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树上喝可乐
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画什么画什么,想拍什么拍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是请记住,多看公众号不如多读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20250207065657 ·  昨天  
国际家居  ·  极简设计,气质非凡! ·  3 天前  
国际家居  ·  极简设计,气质非凡! ·  3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不稳定的工作就不是好工作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树上喝可乐

为什么要做读书俱乐部

树上喝可乐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2-11 18:21

正文

之前说的读书俱乐部上线了。这段话之后是招募文。


在准备的时候,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读书俱乐部,因为我其实是一个不参加社团的人,我觉得工作和学习和人打交道就足够了。


后来想想,大概是想告诉人们,想过智识丰满(Intellectually Satisfying) 的生活是一种选择。而智识丰满的生活和物质丰满的生活并不冲突,后者很多人已经获得了,但没有后者。


在忙招募的前后,接受了一个采访。契机是朋友们开的咖啡馆在三里屯太古里做快闪店,合作公司的创始人牛若英也是我朋友。鱼眼咖啡,很多年以前就在三里屯了,现在 soloist 的地点,我出国前后最喜欢的咖啡店。喜欢蓝白的设计好过现在的繁复腔调。后来就搬走了,今年秋天又在上海开了起来,十一月在上海喝了好几次长乐路店。于是答应去画一天下午的咖啡杯子。昨天这个活动结束了。


活动前,周一的时候,合作的公司 major大调 的朋友 采访 了我(超链接点过去就是),其中采访我的编辑老师问我,是否觉得自己创作的这些比较轻快的画,和自己关注的很多话题引起的愤世嫉俗是矛盾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我说我不大想变得麻木,只有这样才可以活得比较清醒和真实,因为看到很多人都麻木而及时行乐粗浅懒惰,选择即时的快感,即时的财富(今天下午想到,那些想赚快钱的人,大概就是不懂得延迟满足感,也不懂得克制,于是才会做出一些道义上和操守上都不地道生意),就不想变成那样,当然也不会。大概是这个意思。


在此之前的两周,我看完了英国大公知古典学学者(玛丽彼尔德)写的《女性与权力》,薄薄一本小册子,两个演讲合辑,内容很多。哪怕是演讲,她都没有说得空洞,看完要写很多笔记,能学到很多东西,有许多启发,所以答应《单读》写的书评还剩一半写完。大概以后这篇书评也可以发到读书俱乐部的账号上。不偷懒,不走捷径,认真,是值得钦佩的美德。人们说那些希望获得智识丰满生活的女性,都会喜欢玛丽彼尔德,我希望希望获得智识丰满生活的女性,都加入这个读书俱乐部。 虽然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完善类似会员通信之类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从选书和此次发起人的多元和质量来看,是值得加入的。(本月的 FAQ 会给出解决方案)


另一个如玛丽彼尔德这般,给人激励的人,是尹秀珍在佩斯北京的新展览。是非常用心和有力的展览,和那本书一样,悲观中带着持久的力量。也是让我决定做这个读书俱乐部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回国以后,相比较于metoo运动如火如荼的宇宙中心纽约,在中国会接触到许多理所当然的世俗和男权落后思想戾气,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真义,很多人说出的中伤的话,一些女人自欺欺人(其中包括一些母亲)对这些的默许和掩饰,都让人觉得悲观。当然,你叫不醒装睡的人,品位粗鄙的人,更叫不醒未被启蒙的人。但已经2018年了,再过一年,就是美国女性获得选举权2018年,还有中国男人拒绝被女性批评和评价,认为无论何时,对北方男人真的尊重就是掩盖错误,仰望肯定。简直不符合当代平权和现代逻辑。而我,一直相信马英九以前说的,他太太是他永远的反对党。所以也许做这个女性读书俱乐部,也是一个反抗,反抗的工具是阅读,阅读给人力量。


再则,这不是我的全职工作,是我的爱好工作,都是业余时间做的,一方面自然是鞭策人多读书,多生产读书有关的内容,一方面则是增大了工作量,虽然觉得看书不是工作,但生产内容必须用心也是累的。其实我大概今年春天要开始全职工作,以及其它无法推脱又需要我做的工作。所以加入这个俱乐部,也是鞭策和支持我和团队以及嘉宾发起人们,在业余的时间做好这个读书俱乐部的音频节目。可以进入不在书店的页面去看这些 发起人们 ,每个人都非常忙。为了保证录音质量,很可能我都会在周末飞到上海南京等地录音。


为什么,希望活得不麻木,并且智识丰满无所畏惧。



以下是招募文(特别鸣谢我最靠谱的助理我妹的工作质量和热情)


(读完这篇文章需要 4 分钟 ,读完之后便是读书俱乐部今年会员计划的介绍和加入链接)

