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ir电影
曾经,爱电影的人都关注了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临沂新闻  ·  爆了!创历史新高!有人凌晨1点出动…… ·  昨天  
央广网  ·  破百亿🤩全球第一! ·  2 天前  
央广网  ·  破百亿🤩全球第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ir电影

6.2到8.5,她把内娱秒杀得明明白白

Sir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12-25 23:41

正文

一部Sir不怎么看好的韩剧涨到8.5了。


要知道,现在已经大结局,对于烂尾风险高的韩剧来说,确实是个例外。


对比更惨烈的是——


我们先拍的国产电影版,只有6.2


韩剧到底做对了哪?


难道仅仅是因为水土服了吗?


今晚打开——



照明商店

조명가게



去年底,章若楠白宇帆主演的国产版《照明商店》上映。


票房2.75亿(超过了话题度更大的《芭比》》)。


甜,宠,美。



但看过原著漫画的观众说,故事讲得像PPT,没把内涵拍出来。


如果光看电影版,还真以为这只是个纯爱片。


那原版故事到底长啥样?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玄学。


以及,同样讲述每个东亚的普通人,听了好多大道理,但仍然过不好的这一生。


《照明商店》,完全就是我们的嘴替。


没有唯美的暖色调。


动辄脏乱、泥泞,甚至有些暗黑。


不是童话,倒像都市怪谈。



明明更“切题”,但内娱反而惨败,为什么?


在Sir看来。


只要聊干净这个问题,也就解释清楚了中韩两个版本最本质的差异。


那就是——如果大众已经听过一个故事一百次,你要怎样讲好第一百零一次?


这不仅仅是考验市场敏感性,更拷问创作者那颗呈给观众的心。


看完这篇,或许你再来判断Sir前面所谓的“降维打击”,是否夸张。



01

什么是“照明商店”


故事从一家灯火辉煌的商店讲起。


没人说得清楚它是什么时候坐落在这里,也没人记得它的具体位置。


只知道它在一条长长的、黝黑的巷子尽头。


需要历经风雨,甚至摸爬滚打,才能到达。



照明商店的老板,是个戴着墨镜的男人(朱智勋 饰)。


店里亮着数不清的灯泡,每天接待数不尽的客人。


除了老板口中“大部分都是误闯”的路人之外,还有一些看起来奇奇怪怪,但反而最不让他意外的人。


——学生妹贤珠。


妈妈要求贤珠每天都来买灯泡。


怎么,这卖的是日抛型灯泡吗?



再看,行李箱滴血的长发女人。


明眼人看了都害怕,但老板依旧面不改色。



头发结冰的男人,嘴里嚷嚷着自己在追一只狗;


穿着红色高跟鞋的女人,身高、头发可以无限伸长;


走巷子的高中男生,双腿都被折断、扭至180度;


刀口舔血的警察,一边叫喊着罪犯的特征,一边冲进照明商店……



但来这里的人,越怪,老板反而越熟练。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灯泡里,绝对有蹊跷。


画风又一转——


除了在黑暗里亮得有些诡异的商店外,还有一处地方,同样贯穿全剧。


护士(朴宝英 饰)上班的ICU病房。


她在这里主要的工作,是照顾那些没有脱离危险的患者,等待他们苏醒。


导演用一处巧妙的转场,暗示了两处地点的重合。



“能不能醒来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意志”



没错,看过漫画或国产电影的人,其实早已明白“照明商店”最大的玄机。


它根本就不是什么普通的灯具店。


每一盏灯,都代表了一个人。




02

殊途同归的人生路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死如灯灭。


传闻逝者离开的前一刻会容光焕发,仿佛耗尽最后的一丝电量,俗称回光返照。


剧中,更是给了“照明商店”一个理论化的解释:


7%-11%从濒死的状态下活过来的人,都宣称自己走过一条长长的隧道。


那里很黑,很遥远,但尽头有光,有自己爱的人。


是个让人感到心安的地方。



《照明商店》的原著豆瓣评分9.1,作者是韩国顶尖的人气漫画家之一,姜草(上一部代表作是《超能力者》)。


他最大的特点,是将恐怖与温暖相结合。


用一体两面的方式,描绘这个人人都曾经幻想,但谁也不知其貌的地方。


商店和医院——


它们一处在冥界,一处在阳间,共同代表生与死的交点。


从护士的口中我们得知,前些日子刚刚发生过一起大型交通事故。


公交车意外坠桥,伤亡惨重,许多人意识弥留,尚未苏醒。



而那些到访照明商店的奇怪客人,没错,正是徘徊在生死线上的车祸伤者。


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灯”,他们就会停留在阴阳的交接处,永远认不清现实。


就像剧作其实一开始就给了细节:


