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楼梦学刊
有关红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资讯、书讯、专著论文简介、人物赏析、红学家介绍、红楼梦音乐美术等欣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夸爆!WPS官方接入DeepSeek,自动化 ... ·  昨天  
跟我学个P  ·  除了DeepSeek,这个AI工具做的PPT ... ·  2 天前  
跟我学个P  ·  用DeepSeek为《哪吒2》做了份PP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的章回韵律

红楼梦学刊  · 公众号  ·  · 2018-11-07 07:00

正文


作者简介:胡联浩,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业余关注红学,出版有专业著作一部、红学专著两部,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

《红楼梦》是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早已有不少人留意到它不同凡响的章回结构。比如周汝昌认为:《红楼梦》每九回为一大段落,整体一百零八回书有十二个段落,同时又可分为前后两扇各五十四回的大对称结构。[1]

笔者留意《红楼梦》的章回结构多年,对前人的结构说感觉似有道理,又不尽然。近日突然发现《红楼梦》章回有类似于旧体诗的韵律美,提出来与红友们探讨。

我们知道,古代诗歌(尤其是律诗)奇偶句对称,每两句押韵,四句一个循环,八句为一首,也就是具有二、四、八句的韵律。《红楼梦》的章回亦有如此韵律。

一、奇偶韵律与四回韵律

综观《红楼梦》章回,第一、三、五……这样的奇数回和第二、四、六……这样的偶数回有着明显的轻重异同,总体来说,奇数回更重要,偶数回较次要,奇数回以《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故事为主,而次要人物或过场人物大多出现在偶数回。

第一回小说缘起,第三回黛玉入府,第五回贾宝玉巡游太虚境,预示人物故事脉络,它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第二回贾雨村、冷子兴的事,第四回薛蟠杀人案与贾雨村枉断,第六回虽有一小段贾宝玉“初试”的情事,但主体是刘姥姥一进贾府,比较而言显然偶数回较奇数回次要。而广大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也大多在奇数回,如:双玉读曲(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第二十三、二十七回)、宝钗扑蝶(第二十七回)、晴雯撕扇(第三十一回)、宝玉挨打(第三十三回)、海棠诗社(第三十七回)、钗黛金兰(第四十五回)、怡红夜宴(第六十三回)。

荣宁二府主子的死亡在奇数回,如秦可卿之死在第十三回,贾敬之死在第六十三回,尤二姐作为贾琏的“二奶”死于第六十九回。而贾府亲戚、贾府丫环等次要人物的死亡则出现在偶数回,如贾敏之死(第二回)、贾瑞之死(第十二回)、林如海之死(第十四回)、秦钟之死(第十六回)、金钏之死(第三十二回)、尤三姐之死(第六十六回)、晴雯之死(第七十八回),还有某老太妃之薨逝(第五十八回)。

我们再看看偶一出现的过场人物,如金寡妇(第十回)、蒋玉菡(第二十八回)、贾蔷(第十六、三十六回)、龄官(第三十、三十六回)。有的次要人物后续有多回故事,则首次出现均在偶数回,如刘姥姥(第六回)、藕官(第五十八回)、尤氏姐妹(第六十四回)等。贾芸与小红的情事主要出现在第二十四回和第二十六回,中间第二十五回当然是小说故事中更重要的贾宝玉和王熙凤叔嫂被魇魔法大难不死。第二十七回虽有情事的叙述,却附着于宝钗扑蝶之中,演化为众说纷纭的“滴翠亭事件”。

更重要的故事情节则出现在第一、五、九、十三、十七……这样的4N+1回(4倍自然数加1回,N为0,1,2,3,……这样的自然数,下同),显示出四回为一循环的韵律。

第一回和第五回的重要性无庸置疑,第九回宝玉入学,第十三回可卿之死,第十七回大观园建成,贾宝玉试才题对额,第二十一回袭人箴宝玉,第二十五回魇魔法,第二十九回宝黛互探痴情,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不难看出,每隔四回,都是围绕着贾宝玉的重要情节。如果我们编个《红楼梦》缩减版,把所有4N+1回集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基本囊括了《红楼梦》中最精彩的章回。