“阅读让我无所畏惧” 。 是不在书店女子读书俱乐部2018年的口号。我们想通过分享女性阅故事和经历,推荐书籍和相关的故事,传递阅读最能赋予女性持久力量的信息。

确定这个口号的时候,我想起一个故事,大概是关于女性和阅读的诸多故事里,最特别,也最难忘的。

年轻时的帕蒂·史密斯


这是一篇刊登在2011年十月的一期《纽约客》上的小文,摇滚明星和作家帕蒂·史密斯写的儿时偷书的故事。那时候帕蒂十岁,住在新泽西,母亲是个餐厅招待,而父亲正在参与罢工,一家人精打细算生活拮据。


帕蒂家没有车,每次去 A.& P. 杂货店买杂货都是和妈妈一起,她帮妈妈拎东西。一次在商店,一本《世界百科全书》(World Book Encyclopedia)深深吸引了她,那是1957年,如果买十美元的物品,那本书的优惠价99美分。但妈妈告诉她,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买那本书,实际上那天她们连付账的钱都不够,为了付账,还必须牺牲一包豆子。然而当时帕蒂非常迷恋这本书,想看完它并拥有它,忽略了母亲面对的压力。


这之后的一个周六,母亲叫她单独去杂货铺买牛奶和面包,她在店里的走道间推车捧着书读,舍不得离开。最后,她着了魔一样,将那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塞进自己的格子外套,结账想要带走。


那时候十岁的帕蒂·史密斯,身材清瘦,衣服里塞进一本书,很快便被杂货铺的保安发现。保安说,你一定是偷了东西。拿出来一看,竟然是一本书。保安也很诧异,说既然是一本书,为何不让家长买给你?帕蒂说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买这本书。保安想要带她回家,将此事告知家长。她吓坏了,求他不要这样做。保安说,那你是一个好小孩吧,你发誓你回家会把今天的事告诉妈妈。她答应了。

回家以后,妈妈发火了,问帕蒂为什么出去那么久没回家,她还等着帕蒂买回来面包给父亲做三明治。经历刚才在杂货铺的紧张害怕,再面对妈妈的质问,帕蒂过于紧张害怕,就呕吐了。妈妈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劲。妈妈照顾她上床以后,问她发生了什么。帕蒂告诉了她实情。帕蒂本以为,以妈妈的性格,会狠狠教训她一顿。妈妈只说,她会去告诉杂货铺的人,帕蒂信守了承诺,告诉了妈妈实情。

在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帕蒂·史密斯演唱了好友鲍勃·迪伦的作品《A Hard Rain's Gonna Fall》


后来,帕蒂睡过去了。醒来的时候,她的床头有个黄色牛皮纸购物袋,里面放着那本世界百科全书。如今,六十年过去,现在帕蒂·史密斯已经七十一岁,仍在表演和写作,影响了无数人。无论她是多么知名和先锋的创作者,这篇小文都记录了记忆里闪光温暖的一刻。

帕蒂·史密斯这则记录的自己儿时偷书经历的小文,我一直记得,十分喜欢。这不仅是一则关于书籍和阅读经历的分享,更是一个关于爱和力量的故事。因为她爱看书,商店的保安才会相信她是个诚实的孩子,因为她的诚实,对知识的渴求,妈妈才会原谅她,竭尽全力满足她。阅读是迷人的,知识是有温度的,求知最值得褒扬和鼓励,这一切让人变得真实且温暖有力。 书籍和关于女性阅读的故事,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生和书的互动,更加勇敢无畏,也拥有爱和理解的能力。

所以我们相信,尤其在这个浮躁纷繁的时代,惟有 阅读 能让我们拥有独立自由的灵魂,生生不息,终身美丽,终身有力,拥有持续去爱和获得快乐的能力。因为 阅读让我们无所畏惧

阅读让人不停探索世界和自我,拥有迷人思想与智识满足的生活。

它让人拥有温柔坚韧的力量,对抗世事人生的无常,对抗当下男权主导的社会里,陈规与偏见对女性的规训与束缚。

它让人练就强大丰富的内心,永不消逝的好奇心,不停学习,不停进步,不停成长。

它让人拥有观察世界的不同视角,不被禁锢的灵魂,保持心中的热诚,头脑的冷静,勇敢、自如、真实地表达自我。

阅读是求知,亦是思辨。阅读不是枯燥的,阅读激发的探究之力富于激情和活力。

阅读是一段旅程,从一本书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们看到不同的故事,体味不同的人生,学到新知,世界变得更宽广。

我们相信,热爱阅读的女人都拥有持久温润无所畏惧的力量,拥有柔软与坚定并存的魅力,能丰满自己,也感染他人。只有不停阅读和思考,拒绝思维的懒惰、粗浅与流俗,才能成为真正有力且无所畏惧的当代女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