外,《意见》还规定,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公务员辞去公职从业备案和监督检查制度,对各机关落实辞去公职从业规定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经查实的违规从业人员和接收企业给予相应处罚。
1. 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是否违反上述规定,由其原单位认定
2. 建立健全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备案和监督检查制度
3. 经批准同意辞去公职的公务员,由原单位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4. 公务员主管部门通过专项检查、接受信访举报、了解舆情报道等方式,对各单位落实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规定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5. 对未按照规定审批,或未履行提醒告知、备案、了解核实等职责,导致辞去公职人员违规从业的,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在专家看来,这是此次新规的一个创新之处,从辞职去向的备案到辞职后的监督,用更完善、更有效的制度防止公务员辞职后的腐败隐患。
汪玉凯说,公职人员特别是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在岗要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辞职也要报告个人从业去向,这样就是
建立了权力监督的追溯机制,由始至终给权力带上“紧箍咒”。
“新规要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
对违规从业现象进行处罚,不仅罚当事人,而且罚接收企业
,明确了监督和处罚环节,就让这些措施有了可以落地执行的抓手。”竹立家说。
如何看待公务员辞职现象?——支持人才合理流动,尊重保障合法就业创业权益
近年来,一些公务员特别是一些党政领导干部辞去公职的消息引发关注,舆论中甚至出现“公务员离职潮”的说法。
针对公务员的辞职行为,上述4部门发布的《意见》特别提到,“要准确把握和执行政策,正确对待公务员依法辞去公职行为。”《意见》还提出,
支持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尊重和保障辞去公职人员合法就业和创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