现实里。


某个眼镜男坐着公交车准备去见恋人。


但在照明商店的世界里,他不仅下车后完全认不出自己的恋人,甚至想帮她打电话叫车,却发现手机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裂开。



同样在公交车上的女学生贤珠和妈妈。


贤珠照妈妈的要求每天都去照明商店买灯,却从未意识到妈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也没有开口说过话。


镜头一转,现实中贤珠的父亲在等女儿从ICU出来时,身上明显穿着一身丧服。



而那些来到照明商店的怪人,要么是在生死的边缘徘徊。


要么已经死去,但因为对阳世的人还有留恋,总是迟迟不肯离开。


虽说国产版因为取材自原著,也保留了大部分人物。


比如指甲反长的女人,在站台等男人的女人,小巷子里的歌声,ICU的护士等等,都源于漫画的设定。


但不知为何,国产版一来就开始自爆卡车,放助攻拼命给观众送提示。


甚至给护士空降了一个男友的角色,各种潜台词,生怕你发现不了他有问题。



说白了,国产是把这个题材当做“强反转”的悬疑来做,主打一个赚钱的噱头。


而韩版相较于一味地输出,更强调“死亡”对于普通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就像剧作除了还原商店和医院两处最大的题眼外,还设置了许多第三方场景。


家,学校,约会的电影院、单身公寓、下班的公交站。



无数个平凡的碎片,拼凑起熟悉的点点滴滴——


原来死亡最残忍的不是疼痛和病魔。


而是明明身处最熟悉的景象,但生活变不回从前的样子。


最爱之人的一生在眼前徐徐展开,而你终于无法和她说上一句话。



“照明商店”,作为贯穿全作的麦高芬(电影术语:指推动剧情的最重要物件)。


在对它的理解上,急吼吼的国产版,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


远看温暖,美好,近看瘆人。



而韩版呢?


在它看来,照明商店不是一间什么可怕的商店,病房,甚至阴森的停尸间。


相反。


它是一个人来人往,充满烟火气的场所。


有的人误打误撞来到这里,只匆匆走一遭又返回原来的世界;有的气数已尽,但亲眼目睹才愿意相信自己的灯已经熄灭;有的明明即将苏醒,却为了爱的人甘愿砸碎灯火,留在这里;有的人送别,有的人回家;有的干脆不是人……



就像剧里的那句台词:


“照明商店不是一家店,而是一个地方,甚至一个世界。


如同死亡本身,没人能说得清它是什么,也无法下定义,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的最终解释权和一次性体验券。


《照明商店》不会试图向观众贩卖什么,只是想创造一个平行时空,试图给你一个切口,让你得以在具象化的极端情境下,观察平日里藏起来的人间百态。


这样的发散与自由,却是将死亡处理为两级反转的国产版,终究难以体会的。


而不能理解到这一层的创作者,又如何将如此广阔的命题,传递给他人呢。


这也是Sir说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所谓的“降维打击”也在于此。


明明是同一个作品,但创作初衷的差异,从一开始就拉开了我们和他们的距离。



03

不要大道理,只要小瞬间


最后,聊聊这部剧改编最好的地方,也是最让Sir惊喜的一处。


(前方涉及剧透)


在国产版里,照明商店代表希望,那些没有找到灯泡的人,最终会迎来死亡。


电影最后,大家一起快快乐乐地登上去天堂的巴士,在过曝的调色和柔光滤镜的油菜花田背景下,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流泪,在长长的慢镜头里告别。



这确实是一种治愈。


好像是给了观众一种“去了净土世界”的安慰。


但这种虚焦的美化,成了一种匆忙的掩盖——


但我们即将要触及到死亡的真相时。


立刻转移话题“避讳”,说句吉利话,仿佛这样就能岁月静好。


没错,这也是在Sir看来,国产版最孱弱的地方。


仿佛用一种对死亡的极尽美化,就能遮盖掉这件事对所有人而言的沉重含义。


而韩版呢?


同样是儒家文化,同样有对“死”这个字的忌讳,同样是作为护士的女主角。


我们看到的是对死亡的麻木,对共情能力收放自如的练就。


皱纹、疲态,真实尽显。



而在照明商店的世界里,无论想要寻求生机也好,留下来也罢。


大部分人的动机都是因为爱,这无可厚非。


亲情和爱情,无数次穿越时空,拉近生者与逝者的距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