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观察从中国海油获悉,其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样机一次点火成功,填补了国内小规模工业供氢领域的空白,样机转化效率、紧凑度等指标
达到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设计、建造的关键核心技术。
天然气制氢是把天然气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氢气的过程。大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较为成熟,但适用于燃料电池的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需将原料气预热、脱盐水加热及工艺蒸汽生产、空气预热、燃料及燃烧器、催化重整转化、烟气与工艺气换热等多个系统高度集成,设计和加工制造难度较大。
据介绍,中国海油研发的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制氢规模为每小时5立方米。样机直径40厘米、高100厘
米,能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城市燃气等气源实现天然气的高效转化和热量高效利用,转化效率、紧凑度等指标达到先进水平,可为家庭、社区提供独立、便捷、廉价的电力和热水。
此次中国海油在小微型天然气制氢领域取得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此类装备进口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维护难度大等难题,进一步丰富了制氢装备产品线,将天然气制氢装备从交通用氢延伸到下游燃料电池发电应用领域,标志着我国天然气制氢核心技术迈上多规模、全场景应用的新台阶。
氢能观察捕捉绿
氢发展焦点,举办
“2023第三届中国绿氢与应用发展论坛”
。
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氢能行业业主方、制氢供应商、政府合作单位等,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为落脚点,共同探讨我国绿氢产业发展情况。
主办单位:中国氢能100人论坛HEC100 | 新能智库
相关机构预测,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其中绿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对应超过300GW电解槽需求,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本次会议以“绿色氢能 零碳生态”为主题,将邀请氢能产业知名学者、专家以及龙头企业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行业发展难点、痛点、技术趋势、行业标准、装备制造等,共同助力绿氢产业的快速发展。
徐锭明
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 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一兵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
柴茂荣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张卫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源环境项目主任
陆惠民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氢能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何广利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总监
王 进
国合洲际能源咨询院院长
王 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质量技术部部长
刘 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俞红梅
中国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电解制氢研究组组长
谢秀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立民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金意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氢能技术部主任
郝 冬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孙雪松
黎明气体集团总裁
王英歌
隆基氢能副总裁
薛贺来
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八所技术总工
林立邦
考克利尔能源亚太区总裁、考克利尔竞立总经理
王洪建
北京市燃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道石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德军
北京中电丰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 波
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部长
周雨萱
康明斯恩泽(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怀恩
安瑞科氢能事业部总经理,等众多氢能及可再生能源领域专家
8月24日
08:00-09:00 会前签到
09:00-12:00 主旨报告、主题演讲
12:00-13:30 自助午餐
13:30-17:00 主题演讲
8月25日
09:30-11:30 项目考察及参观
11:30-13:30 午餐交流
绿氢发展情况及政策解读
可再生能源制氢前景展望
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技术路线对比
绿氢制备降本策略分析
绿氢标准及政策解读
可再生能源PEM电解水制氢的增效降本路径
固态氧化物电解水(SOEC)制氢技术的现状与应用
国内ALK制氢设备解决方案
大规模碱性电解水制氢的商业化现状
加氢站现场分布式制氢分析
输氢管道行业发展趋势
风电制氢系统配置与优化方案
氢氨一体化发展趋势
大型光伏制氢项目设计与案例分析
光伏制氢系统配置与优化方案
风光制氢一体化发展前景分析
风电制氢产业园示范项目
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案例分析
内蒙古绿氢产业发展现状解析
内蒙古氢能产业布局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