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微信Blog,用于分享各种新鲜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边往事  ·  初雪 ·  21 小时前  
刘润  ·  被戾气困住的我们 ·  昨天  
t0mbkeeper  ·  下面这个列表是网易 2000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边往事

活在朋友圈里

槽边往事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3-23 13:25

正文


最近看到一段视频,完美地表现了我们每天在朋友圈中的所见。现在我想请你也看一下,视频不长,只有3分钟多一点。相信你看了开头15秒钟就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你会从中看到许多熟悉的身影,他们就在你的生活里,具体说,他们就生活在你的朋友圈里。来吧:



如你所见,虽然视频里出现的都是外国人,虽然他们手机和电脑上使用的是在中国并不存在的Instagram和Facebook,但是它依然带来了强烈的亲切感。看完这段视频之后,我对人类的祖先来自同一头猿猴这一论断的信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其他人种的亲切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不是同一头猿后代,怎么解释大家的行为会如此类似呢?哪怕彼此被分隔开,就像大海分隔陆地一样,大家分隔在Instagram和微信里,彼此独立行事,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彼此雷同。同样的行为,同样的心态,同样的审美。


发这样的视频并不讨喜。我太有经验了,人群里会发出会心微笑的人很少,许多人会因此感到刺痛。甚至部分人会立即蹦起来,朗诵出那套网上早已经说滥的话术:


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有什么权力评判别人?在朋友圈发照片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你有什么看不起的?你不就是喜欢居高临下对别人指指点点么?没有我们这些人在朋友圈里发自拍,怎么能衬托出你的特立独行呢?可悲可耻的文人,为了博取一点关注,几文钱打赏,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以羞辱践踏他人为乐。我已经忍你很久了,本来觉得你的文笔还不错,现在看来你就是个傲慢无耻的东西,果断取关!

......


虽然坚持不懈地拉黑了那么多年,我相信到今天这样的读者也依然不少,因为他们在人数上总是占据绝对优势,也总是容易对号入座,总是容易感到受伤。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受伤而已,又不会死,况且网上大把鸡汤可以口服疗伤,让我们接着聊点别的好了:


2014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美图毁真爱》。有兴趣你可以点开去翻翻,它主要是谈具体的影像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如何在我们的心智中形成对生活的刻板印象。当我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时候,往往需要非常具体的视觉形象去理解什么是美好,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就掉进了某种范式里去,变成了生活里的演员。


活在朋友圈里的问题与之类似,人们在朋友圈里表现的并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自己希望他人接受的那个人造自我。朋友圈里的那个“我”,比真实的自己更加风趣,更加美观,更加积极,生活得更加多姿多彩。这就是表演,而且是花了相当多心血的表演。在任何场合下,只要人们存在彼此观察对方的可能,那么这种表演就是必不可少的。朋友圈里是这样,聚会上,晚宴上,旅途中也都是这样。


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大家都不表演,都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来会怎么样呢?我猜效果会相当惊悚。不需要去想象自己未曾经历过的饥荒、战乱、事故、骚乱、哄抢和自然灾害,想一想凌晨一点的夜店,那些喝高了正在放飞自我的家伙是什么样子,你就应该明白那不会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当然,那种人性的表达相当真实,只是真实未必是人人消费得起的东西。相比之下,演员的表演反而要好一点。


表演是文明的体现。吃饭用刀叉,用筷子和勺,这也是一种表演,明显违背了人性的真实。世界上最好的餐具其实是手,不单灵巧便捷,而且可以直接感受食物的触感,小婴儿用手抓住食物往嘴里塞的时候,简直是笑容满面,心满意足。用餐具进食,是用这种表演区分文明与野蛮,彰显自己是文明人的自我认知。同样的人,穴居人遇见一名心仪的女子,用大头棒一棍子打在后脑上,背起来就带回自己的山洞,顺道把上一个女子打死烧烤了,等着新来的醒过来之后一起晚餐,这也是一种人性的真实。相比之下,装修新房、买西装、发喜糖、办酒宴、蜜月旅行,是一整套的繁文缛节,一个现代男性办的那点事和自己穴居人前辈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必须要扮演成一头耐心和斯文的狼。文明很麻烦,但是有其必要。


所以,活在朋友圈里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发图前美图一下称得上是得体的社交礼仪。那为什么还会发生视频里的那种嘲讽呢?制作视频的人是真希望解放人性,直面真实,放飞自我?不是的,而是一旦进入了文明这个体系之内,存在审美上的阶梯。也就是说,大家要比拼演技,按照演技高低确定鄙视链。


在朋友圈晒法餐厅和红酒,演技上自然比晒烧烤和啤酒高一个层次。同样是晒法餐厅和红酒,在塞纳河边的米其林三星餐厅肯定要比本地铁板牛扒店要更有格调。这样的比较可以一路推下去,把我们在文明世界里的任何已知存在分出不同的层级来。这是一件空前复杂的事情,但是人们都做得很好。因为既然是表演,我们就总有办法把表演的舞台、服装、道具折算成具体的金额,接下来的比较就变得非常自然而流畅了。


审美既然是一种阶梯的话,很自然地,就总有人试图爬到阶梯的顶端。审美这种东西好就好在它是一种思维活动,你不需要拥有一张毕加索的画,你才能达到可以欣赏立体主义绘画的程度。同样的,它糟糕就糟糕在它无需占有物质就能够进行批评,你不需要拥有一张毕加索的画,你就可以在审美上鄙夷买年画贴在家里的人。


你明白我意思了吗?即便是一张雕版套色印刷的年画,也需要花钱去买,花钱就意味着要为此努力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喜欢晒的人不喜欢听批评的原因,你看不到一张自拍照后面的化妆品费用、美容费用,和美图的时间成本;而要形成审美上的趣味,分辨高低,基本上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正常的阅读观赏之下,很快就能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审美体系要求对所见的所有东西都安放它们应有的位置,对于任何试图僭越上一层级的行为都充满了鄙夷。就像是今天一开头的那个视频,讽刺是它在审美上的义务。


所以,尽管人们可能彼此并不喜欢,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在彼此不喜欢的同时,理解对方为什么要那么做。这样的话,下一次彼此攻击的时候,也才能打得更疼。越是感到痛苦,意味着未来对问题的领悟也就越是深刻,于是双方也就越早可能从这种对立中解脱出来。就像是优秀的演员,最终赋予角色以独立的生命,在自我和角色之间的拉锯式挣扎,最终形成了内心的自由。


许多人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畏惧网上对我的批评?原因就在这里,当我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想,观照过我自己为什么如此做,我就赢得了宝贵的自由。而有人陷入对我的憎恶和仇视之中,那么他就有理由在那个牢笼里继续呆下去。


凡有对立之处,必有解脱之道。


题图摄影:Patrick Neufelder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所以,我们难道不应该直接批评对方的演技和道具成本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