《红楼梦》还呈现四回左右为一小段落的特点。由于第4N+1回有时归属于上一段落,有时归属于下一段落,故这样的小段落为第三至五回。前五回为一段落,这已是众所周知。第六至八回也是一个段落。第九至第十三回小段落,叙贾瑞、可卿之死,第十四至十六回段落,叙秦钟之死。

许多人把二尤故事看作是插入于红楼剧中的一段小插曲,她们的出场在第六十三回,主要故事体现在两回回目上,分别是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和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它们都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事件,这两回恰巧是4N+1。

二、八回韵律与十六回韵律

在四回韵律的基础上,我们继续观察,发现最重要的章回是第一、九、十七、二十五……等8N+1回(8倍自然数加1回,下同),这样的章回大致有两类。

第一类属于对贾宝玉而言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候,在前八十回有三次:魇魔法、大承笞挞和紫鹃试忙玉,分别为第二十五回、三十三回和五十七回。魇魔法时宝玉“拿刀弄杖,寻死觅活”,后幸得和尚作法,三十三天才好。宝玉承笞挞被他老爹打得皮开肉绽,“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也是休养了许久才康复。“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一回虽没前两次那般严重,却也魔症了,“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几乎被李嬷嬷判定为“不中用”了,病好后“将他病中狂态形容了与瞧,引的宝玉自己伏枕而笑。原来他起先那样竟是不知的,如今听人说还不信”,可见精神失常了。

即使在现今我们所谓的“程高本”后八十回中亦如此。后四十回中最为重要的情节无疑是黛死钗嫁的第九十七回和贾府抄家的第一百零五回,这两件事对贾宝玉或贾家而言无疑是重大转折,而九十七和一百零五正好是8N+1,这或许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第二类属于重要的叙事转折章回,有第九回、第十七回、第四十九回、第六十五回、第七十三回。如第六十五回转而叙述二尤故事,第七十三回绣春囊事件引起抄检大观园,红楼女儿开始风流云散。

四回左右为一小段落,两个小段落构成明显的八回段落,每一段落以重要的8N+1回为起始回。前八回总体是《红楼梦》的序幕,在前五回的基础上,第六回借刘姥姥进贾府,第七回借周瑞家的送宫花,第八回借薛家宝黛钗聚会,把贾府诸人作进一步描述。而第九回开始用八回书设置了贾宝玉的三面爱情镜子[2]:贾瑞的邪思妄动、秦可卿的不伦之恋和秦钟的贪欢自误,以秦钟之死结束。前十六回呈现出两个八回段落构成的十六回大段落,可称为大观园前期,也是宝黛爱情的预备期。前八十回共五个十六回大段落,构成十六回韵律。

第二个大段落(第十七回至第三十二回):宝黛爱情试探期。第十九回玉生香和第二十三回桃花树下共读西厢是爱情的萌发,从此进入爱情试探、磨合期。直至第三十二回贾宝玉诉肺腑以“你放心”作爱情承诺,黛玉没再怀疑宝玉的心,试探期结束。

第三个大段落(第三十三回至第四十八回):宝黛爱情稳定期。从第三十三回开始宝黛不再像前面那样时不时闹别扭,进入了爱情稳定阶段。此阶段以第三十六回贾宝玉“识分定”不再处处留情,第四十五回钗黛达成“金兰契”为标志。

《红楼梦》除宝黛爱情外,还有个重要的主线是描写贾府的兴衰。贾府在元春省亲兴建大观园时达到鼎盛期,第四十九回后慢慢进入衰落期。小说在宝黛爱情稳定之后,转而以贾府衰落为描写重点,各种矛盾逐渐累积,终致败落。

第四个大段落(第四十九回至第六十四回):贾府矛盾初显期。前半段从白雪红梅到兴利除弊,贾府逐渐显现“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入不敷出,探春、宝钗等协理改革,仍难以改观;后半段呈现丫环与婆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嗔莺咤燕,到蔷薇硝、茯苓霜偷窃风波,直至搜查厨房查得“赃物”,这是抄检大观园的预演。

