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胶卷迷俱乐部
胶卷迷的聚会场所~这里有关于胶卷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玩转手机摄影  ·  第十届年味手机影像大赛精选作品 ·  3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梵高手稿(炽烈麦田·10周年纪念版) ·  3 天前  
胶卷迷俱乐部  ·  CONTAX S2 | 京瓷蔡司唯一机械单反 ·  3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邮购新娘的故事:一部移民群体的超现实自传 ·  4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从纪实到超现实:比尔·布兰特的影像探索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胶卷迷俱乐部

感光度的历史

胶卷迷俱乐部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7-27 21:13

正文

点击上方 胶卷迷俱乐部 快速关注,这里是胶卷迷们坚实的阵地

所有内容均为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所有水印保留

近期较忙,将从日更变为每周更新5,6次,敬请谅解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我有进了一批书,其中有一本朝日ソノラマ出版社出版的CAMERA REVIEW系列丛书的第47册,叫《クラシックカメラ  ガイド》,翻译过来就是 《古典相机概览》 ,我给大家看看这本书的封面: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大宝库,不过里面音译片假名满天飞,许多词我都不认识,还在破译中。我今天抽取其中的一小部分,让我们来看看胶卷感光度发展的历史

不错,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感光度,而是感光度标准的发展。


感光度标准的诞生

感光度是用来衡量感光材料感光能力的指标,不仅仅用于胶片,起初人们对底片感光能力并没有概念,但是从1881年开始开始出现各种各样测定感光度的方法,前前后后有20多种。

随着各种感光度测光方法的出现,各种各样的感光度指标也出现了,不同的感光度指标是由不同感光度测定方法决定的,这里为大家罗列二村隆夫总结的14种感光度标准里5种比较有代表性的。


A. Warneke感光度,1881年

Warneke是世界上第一个测感光度的人,用燐光板光源分为25种浓度,通过光源变化然后对比底片光暗,编订了25级感光度。

B. Hurter & Driffield(H.D)感光度,1890年

利用戊烷灯进行感光,通过调整光源强度来测量感光度,装在一个圆盘上,通过转速制造曝光效果,是世界上第一套标准感光度标准,一直到1925年才被工业化。我们现在常用的ASA感光度1=H.D的17.5,ASA的100度=H.D的2000。计算公式为10/i,i为灰度浓度参数。



C. Scheiner感光度,1894年

利用一种叫ヘフナ(实在找不到英文)灯作为标准曝光,也类似H.D方法用一个圆盘来控制曝光程度,最后计算公式为Sch=C-(10XlogE),C为灯源常数,logE为显影后的亮度与曝光量的对数。Sch是依次上升的,为层级指数,最低为14,没有上限。从曝光了来看3Sch=1档。

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