第五个大段落(第六十五回至第八十回):贾府矛盾暴发期。前半段二尤之死为贾琏与凤姐日后反目及事败埋下伏笔;后半段由绣春囊事件引发抄检风波,晴雯等人被逐,贾府儿女渐次死的死,走的走,迎春、香菱也很快魂归离恨天。

三、韵律分析

由上介绍可知,笔者提出的章回韵律既包含情节轻重的韵律性,又包含段落的韵律性,更凸现《红楼梦》巧合天工的韵律美。周汝昌的章回结构说也考虑到重点章回,称作“几个大关目”,均是段落的末回且与节日有关,如第十八回的元宵,第二十七回的芒种,第五十四回的元宵,其实书中作为4N+1的第五十三回回目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岂不比第五十四回更有节日气氛?而本文提出的章回韵律则将书中的重大情节如第二十五回、三十三回、五十七回、九十七回和一百零五回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得到完美的解释。

我们对比一下笔者的八回段落与周汝昌的九回段落。前十八回来说,第十七、十八回的情节与前后均连贯,相对独立,两种段落划分均可。然而,我们细究却不难发现,第九回在情节上与第八回关联不大,与第十回相衔接,八回段落更为合理;第十七回大观园落成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与第十六回情节有一年左右的空档期,与后续情节更连贯些,八回段落也显得更为合理。

九回段落说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难以得到版本等方面的合理解释。尽管“九”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但有重要意义的数字又何止一个“九”呢?“三”、“五”、“十”也有很特殊的意义。如果《红楼梦》作者有意以九回为一段落,为何留存在世的未竟稿不是八十一回而是八十回呢?很难想像作者就差那么一回也不补齐一个段落。而在笔者的章回结构中前八十回正好是五个十六回大段落,仅存八十回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知道,被称作《红楼梦》“最早版本”的甲戌本是以四回为一册装订的,目前仅存四册十六回,分别是第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不少人猜想,这应该也是作者原稿的本来面貌和分册方式。中国古代小说不重心理描写,而注重情节设置。为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每册的首回最为重要,因而呈现出四回韵律特征,奇偶韵律、八回韵律都是在四回韵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而来:第4N+1回重,第4N+2回轻,第4N+3回次重,第4N+4回轻,由此即呈现奇偶韵律;两个四回小段落也呈现轻重之别,前面一个四回小段落较重,后面一个四回小段落较轻,因而呈现出八回段落。例如,前八回中前四回比第五至八回重要,第七十三至八十回中第七十三至七十六回比第七十七至八十回重要。这样,第8N+1回就成了重中之重。

那么,能否依据章回结构推断作者设计中的全书总回数呢?周汝昌就依据其九回结构说,推测全书为一百零八回。笔者在《红学的感性与理性:兼评悟证》[3]一文中指出,这种段落的品悟属于研究者个人的艺术感悟,以此为据推断佚稿回数有悟证之嫌。尽管本文的韵律说有一定的版本依据,但仍然是艺术感悟,我们很难说这种段落是作者有意为之,也可能是作者下意识的结果,因而段落或韵律不能作为实证研究推断章回数量的客观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韵律中的重与轻毕竟是一种感觉,不同的读者难有完全一致的体会。有些章回有时很难细究孰轻孰重,如第十七回与第十八回,第七十三回与第七十四回,有人可能觉得偶数回的元妃省亲和抄检大观园比奇数回的试才题对额和误拾绣春囊重要。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大观园的建成与绣春囊的疑案何尝不是一种重要的转笔,吸引读者一窥究竟。又如作为4N+1的第二十一回似乎不如双玉读曲的第二十三回重要,如此逐一比较,就显得过于苛求。章回韵律是整体把握的规律,大致满足就可。这种韵律在《红楼梦》中已是如此显豁,为古典小说所仅见,是《红楼梦》最为独特的艺术因子。

注释:

[1]周汝昌的章回结构说见于多篇论著,有:《〈红楼梦〉原本是多少回?》和《〈红楼梦〉的情节与结构》,《献芹集》第121页~135页和第136~161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红学的重要一环:结构学》,《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第190~221页,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副篇:结构奇迹》,《红楼小讲》第87~89页,团结出版社2002年版;《结构的新义》和《〈红楼〉脉络见分明》,《红楼艺术》第211~218页和第243~2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